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十年煙雨999


“上善若水”的出處 其中有句話是後人篡改的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第八章,原文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善之人,擁有水的特性。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處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它能接近於大道。

居住在好的地方,心可以保持沉靜,待人接物非常真誠,言必行,遵守信用,從事政治,可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做事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行動善於掌握時機。

上善之人,不與天下萬物相爭,因此就沒有怨恨和憂愁。

這句話的點睛之舉在於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中間部分是對第一句話的解釋。根據近代國民黨學者嚴靈峰的考證,這章裡面的“與,善仁”是後人篡改的。其理由是,“仁”字是儒家所宣揚的,道家對“仁”其實是一種批判的態度。

嚴靈峰

比如,老子曾說“絕仁棄義”、“失德而後仁”,都是對仁持一種批判和抵制的態度

此外,在春秋戰國時期,一般文本的對偶句都是雙數,幾乎沒有單數出現。

由此,可以斷定,這句話被竄入的可能性極大。

為什麼古代人都崇敬水 因為它不像火那樣具有危害性

關於文本的事,我不想在過多分析,畢竟這是學者的事,對一般大眾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意義。

我倒是願意說一下有關“水”的意向。

在古代,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對於“水”都是極度的崇敬,覺得它非常神奇。

古代人類,對於自然萬物都非常不瞭解,他們對於大自然也懷有畏懼之心。對他們來說,花草、樹木、建築、植物都是固定不變的,是什麼形態就是什麼形態。

但是,水與火卻是沒有固定形態的,每一團火苗都是不斷變化的,每一片水也都是不斷流逝,放在什麼容器裡就變成什麼樣的。

因此,人類對於水與火都非常畏懼。但是,火既能幫助人類吃到熟的食物,但經常會燒到人,所以人們對於火更多的是崇拜和害怕(後來,還有拜火教)。但是水則不一樣,除了發洪水之外(這種情況百年難遇),水都是安安靜靜的在流淌,滋養著動植物,清澈透明。

拜火教

因此,古人都非常喜歡水。

水像母親的乳汁,人們對於水有中母性的留戀

孔子就曾在河旁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老子》裡面也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七十八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六十六章)。

在西方,希臘有海神和河神波塞冬,他是天神宙斯的哥哥(可見,地位比宙斯高)。由於西方是海洋國家,人們要經常出海經商,所以在西方人心目中,水的威力更加大。但是,與宙斯相比,波塞冬的形象還是更正面一些。

波塞冬

中西方對於水都抱有好感。近

代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寫過一本書名字叫《水與夢:論物質的想象》,它在裡面將水分為清澈的水、深邃的水、合成的水、母性的水與女性的水等。

其中,母性的水有點接近於老子所認識的水,巴什拉說:“一切水都是一種乳汁,夢幻具有一種植根他深入的……乳汁在液體的實在物的體現順序上是首要的實體,或則更貼切的說是首先進入口腔的實體”。

“溫柔而若,溫和而失,而溼熱則代表了我們身體之中真力量,同時溼和熱,相生相護,如果一方有所減少,另一方也會消失。”

巴什拉

巴什拉的意思就是,水是滋養人們生命重要的物質。而且,人們從出生開始,首先喝的是媽媽的乳汁,因此從精神分析學來說,人們會把水看作一種乳汁,對其有母性的流量。

水雖然滋養人們,但是它從來不居功自傲,像火那樣,有時候要吞噬人,剝奪人的生命。所以,人們對水經常的感情更加真摯。水,甚至有時候被擬人化為少女(比如美人魚,或者將河成稱為母親河等等)。

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老子》會如此推重水,把水當成最接近於道,世上最好的事物了。


兮兮說事兒


上善若水這一觀念出自老子,意為做人應該如水那般面對名利時不爭不搶,擁有高尚的品格,一切隨緣隨遇而安,學會以淡然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人生路上的一切波浪曲折。

我想在你的身邊,肯定又這樣一類人,他們表面上看似愚鈍,實際上是大智若愚;他們表面上吃虧,實際上是吃虧是福。這一類人,他們看淡紅塵但並不是刻意的與紅塵拉開距離,這一類人,他們甚至是你我身邊的“老好人”,無論做什麼都答應別人,也可能會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但又恰好是這一類人,他們吃得了虧,知方圓,也擁有“上善若水”的精神。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上善若水”的精神品格並不單單形容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也應該多多學習老子說的這句話裡面的含義精髓。道家的智慧總是一語中的,讓你豁然開朗,這些話裡面蘊藏著古代哲學的深廣文化,告訴你如何提高情商,教會你做一個善良溫柔、感恩謙卑但又充滿智慧的人。

“上善若水”四個字看似簡單,實際上深刻。現在的年輕人容易浮躁,但是,如若我們把這四個字裡面的含義精髓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當你以善良的心態去感恩生活,你收穫的,也是感恩;當你適時的以低頭謙卑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收穫的是一種虛懷若谷的精神,是一種獲得別人稱讚與敬仰的美德;當你以水的力量去悅納生活中的一切波浪曲折,以水的力量和柔軟去包容生活中的磕磕絆絆,你會發現,這些一切外表看似柔軟,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力量,讓你做人不卑不亢。

所以說,在這個迅疾發展的時代,我們能夠以古代哲學們的觀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那麼收穫的不僅僅是對美的鑑賞,也能收穫一種智慧。願你我都能夠做一個“上善若水”的人!


沈善書


說到水,那我講一個淨空法師說過的關於水的實驗。

將兩組人分別置於不同的密閉空間中,對第一組人進行謾罵、激怒,讓這組人特別生氣,然後將這組人周圍的空氣收集,然後壓縮,最後冷凍稱晶體。對第二組的人進行鼓勵、稱讚,讓第二組人處於高興、積極的狀態,同樣對收集他們周圍的空氣,壓縮、冷凍。

最後觀察這兩組結果產生的晶體,有個驚人的發現。被激怒,生氣的那組,產生的晶體非常混亂,完全沒有任何秩序。而第二組受到鼓勵讚美,充滿正能量的那組晶體則是呈現出了完美的晶體,形狀規律,成雪花狀,非常好看。

然後又做了很多同類型的實驗,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但凡處於正能量、陽光的一組的,晶體都很漂亮很規律,反之則混亂。

因此可以說,我們的狀態可以影響我們周圍的能量。而呈現這個狀態的就是水。

上善若水一般是形容一個人心地善良,如水流一般。

水可以說是最神奇的東西了。你用規則的器皿盛它,它就規則。你用不規則的來裝它,他就沒有形狀。可以說這正好說明了世間萬物發展的規律了。任何事物都是出於變化的過程中,而水則是根據外物的變化而變,可以說是謀定而後動了。

還有人用君子之交淡如水來形容兩者的關係,可見水是古人最為看的東西。


老王語錄: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別忘給老王點個贊哦~關注老王,老王分享世界給你!


老王偵查記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是怎樣一種境界?

上善若水,這是一句出自古人老子的道德經,悟出的心得和智慧語句,在這裡我只談我的理解和自由想法,為什麼講善要有水呢?應該理解人修為要有大善普愛,以柔克鋼鋼柔相濟,胸懷大善如水美……


那是一種靜入止水,動似行雲虛無飄縹的無界胸懷,水柔無常式似有形而化為無形,力如千軍萬馬洶湧澎湃之勢,奔湧入江河湖海為水,其心胸寬廣能水柔入無限無界,可上天入地可留可去可來,可化霧露冰雹雨霜雪為水,滋潤世間萬物生靈,能硬能軟能化氣霧為雲,雲含雨水細柔潤萬物無聲,動有排山搗海之勢……

似神通虛無無形而又有形,無堅不摧以柔克剛,天長地久水滴石穿,水蒸為汗上天為雨,其堅心永恆有永不捨的柔美之力,讚美水的心胸能與天地比美,曾讓聖人感悟其大智若愚善美如水,權釋了曾有天降河水以包容氣度,有高尚善美寬廣之心,潮漲潮落進退有度,是一種胸懷若谷大愛無疆,盡人善之美的高尚氣度……


肖哥180461167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要了解上善若水,有必要從老子的“道”說起。

老子在解釋什麼是“道”時,有個重要觀點“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因此開篇便言“道可道,非常道”,這句“非常道”並非指“非常”的道、而是“並非通常意義的道”。是以更宏大的視角看待、理解世界、這個世界也非平常我們周圍狹義的世界,而是郎闊了宇宙在內的大空間!並且“道”是先於宇宙天地誕生前就原本已經存在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萬物運行的大道!因此才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就是老子的宇宙發生論。

老子認為,“道”產生混沌的“氣”(一),混沌的氣又分化成“陰陽”兩種氣(二),陰陽兩氣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和合的狀態(三),宇宙萬物就是由這種和合中產生的,所以萬物的本體和生命就是“氣”、也就是“道”。萬物都包含“陰陽”這兩種對立面或傾向,而在看不見的“氣”中得到了統一。

這是一種需要從更宏大的視角來審視宇宙萬物的“大氣象”,故“大象無形”。

明白了老子這個思想背景,我們再來看上善若水。


老子“道”——“氣”——“象”這三個互為結聯的辯證關係中的“象”,其實已經是美學範疇中關於審美和認知的命題,“觀物取象”“得意忘象”“滌除玄鑑”……等等,都是對這個命題的關聯和轉化,這便又延伸和涉及到了審美關照。

在審美關照中,相對萬物的“象”是客體、人是關照中的主體,而人之美,首在品行!“上善”並非最大的善良,而是最高境界、最值得推崇的品行、品質。

老子在闡釋自然萬物時發現,“水”這種物質具有我們人所應該學習的一切品質:水可以“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點滴之水可以擊穿岩石、涓涓溪流可以滌除雜物、滔滔洪水可以毀山滅田;發端於高山雪原的點滴之水一路奔湧向前無所停滯、百折不回,最後以汪洋大海之雄渾氣象立存與世、而從頭至尾卻本色不變,依然無色無味、清澈透明!

於平時容易被常人忽略的點滴間注意自我修為、積蓄力量,“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懂得適應環境、順勢而為;如溪水積於低窪,謙卑虛心可以積澱和豐富自我。正所謂“心如止水”,不爭即是爭——貌似“無所為”,最後卻可以形成海嘯般滔天巨浪而“無所不為”!

這,不正是我們人所需要學習的可貴品質嗎?

水的這些特性和品質,不正是自我修為、注重品行操守的做人之“大道”麼?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上善若水”,字面簡單,但對於理解,很多人的解釋都不盡相同。我覺得,要對原文做一個翻譯,翻譯的通順了,才是真正願意。今天呢,我翻譯給朋友們看,請指教。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我的最新解釋:最值得稱讚的就是水,水對萬物都有好處,卻從不跟萬物索取什麼或者要求什麼。這種心態和做法,是眾人所不願意自己這麼想這麼做的。可水呢恰恰因為這麼想並這麼做了,而得到長存和被萬物所在乎,跟“道”一樣長存不息。

老子為什麼會說到水呢?因為第七章裡,說到長存的問題,說到如何才能長生才能永久的問題,所以老子想起水來了,才拿水的屬性進一步闡述。其實,只要大家看下去,第九章依然是在說這個問題,都是在告訴人們,要如何才可以平安和諧長久。我的解釋,應該是當今世界上,最符合老子思想的,我完全可以這麼吹牛的說。誰能按照我的思路去讀《道德經》,誰就能窺視《道德經》的奧秘。

“上善若水”道理其實很簡單的,但是真正懂的人,確實不多。我希望,從今以後,不僅是“上善若水”,包括整部《道德經》,人人都懂。打破古人曾經說的,研究《道德經》的人很多,真正讀懂的人,沒幾個。【我是命理師陳一宏,汕頭潮之陽人士,歡迎交流切磋關注】


命理師陳一宏


“上善若水”語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它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讓自己停留在人們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那咱們先來說說,水都有什麼特質呢?

有書君認為:水是無色透明的,最卑微也最不起眼,但一切生物都不能離開它而存活。

水以柔弱為品德,不與人爭。隨物就形,順從引導,該流則流,當止則止。它默默地滋養著萬物,卻從來不求回報。

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耐,海納百川是一種胸懷,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穢是一種奉獻。

這不正近似於老子所說的“善”嗎?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真正懷有善心的人,總是能把自己放得很低,他們做了好事從來不希求回報;他們胸懷寬廣,內心沉靜安寧,知世故而不世故;他們仁慈友愛,真誠守信;他們語言平實,從不矯揉做作;他們管理人、事總是柔和有序,大公無私;他們做事量力而行,不好高騖遠。他們總能在合適的時候做最合適的事情。

由老子的“上善若水”,我們也想到,善行是不分大小的。高尚的品德,更應該來源於生活中一點一滴愛心的積累。

忽然想到一個故事,有書君每次讀起,都能流下感動的淚水,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一碗陽春麵》。

故事發生在日本一家叫北海亭的麵館裡。除夕夜,過了十點後便少有顧客。店老闆正準備打烊,卻來了三位不速之客。

他們是一個穿著不合時宜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一個約十歲,另一個六歲左右。

那女子怯生生的問:三個人可以要一碗陽春麵嗎?兩個孩子更是害羞地躲在媽媽身後,不敢言語。

店老闆原本完全可以以要關門為理由拒絕他們。但善良的夫妻倆看出了他們的窘困,決定幫他們一把。

老闆娘於是熱情地把他們領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旁,不但可以溫暖他們的身體,更讓人的內心也暖融融的。

掌勺的老闆下麵條時,不動聲色地在一份中又加了半份一起煮,讓母子吃得酣暢淋漓。

送客時,老闆娘還送上熱情洋溢的新年祝福,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美好,由此也更增強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年除夕夜,穿著舊衣服的女子又帶著兩個兒子來了,還是要一碗麵條三人共享。老闆照舊偷偷地給了一碗半的份量。

雖然對老闆夫妻來說,半碗麵的幫助實在是微不足道,他們也希望讓母子每人吃上一碗,但他們更能設身處地的替他人著想,因此儘量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別人的自尊。


一碗小小的陽春麵,給了窮困中的人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種子。

隨著麵館生意的興隆,又迎來了第三個大年夜,夫妻倆從九點半開始就心神不寧,翹首以盼。

雖然麵條價格已經漲價,但為了不讓母子尷尬,他們故意把價格改回原樣,還特地在二號桌放上“預約席”的牌子。

這一系列的舉動,做得那麼不著痕跡。相比社會上許多人做了好事就大肆宣揚,而不顧受助者心理感受的做法,老闆夫妻這種關愛、同情、善良的品格,正如水一般,不張揚,卻默默地滋潤著他人的心田。

其實,他們的善因,也結下了善果。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再裝修,擴大經營。可他們卻捨不得扔掉那張舊桌子,這對他們來說,應該寄託著一份美好的祝福。

接下來的除夕夜,老闆夫妻哪怕生意再火爆,也要特地把那張桌子留給母子仨。但之後的十多年,卻一直沒能盼到這一家人。

又是一年除夕夜,正當老闆夫妻和朋友們半是期望、半是失落的看著那張放著“預約席”牌子的二號桌時,母子仨來了。

原來,正因為他們的善舉,讓孩子們的夢想開了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特地過來道謝了。

這種溫情,久久地溫暖著讀者的身心。有書君認為,這應該也是對“善"的一種極好的詮釋吧。

善良,不是掛在嘴邊的一絲虛假的微笑,不是言不由衷的話語,更不是一種廉價的賣弄行為。


它應該源自於內心,無關身份、地位,無關學識、經歷,它如水般於無聲處見真情,於無形處顯摯愛。

善良的人,更懂得善待生命,熱愛生活;善良的人,也一定會擁有更豐盈的人生。

作家梁曉聲說:“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讓我們都試著以一顆感恩的心,以似水的柔情,對待周遭的人和事吧。

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成全你自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四個字是中國最高的道德標準。

沒有人能夠理解得深,只不過人云亦云,我也是。

越有爭議的,越為深奧。

1 出自老子《道德經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幾於:幾乎於,接近於。

無尤:沒有憂怨怒懟。其中還有個故事《孔子問禮》,

孔子適周問學於老子,

臨別,老子有話說,你要學習水之大德啊!

孔子像個小學生,為啥呢?

老子說,水利萬物而不爭,至謙至柔,攻堅克強,無所不能,這就是所說的,不言之教,無為之益。

2 從孔子問禮的故事中,老子還進行了解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

“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

老子強調水利萬物,不爭!

水利萬物,不爭不言,可貴。

若人也無爭,效法水德,則安享太平,無憂無慮。

老子強調水利萬物為善,不爭為上善!

水,利萬物,施不求報,為善。

水,因勢利導,順勢而流,不衝撞,不停滯,無為而應萬變,無所爭,水之性,為上善。

所以,老子說這句話是為了,

提倡萬事萬物皆有其道(事物內在規律,本源),順道而行,無為而作。

“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

“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可見,老子所說的上善,不僅僅是善,還有道,是最高的境界與道德,利物不言,順勢不爭,弱強皆能,無為應萬變。效法自然,依道而為。

這與老子的主張“無為而治,不言而教,不與人爭”是一致的。

顯然老子在教導孔子,不為更重要。

孔子游歷各國,說敎佈道,施政謀策,做得太多了。

“有為”不能過度,物及必反,“無為”之下“有所為”。

3 千百年後,這句話仍有深遠的意義。

為善,為人之根本。

孟子提倡,“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利於他人,與人為便,不張揚,不圖報,發自內心,這是基本的道德。

孔子認為,“無伐善,無施勞。”

不炫耀,不爭名,不為利,這是為人的善性,本性。

此外,還有更深的一層。

順道而為!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人只能順應規律,而無法改變規律,順應而有所作為!

莊子《皰丁解牛》有這樣一段話,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異曲同工而已。


一綠浮芳


柔水化形遍於江海湖泊,恩澤萬物而不欲顯其功!他比喻的是做人的高尚品德,彷彿大自然的水一般利於眾生,樂於潤化萬物而不與之相爭。上善的人心量廣大能包容一切本性樂於清靜,待人喜歡誠懇友善公正。並善解人意,言談樂於遵守誠信,治國會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國泰民安。為人作事能妙於發揮所長,行動迅速果斷,亳不拖泥帶水。上善的人的所作所為有樂於不與世人相爭的品行,因此不會有過失,自然也不去抱怨他人,可以亳不為己,盡其全力的去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會去與人邀功,他只是覺得是率性自然而為,沒什麼了不起。


所以曰:善利萬物而不爭,此謂.謙下之德也。故汪洋大海能容納川水溪流,是其善下也,它雖柔弱卻善於攻強,以柔克剛,此謂柔德也,因其性善變化,故能行於有無之間,無為而益於一切,近乎道矣!


用戶7019122602917


上善若水一句,應該是被誤讀最嚴重的一句,也流傳最廣。通常的理解為好人就像水一樣溫柔。如果沿著這樣世俗人倫的脈絡闡釋下去,哪《道德經》就成了心靈雞湯了,而不是萬世流傳的不朽之經典了。

上善若水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為。在道德經全書中,所有的善字,幾乎沒有一處是單純的指人倫意義上的那種善良,好人好事。 道家思想應天,講的是天之自然之道,遞推到聖人以天道自然管理天下,行不言之教。

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說,在聖人看來,最高明的做事的方法和行為,就像水一樣。





華夏盛世,有你,有他,有每一箇中國人。喜歡《道德經》的朋友關注我,一起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