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一個“王炸”依然沒有挽回聲譽

錢謙益是明末清初的名人,也是個有點性格分裂的人,崇禎皇帝上吊,他曾經決議擁護潞王,後見福王勢大卻臨陣倒戈,他本為大明朝臣子,卻叛明投清,剃髮迎敵,為汗人所不恥,後竟然又反清復明,為滿人所唾棄,來來回回,正正反反,真不知道這人的一副皮囊之內,裝著一顆怎樣的心。


錢謙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一個“王炸”依然沒有挽回聲譽


其實錢謙益的才華還是可圈可點的,但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之中,才華和人品本就不是配套的,比如文采不凡並且有書法家潛質的秦檜,比如精通詩文,特別是把書畫造詣修煉到頂峰的宋徽宗,又如出口成章的青詞高手兼書法大家嚴嵩等等,這些人不是昏就是奸,但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才,所以,我們也無法強求博古通今的錢謙益是個好人。

大明,這個由太祖朱元璋拼勁吃奶力氣打下的天下,在經過子孫們日夜的折騰之後,到明神宗朱翊鈞的時候,氣數也就快到頭了,但國家的滅亡好像也阻止不了朝廷之內的黨派之爭,並且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到了崇禎皇帝時期,黨派之爭主要以東林黨和宦、宣、昆、齊、浙等黨的鬥爭為主題,你搭臺來我去拆,我搭臺來你去拆,相互攻擊,樂此不疲。


錢謙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一個“王炸”依然沒有挽回聲譽


我們的主人公錢謙益出生在一五八二年十月,而大明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張居正,是在他出生前三個月死的,意思也就是他出生在大明最後的風口浪尖之上,而在此黑暗來臨之際,國破家亡之時,卻也是名垂青史之時,如龔廷祥,黃端伯,馬世英,左懋第,史可法,等都是高潔之人,為後人所讚頌,甚至是降了清的洪承疇也比錢謙益的口碑好,為何這位老人家就被後人“爭議”了呢?當然,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明末的黨爭就沒消停過,東林黨和其餘各黨進行黨爭之時,可能是由於錢謙益的出色文化知識,折服了大家,所以被大家推崇,逐漸成為東林黨的一把手,可以說拿到了一手好牌,大家都知道,明熹宗時期,宦官魏忠賢權傾一時,差一千歲就萬歲了,他說啥就是啥,作為眼中釘的東林黨,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他的打擊對象,而東林的“魁首”錢謙益當然是幹不過風頭正盛的宦官集團,所以,錢謙益被罷官了。


錢謙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一個“王炸”依然沒有挽回聲譽


但花無百日紅,崇禎皇帝登基後,拿出聖明英主的氣概,給了魏忠賢一眾宦官當頭一棒,至此,魏忠賢集團覆滅,沒落的東林黨逐漸被崇禎皇帝提拔,地位攀升,錢謙益也重回朝廷,任禮部侍郎。

此時,崇禎皇帝發佈招工通知,招聘首輔大臣,本來嘛,作為東林黨的一把手,而皇帝又很看的起東林黨的人,錢謙益本該是最合適的那個人,而且得到了同僚的推薦,但錢老爺子卻怕自己幹不過溫體仁、周延儒,使了些小手段,後來因為這件事,被二人記恨,首輔之位這個“香餑餑”誰不想要呢?

在溫體仁和周廷儒的攻擊之下,錢謙益順利回家。此時錢謙益口碑啥的還是不錯的,依舊被廣大同僚擁戴,雖然這樣,但崇禎帝換了好多個首輔,卻再也沒有錢謙益什麼事兒了。


錢謙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一個“王炸”依然沒有挽回聲譽


內憂外患之下,大明朝終於抵擋不住了,崇禎帝用頭髮蒙著臉自殺了,皇帝自殺了,大家各自著合計下一步的走法,錢謙益尋思再擁立一個皇帝,搞不好還能弄個擁立之功呢,所以,他聯合好友史可法,幾人一商量,決議擁立有德行的潞王,但沒想到馬世英等人和錢謙益等人想一起去了,已經暗中先於他們擁立了福王,最後由福王繼位,成立了南明,唉,悲催啊,擁立潞王的錢謙益瞬間變成了反派,但錢謙益可不是個坐著等死的人,他盡力給馬世英拍馬屁,並且憑藉柳如是和阮大鉞的關係,不但沒事,還搞了個禮部尚書,轉而抱緊了福王的大腿。

然而清軍勢力越來越多,所向披靡,沒過多久就攻到了南京,南明政府也岌岌可危了。

此時,正如筆者上文所說,袁樞、史可法甚至馬世英等人都有志氣的死了,名留後世,錢謙益也在柳如是的勸說之下,要投河而死,而當時水可能真的太涼了,錢老爺子習慣了洗熱水澡,所以就沒死成。後來也可能真的是沒有熱水,長時間沒洗頭,導致頭真的很癢,所以後來才幹脆剃了頭,留了辮子,之後順便就加入了清朝的隊伍。


錢謙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一個“王炸”依然沒有挽回聲譽


至此,錢謙益的一手好牌,基本被他拆的凌亂不堪了。

但錢老爺子畢竟是有學問的人,怎可輕易服輸?也可能是認為自己之前的做法上對不起天,下對不起地,中間對不起大明吧,所以,他在降清之後,又不辭勞苦的反清復明,他與妻子柳如是一直充當明朝的地下黨,甚至在順治十六年,他與鄭成功密謀,引軍隊入江,明軍曾一度勢如破竹,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可能錢老爺子在晚年真的有所悔恨吧,所以寫出了《後秋興》組詩來抒發自己悔恨之情。

但投清之後充當地下黨,這個看似棄暗投明挽回聲譽的“王炸”,似乎讓天下人並沒有對錢謙益刮目相看,反而有種適得其反的感覺。真可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錢謙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一個“王炸”依然沒有挽回聲譽


錢謙益背叛了明朝,又背叛了清朝,雖總以“清流”而自居,卻又熱衷於功名利祿,如此心態,搞的他裡外不是人,在乾隆年間編寫的《貳臣傳》中,他更為乾隆所不恥,被編入《貳臣傳》乙卷,是為既不忠大明,又不忠大清的“有才無形之人”。而同為降清的“貳臣”洪承疇卻比他的口碑要好的多了。

最後借乾隆送給錢謙益的詩來結尾吧: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為孟八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