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評價因為水太冷,而不敢投水殉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

當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妻子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於是錢謙益便靦顏迎降了。

錢謙益降清去北京,柳如是留在南京不去。錢謙益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如是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去世。錢謙益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歲。 我們後人該如何評價明末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呢?

該如何評價因為水太冷,而不敢投水殉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

錢謙益是個很有看頭的人物。說他擰巴,確實如此,他一直擰巴於理想和現實之間。他的才華,支撐了他的理想,他覺得他該得到更多。他不滿意現實,為了理想有些不顧一切,他走偏了路。

錢謙益身為東林領袖,是士人的模範和代表;身為禮部尚書,是朝廷的核心和臉面。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錢謙益在其位,謀的政又是什麼呢?想了想,今天的普通人說起他,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他和柳如是的故事,以及那句“水太涼”。這就是他的政了。

錢謙益少年高第,自然入世之心熱切:文才也高,播名甚廣,當然會有高官厚祿之望。這些本也不足為奇。他官途不太順遂,也是不足奇的。誰的一生中還能沒點挫折,恐怕大部分人是挫折了一輩子,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各個大詩人大文人。

然而錢謙益終究是錯漏滿身。

該如何評價因為水太冷,而不敢投水殉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

錢謙益愛官求官,可無相稱之德——錢謙益不修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

記得我小學時候,就學了一個對當時的我來說佶屈聱牙的詞彙,“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個詞的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以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詞,就覺得艱難困苦對於人有兩層意思,一是儲才,一是礪德,前者是讀書長本事,後者是內省長德行。窮困之中,既不能墮了青雲之志,也不能生了鬼蜮之心。

孔子稱讚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錢謙益顯然是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的。

該如何評價因為水太冷,而不敢投水殉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

我這麼評論,並不是無謂的,也不是責全求備。看看現在的官員,那些落馬的大貪鉅貪,又有哪一個不是人傑,哪一個的能力不比我強出幾百倍去,然而他們終究沒有守住底線。把錢謙益放到今天,會不會成為一個鉅貪?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

錢謙益是沒有達到及格線的。他之又一大不幸,是遇到了山河破碎輿圖換主的時代。如果說,在太平年間他尚能遮掩過去的話,他所處的年代卻不允許他敷衍糊弄了。

他必須做出選擇。他的選擇是註定的。

其實錢謙益所面臨的問題,孔子是給過答案的: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該如何評價因為水太冷,而不敢投水殉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

當殷商滅亡之際,殷商之民有三種選擇,一是離開,遁走海外,二是裝瘋扮傻,不問世事,三是正言進諫,不畏生死。

三種選擇各不相同,有難有易,擇其最易者“去之”來說,能有多難呢?難道就不能放下那點功名利祿之心,做個閒散無用之人?錢謙益放不下。

為了他自己那點心思,他放棄了更大的道義。想想我們熟悉的張岱以及更多的不熟悉的明朝遺民,錢謙益能無愧乎?

或許真能呢。我不知道。

總的來說,錢謙益是一個才勝於德的人,他一輩子讀書,最終連論語都沒讀懂。他飽覽史冊,不會不知道當他說出“水太涼”三個字的時候,他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名聲,可他依然那麼做了,這是他的選擇。

該如何評價因為水太冷,而不敢投水殉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

我們後人不必為他翻案。

有的時候我在想,德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德不修,總是難得善終。德不能馭才,才愈大,便愈像駿馬沒有韁繩,難免跑偏了方向,才愈大而愈偏,終至於偏無可偏,直墜崖而後止。

錢謙益就是個例子。見了他,我反而慶幸我才小,故而猶能泰然面對自己的德薄。

他最遭人恨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意志也就是個普通人的水平 甚至更差。

但卻以一副聖人君子的面孔出現。既想要名聲權勢又貪生怕死。

當一個人穿的褲子比他屁股大的多的時候 一旦走起路來就很容易褲子掉下來漏腚的。

錢謙益就是如此。所以他落的現在的名聲,完全是咎由自取。

該如何評價因為水太冷,而不敢投水殉國的東林黨領袖錢謙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