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許多人對中學歷史課本中的那朵綻放於天空中的“蘑菇雲”印象深刻,而這朵“蘑菇雲”背後的功臣之一就是我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出生於兵荒馬亂、國家動盪年代的鄧稼先,面對發達國家的利益誘惑,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並獻身於中國精尖端武器的科研事業中。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鄧稼先故居主題建築名為鐵硯山房,原本為清代書法篆刻藝術大家鄧石如(鄧稼先六世祖)故居,因鄧石時任兩湖總督畢源所贈鐵硯而得名,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為了提高故居可看性,六年前當地政府曾將這裡修繕一新,以更加豐富飽滿的面容展現在大眾面前。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鐵硯山房為四進穿鬥式瓦房,層層進入內容各不相同。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為“守藝堂”正廳,第三進為“燕譽居”,第四進主要功能為倉庫。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房間佈局最大程度地展現了鄧稼先與其家人曾經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鄧稼先省錢用過的衣物、鞋帽、書籍等都是其妻子許鹿希和鄧志平等親屬所贈,床鋪、立櫃、座椅、牆體等都帶有很強的歲月感。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翻看鄧氏族譜你會驚奇的發現“虎父無犬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鄧稼先可以說出生於真正的書香世家。六世祖鄧石如是鄧派篆刻創始人,父親鄧以蟄為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對鄧稼先產生了重要影響。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鄧家祖屋,後隨母親和姐姐搬遷至北京。他的父親鄧以蟄曾任當時我國眾多高等學府(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哲學系教授,並且與楊振寧之父楊武之為多年老友,在北京求學的過程中,鄧稼先與同校的楊振寧也成為好友。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回望鄧老一生的崢嶸歲月,一定繞不開這幾個詞語:奉獻、堅持、愛國。1950年,只有26歲的鄧稼先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四年博士學位,人稱“娃娃博士”。學業結束後,美國政府試圖用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科研條件讓他留在美國,但想到身後的祖國至今仍然陷入水深火熱中,他毫不猶豫放棄輕而易舉便能得到的金錢和地位,隻身回到祖國投身科研事業中。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由於常年勞累奮戰第一線,晚年的鄧稼先積勞成疾,即使在彌留之際仍然掛念著祖國的科學事業,與于敏合著了一份關於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用一腔熱血助力中國科學發展。1986年,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臨終前仍然關心著祖國的國防事業,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拉得太遠……”。

鄧稼先故居看“兩彈元勳”的遺言,短短九個字,卻感動了中國

鄧氏家族“潛德不耀”的人品和“學行篤實”的學業潛移默化中對對當地文化氛圍產生重要作用,其家鄉五橫鄉被譽為“文化之鄉”、“水墨五橫”。故居院落內楊柳青青,綠樹成蔭,三兩隻鳥兒在空中盤旋,吟唱讚美著院落主人的美好品質。

落榜進士:中國國家地理風景審評師,一個走在路上的揹包客,也許有一天會和你擦肩而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