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十年煙雨999

上善若水一句,應該是被誤讀最嚴重的一句,也流傳最廣。通常的理解為好人就像水一樣溫柔。如果沿著這樣世俗人倫的脈絡闡釋下去,哪《道德經》就成了心靈雞湯了,而不是萬世流傳的不朽之經典了。

上善若水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為。在道德經全書中,所有的善字,幾乎沒有一處是單純的指人倫意義上的那種善良,好人好事。 道家思想應天,講的是天之自然之道,遞推到聖人以天道自然管理天下,行不言之教。

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說,在聖人看來,最高明的做事的方法和行為,就像水一樣。





華夏盛世,有你,有他,有每一箇中國人。喜歡《道德經》的朋友關注我,一起學習進步。


崇儒

上善若水這一觀念出自老子,意為做人應該如水那般面對名利時不爭不搶,擁有高尚的品格,一切隨緣隨遇而安,學會以淡然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人生路上的一切波浪曲折。

我想在你的身邊,肯定又這樣一類人,他們表面上看似愚鈍,實際上是大智若愚;他們表面上吃虧,實際上是吃虧是福。這一類人,他們看淡紅塵但並不是刻意的與紅塵拉開距離,這一類人,他們甚至是你我身邊的“老好人”,無論做什麼都答應別人,也可能會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但又恰好是這一類人,他們吃得了虧,知方圓,也擁有“上善若水”的精神。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上善若水”的精神品格並不單單形容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也應該多多學習老子說的這句話裡面的含義精髓。道家的智慧總是一語中的,讓你豁然開朗,這些話裡面蘊藏著古代哲學的深廣文化,告訴你如何提高情商,教會你做一個善良溫柔、感恩謙卑但又充滿智慧的人。

“上善若水”四個字看似簡單,實際上深刻。現在的年輕人容易浮躁,但是,如若我們把這四個字裡面的含義精髓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當你以善良的心態去感恩生活,你收穫的,也是感恩;當你適時的以低頭謙卑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收穫的是一種虛懷若谷的精神,是一種獲得別人稱讚與敬仰的美德;當你以水的力量去悅納生活中的一切波浪曲折,以水的力量和柔軟去包容生活中的磕磕絆絆,你會發現,這些一切外表看似柔軟,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力量,讓你做人不卑不亢。

所以說,在這個迅疾發展的時代,我們能夠以古代哲學們的觀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那麼收穫的不僅僅是對美的鑑賞,也能收穫一種智慧。願你我都能夠做一個“上善若水”的人!


沈善書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兩句經常互助互用,具體到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經裡的一句話,它的大意是水至善至柔,利萬物生長,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私奉獻,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提高到一定高度,與道德相提並論。我們常說“積善為德”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祖先,古人類依水而居,發展出黃河文明。(居善地)人與人之間,純真的友情,如同潔淨的水一樣,清徹如明鏡。(心善淵)

人與人的行為以義為重,而與人為善。(與善仁)言語之間互尊互敬,用信義來交往,不求名利之爭。(言善信)治國理政也應該是無私無慾,無欲則剛。(政善治)說到治國安邦理念上應該拋棄私心雜念,拋棄追求名利之心境,方能真正為人民服務,而不求私利。(事善能)只要心存人民利益,而不是爭權奪利,中飽私囊,就能把握時機,一呼百應。(動善時)所以這樣的人才為大丈夫,時刻將百姓冷暖放心上。

我們時常講德,德行天下,做人先立德。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德行,君子有仁德,習武者講武德,從藝者講藝德,而對於無良之人,老百姓常說,此人沒德了。

善莫大焉,積德行善。一般人們常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虛懷若谷,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這是我對老子,上善若水的理解,有不妥之處,歡迎諸位朋友參與討論!


亦平70667717

空口“上善若水“多數都是搗鬼!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不是寫給一般人的,一般人也做不到,做不到,還要掛在嘴上,連“真”也沒有了,所謂,真善美,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道家謂真人。也不是空穴來風吹出來的吧。做不到真,何來上善若水?

水是生命之源,善,利萬物,不爭,不自居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處在萬人所厭惡的低窪之地,而能海納百川。水具備這兩樣性德,足以稱為上善了。

但是,世人有幾個能利萬物的呢?自利利人還做不到呢,所見盡是幾多所謂“風雅”人物,窗明几淨,淨室書屋處掛的是“上善若水”,然行的卻是厚黑學成片,潛規則成群,上善若水,這個“水”也是分好水壞水的啊,呵呵,好水是澆花花開,澆草草發芽,身髒可滌,口渴可飲,清涼涼、甜絲絲,春雨貴如油,這個可以說是上善若水;壞水是魚鱉不生,蝦蟹絕種,汙臭難聞,身近則汙,飲鴆止渴,倏忽命絕,鵝毛漂不起,蘆花定底沉,這個還可以說是上善若水嗎??

所以,水是真水則才有上善若水。人是真人,然後才有能達到上善若水利萬物的這一境界。否則都是掛在嘴上、貼在牆上的,差不多盡是附庸風雅罷了。裝潢裝潢,表一套,滿口仁義道德,裡一套,一肚子男盜女娼。人格分離的高手。

上善若水善利萬物,幾於道。“幾於道”,意思就是幾乎與道同了。可見上善若水境界還是挺高的。然而,凡夫俗子連悟道也沒悟道,崩談得道,又哪來“幾於道”呢,上善若水不是句空話裝門面的嗎?!道來說去,講的頭頭是道,其實,沒挨一點皮毛。一如,黑格爾有一句,“存在即合理”,這句的“存在”本是絕對的精神的存在,上帝的意志,這樣的存在才合理的,然而,大多國人都套用到人事上,幾乎就成了遮羞布擋箭牌了。動不動都套用“存在即合理”,試問,“理”到底是法理、倫理、道理、真理......?反正,難得糊塗,一糊塗,差不多,折中效應,就OK了。

上善若水,說著容易做著難,老君人家是一個超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局外人,人家已經,太上忘情了,所謂水火無情嗎,你我凡夫俗子,一個個都是人在局中迷的性情中人。怎麼能達到這樣的水之無情的性德,這就是一大難關。一如,佛家一句,放下,,放下,就這倆字,然而,有幾個放下了;達不到,那樣的公正那樣的大公無私,一動念基本上都是利己甚至更多損人,還上善若水,附庸風雅,多數也就是變了味的,自我麻醉而已。若水著若水著就已經八面討好了,豈不是水貨了,水性楊花,牆上蘆葦隨風倒,豈不可笑!

吾看,真正的公正的公平的法律就是“上善若水”。法是“氵”。繁體字寫法“灋”也是“氵”。“氵”的意思是啥,就是說執法要平之如水。這豈不是上善,心如止水。心國的心能“心如止水”,“上善若水善利萬物”嗎?其實能“善利萬民”就足夠可以了!請記住,上善若水,水是無情的,天地是不仁,一視同仁的。誰是無情的?你要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請你先把自己交出來,以百姓心為心,去我去私,滿中國自古至今有幾個做到了啊?!

上善若水。是很好!不過吾這一番話是不“利萬物”了,自知之明嗎,但,是不是算“利些人”呢?!哈哈,水不會專門討好人,可能隨著打雷就澆你一頭雨水。你說呢?


東聲西音

我來談談我對上善若水意思的理解。

想要知道“上善若水”什麼意思,就要了解它的出處。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在第八章中是這樣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


所以我們要從更深的層次來看待老子思想,而不能人云亦云的就說老子的思想是消極的。


MrLee197493945

上善若水,是無爭,還是有爭?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和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這是兩種對立的觀點,但在不同版本的《老子》中都出現過。

通行本《老子》原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的意思翻譯成白話就是說:最大的善就像水,雖然萬物都受到水的滋養,但水卻不去爭這份功勞,它身處人人厭惡的下位,這一點接近於道。

老子的思想和莊子不同,也和儒家不同。儒家強調文質彬彬,也強調守之以質,對於古代的中道更為重視,這一點上莊子也一樣,所以講求齊物,要然不然,可不可。老子的思想則重視後、下、卑、黑、雌、詘,所以水身處下位的特點便近似於老子心中的道,並且,水雖然利萬物卻不去爭功勞,也符合他心中的道。

另一個版本中則認為聖人有爭,是根本上否定不爭的,一般認為屬於黃老學派的思想,是對老子不爭思想的拋棄。


肥嘟嘟的小不理

“上善若水”,最完美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樣。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的優秀品德有: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水的品行說不完,它始終為人類服務。

這裡的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還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聖人的德行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像聖人學習。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話,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U第四聲)故幾於道。”

這個成語說的是個人修養方面的要求,和“厚德載物”、“大愛無疆”,等等,都是聖賢對人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誨。這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美德!


明德尚行

我說一句吧!!!

沒有“得道"的人還是不要解釋″上善若水″了。一群凡夫儒子去解釋開悟後的感知、去解釋聖人的境界,不是井蛙語海麼?

要想解釋″善"就應先知道什麼是善,這個世界上並無真正的″善惡是非"。一切都是相對的立場,都是一個個輪迴。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救了一隻鳥那是″善",可是鳥要吃許多蟲,蟲因我而死,我們就間接做惡了,如果我們救了一個人,一個惡人一生的破壞那就更大了😭,我們就間接造成了業障。

至此可能有人要罵我了,人和動物能比嗎?各位想一想,你也只是站在人類的立場考慮而己!眾生平等,在塵世中一個個利益,一種種名聲,一種種慾望,一種種手段,爾予我詐,不知羞恥…

各位!動物好歹至純至性、從一而終,有多少人真不如動物單純!不如動物純潔!這個金錢社會,你們的善哪裡去了?你們的靈性哪裡去了?你們的神性哪裡去了?你們到達一個做為″人"真正的價值了嗎?

儒家是治世之學,《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於親民,在止於至善",為什麼要止於至善呢?因為"至善"的上面是"上善",上善是善的上面,善的上面已經不是善了,“上善"是超越一切是非善惡的善,相當於佛家的“空",道家的″無為″。你們達到上善了嗎?達到無為了嗎?達到佛家的法相皆空了嗎?

我們不可能學遍所有知識,自認無所不知的人,其實是一無所知的人,他們還未踏入智慧的門檻,所以知識再多也是膚淺!更不要說你那一點無助的感性!我曾經得道、禪定、佛境,邏輯學的極致一一一(諸神的領域),聖人的境界一一一哲學。幾十年間我在各領域走到極致…你擁有什麼就會困於什麼。擁有的越多困惑就越多,你就會越不自由。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學習…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知道的更多,而是為了打破一切知見,打破一切思想的束縛!

獲得自由!自由!自由!🙏🙏🙏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啊!

自由才是做為一個人最終追求的價值,也應是我們初衷價值!這不是簡單的自由,也不是膚淺的自由。而是絕對的自由,是自我宇宙與現實世界的完美融合。是″道″,是融於自然操控自然,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唯一,是物隨心轉、心隨物轉。

你們自由了嗎?達到上善了嗎?達到無為了嗎?達到法相皆空了嗎?

親們!我在極致天國等你!😭😭


極致天國

上善若水。老子用水來比喻善的品格。意思是最好的善就像水一樣。哪水又是什麼特點?“水利萬物而不爭”。“不爭”就是老子的“無為”可是我們啥也不掙,逆來順受就是“無為”嗎?肯定不是。不爭是在“水善利萬物”的前提下,只有“善利萬物”,才談的上“不爭”。

你啥也沒有,根本沒有價值,所以沒有資格說“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在人所厭惡的地方。“故幾於道”,“幾於”接近的意思 ,所以接近道。

在後一句,例舉七種水的智慧。“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七善的意思是:居處善於卑下,這個不是說你住的地方,是說心態。心思善於沉靜,與人交往善於仁愛,就是說不要浮淺,不要恃才傲物,不炫耀等。(我們一般說:槍打出頭鳥。就這個道理,太招搖不好。)言談善於誠信,為政善於治理,做事善於達成既定的效果,行動善於選擇合宜的時機。

水的七種智慧,如果真的都可以做到,這樣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他一定是善利萬物之人。生活中如果有這樣的朋友,一定要珍惜,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就力圖讓自己做一個“上善若水”是人。


曾惜5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若水”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理解起來就不容易了,歷朝歷代有許多人解釋過“上善若水”,但是很多人解釋的不到位,我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要理解“上善若水”,還是要把它放到《老子》原文中,結合道家思想進行理解,道家思想強調自然無為,認為世間只有“道”是根本,人活著就像萬事萬物一樣,體認道,實踐道就行了,其他喜怒哀樂,慾望和所求都是累贅,只能擾亂人們的心,無法接近道。老子認為和道最相似的莫過於水了,所以,人們應該學習水的特性,做到“上善若水任方圓”,能讓自己的心達到“任方圓”的境界,說明你的修煉就離道不遠了。

水順著河道向下遊流去,河道向左,水就向左,河道向右,水就向右,水沒有任何的抱怨和煩惱,只是默默地按照河道的安排流去,在流水的過程中還滋養了萬物。水的這種境界值得人們學習,正如莊子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那妥善安排我生的,一定會妥善安排我的死亡。既然這樣,那麼人生就是一場安排好的享受,你不必去計較得失,你只需要按照道的安排去經歷就可以了。

理解了這一點,你才明白,:原來世間沒有那麼多的糾結,只不過是人們自尋煩惱罷了。人們太過於執著和固執,才會導致諸多煩惱,只有讓自己的那顆心平靜下來,不受慾望、貪念、煩惱等心魔的困擾,才能真正活出自我,體認大道。理解了這些,基本就可以看明白《老子》和《莊子》等道家思想經典了。

本人愚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