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一个“王炸”依然没有挽回声誉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名人,也是个有点性格分裂的人,崇祯皇帝上吊,他曾经决议拥护潞王,后见福王势大却临阵倒戈,他本为大明朝臣子,却叛明投清,剃发迎敌,为汗人所不耻,后竟然又反清复明,为满人所唾弃,来来回回,正正反反,真不知道这人的一副皮囊之内,装着一颗怎样的心。


钱谦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一个“王炸”依然没有挽回声誉


其实钱谦益的才华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才华和人品本就不是配套的,比如文采不凡并且有书法家潜质的秦桧,比如精通诗文,特别是把书画造诣修炼到顶峰的宋徽宗,又如出口成章的青词高手兼书法大家严嵩等等,这些人不是昏就是奸,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才,所以,我们也无法强求博古通今的钱谦益是个好人。

大明,这个由太祖朱元璋拼劲吃奶力气打下的天下,在经过子孙们日夜的折腾之后,到明神宗朱翊钧的时候,气数也就快到头了,但国家的灭亡好像也阻止不了朝廷之内的党派之争,并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到了崇祯皇帝时期,党派之争主要以东林党和宦、宣、昆、齐、浙等党的斗争为主题,你搭台来我去拆,我搭台来你去拆,相互攻击,乐此不疲。


钱谦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一个“王炸”依然没有挽回声誉


我们的主人公钱谦益出生在一五八二年十月,而大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张居正,是在他出生前三个月死的,意思也就是他出生在大明最后的风口浪尖之上,而在此黑暗来临之际,国破家亡之时,却也是名垂青史之时,如龚廷祥,黄端伯,马世英,左懋第,史可法,等都是高洁之人,为后人所赞颂,甚至是降了清的洪承畴也比钱谦益的口碑好,为何这位老人家就被后人“争议”了呢?当然,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明末的党争就没消停过,东林党和其余各党进行党争之时,可能是由于钱谦益的出色文化知识,折服了大家,所以被大家推崇,逐渐成为东林党的一把手,可以说拿到了一手好牌,大家都知道,明熹宗时期,宦官魏忠贤权倾一时,差一千岁就万岁了,他说啥就是啥,作为眼中钉的东林党,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他的打击对象,而东林的“魁首”钱谦益当然是干不过风头正盛的宦官集团,所以,钱谦益被罢官了。


钱谦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一个“王炸”依然没有挽回声誉


但花无百日红,崇祯皇帝登基后,拿出圣明英主的气概,给了魏忠贤一众宦官当头一棒,至此,魏忠贤集团覆灭,没落的东林党逐渐被崇祯皇帝提拔,地位攀升,钱谦益也重回朝廷,任礼部侍郎。

此时,崇祯皇帝发布招工通知,招聘首辅大臣,本来嘛,作为东林党的一把手,而皇帝又很看的起东林党的人,钱谦益本该是最合适的那个人,而且得到了同僚的推荐,但钱老爷子却怕自己干不过温体仁、周延儒,使了些小手段,后来因为这件事,被二人记恨,首辅之位这个“香饽饽”谁不想要呢?

在温体仁和周廷儒的攻击之下,钱谦益顺利回家。此时钱谦益口碑啥的还是不错的,依旧被广大同僚拥戴,虽然这样,但崇祯帝换了好多个首辅,却再也没有钱谦益什么事儿了。


钱谦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一个“王炸”依然没有挽回声誉


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朝终于抵挡不住了,崇祯帝用头发蒙着脸自杀了,皇帝自杀了,大家各自着合计下一步的走法,钱谦益寻思再拥立一个皇帝,搞不好还能弄个拥立之功呢,所以,他联合好友史可法,几人一商量,决议拥立有德行的潞王,但没想到马世英等人和钱谦益等人想一起去了,已经暗中先于他们拥立了福王,最后由福王继位,成立了南明,唉,悲催啊,拥立潞王的钱谦益瞬间变成了反派,但钱谦益可不是个坐着等死的人,他尽力给马世英拍马屁,并且凭借柳如是和阮大钺的关系,不但没事,还搞了个礼部尚书,转而抱紧了福王的大腿。

然而清军势力越来越多,所向披靡,没过多久就攻到了南京,南明政府也岌岌可危了。

此时,正如笔者上文所说,袁枢、史可法甚至马世英等人都有志气的死了,名留后世,钱谦益也在柳如是的劝说之下,要投河而死,而当时水可能真的太凉了,钱老爷子习惯了洗热水澡,所以就没死成。后来也可能真的是没有热水,长时间没洗头,导致头真的很痒,所以后来才干脆剃了头,留了辫子,之后顺便就加入了清朝的队伍。


钱谦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一个“王炸”依然没有挽回声誉


至此,钱谦益的一手好牌,基本被他拆的凌乱不堪了。

但钱老爷子毕竟是有学问的人,怎可轻易服输?也可能是认为自己之前的做法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对不起大明吧,所以,他在降清之后,又不辞劳苦的反清复明,他与妻子柳如是一直充当明朝的地下党,甚至在顺治十六年,他与郑成功密谋,引军队入江,明军曾一度势如破竹,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可能钱老爷子在晚年真的有所悔恨吧,所以写出了《后秋兴》组诗来抒发自己悔恨之情。

但投清之后充当地下党,这个看似弃暗投明挽回声誉的“王炸”,似乎让天下人并没有对钱谦益刮目相看,反而有种适得其反的感觉。真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钱谦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后一个“王炸”依然没有挽回声誉


钱谦益背叛了明朝,又背叛了清朝,虽总以“清流”而自居,却又热衷于功名利禄,如此心态,搞的他里外不是人,在乾隆年间编写的《贰臣传》中,他更为乾隆所不耻,被编入《贰臣传》乙卷,是为既不忠大明,又不忠大清的“有才无形之人”。而同为降清的“贰臣”洪承畴却比他的口碑要好的多了。

最后借乾隆送给钱谦益的诗来结尾吧: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