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意境?

郭孝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意境?這樣論述一下吧!

“上善若水”這裡指善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恰恰相反於人往高處走。


水總往人最討厭的地方去,這也是一個“道”。又給了道的解釋,這個道不與任何事物相爭的“道”,是利萬物的道,這也叫水性思維。

水的優點是不爭,利萬物並往低處走。水外柔內剛,外面柔弱卻裡面堅韌,也就是滲透力強,耐得住寂寞,本性靜,清澈善變,水的變化大,可固態,液態,氣態,也就是包容,寬容,柔弱。


“上善”是最高的善,最美的德。水的善表現在“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居地善”就是居地,水總選擇往低的地方流,這就是謙虛不爭的精神。

“心善淵”就是心態心胸,像水具有大海一樣博大而深沉的胸懷。

“與善仁”就是與人交往,待人接物,像水一樣具有女性如水的仁愛,慈悲為懷的特性。

“言善信”就是言語的善,表現為誠信,水的語言是常人聽不懂的,這裡擬比人性化。


“政善治”就是像水一樣柔性管理,以柔克剛道的層面來管治。

“事善能”就是為人處事,像水一樣發揮才能,善於發揮效能。

“動善時”就是人的行動,行為像水一樣把握時機,潮起潮落都是按季節不同行動,不會違背時令來獨端先行。

總之,萬物有靈,水更有靈性,老子看出水的靈性,把水具有“善”靈的靈性,真是不可思議!善良意境到了頂峰,這就老子的“上善若水”意境解釋,值得人們學習,崇拜!




劉夢輝1445414400581


兩個字(此處引用古語看山三重境:也並非是三重 只用意 不用解)

看水是水 看水不是水 看水還是水

看水是水:新生 一張白紙

看水不是水:經歷 酸甜苦辣

看水還是水:看開(看淡) 人生經歷 已止 放下一切

在不同的時間段 有不同的理解 不用刻意去想 你所經歷的 會給你滿意的答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九尾寒留


雨寒213337244


從音樂的角度談一下上善若水。

很多樂曲和歌曲,常有直接和間接在流淌著追求善良的音符和歌聲。我總忘不了《天鵝湖》的音樂,美麗故然值得去有美好的愛,可善良成為該音樂的重要含義。白天鵝們似乎是美麗加善良的天使,兩者同在,又用音符表現出來,那才叫經典。

我還想到了《只要你比我過得好》這首歌,希望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真誠善良如水,流進了他人的心裡,如飲清泉讓人舒服極了。

上善若水人間需要,也可簡單去理解,道家有道家的解釋,無為是相對而言。可以深入淺出去認知,論證可以,詩文可行,但音符,也可優美的展現聽覺上,美好善良的含義。

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裡已包括。


沙沙小觀園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

老子認為,在世間萬物裡,唯有水是最接近於“道”的。水,象徵著人類最高尚的品德修養。上善若水,人類最高級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

在自然界,萬物都是努力的向上生長,只有水不與萬物爭高處,永遠都是往低處流。在地的最低處,萬水奔流而來,聚集在一起而匯成了海。大海廣納百川、不擇細流,故而雄渾壯闊、氣勢磅礴。

水,滋養萬物,哺育生靈,作用遠高於陽光之上。可陽光總是被世人讚美,而水卻總是被大家所忽視。水不去爭,因為水最接近於“道”。我們為人處世,就應該學習水,心胸要寬廣,為人要謙遜,做事要利他,與世要無爭。

水,看起來是很柔弱的。因為,水在高溫下會化為霧氣,水在嚴寒下能結成堅冰,水放進什麼樣的容器裡就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形狀,水流遇到了阻礙會自動改變行進的方向。

其實,水的本質是很堅韌的。水滴數年能讓石板穿透,水越萬山阻隔而奔復到海洋,水被堤壩攔截時會安靜下來、待到閘門一開便洶湧澎湃一瀉千里,水靜默無為而又無所不為。

人之所以要向水學習,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擁有一種充滿大智慧的“水性格”。“水性格”常常被人冠於一頂“軟弱”的帽子,其實不然。真正的“水性格”是堅毅隱忍、不動聲色,是故意示弱、避其鋒芒,是積蓄力量、厚積薄發,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反觀我們現在人,處處都講競爭,人人都爭上風,爭了個面紅耳赤、頭破血流,到了最後無論是爭到手了還是沒爭到手,都會發現自己竟然“得不償失”,實在是太不值得,可惜已悔時晚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牛哥談人生


《道德經》第八章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從這段話中,我們解讀出了“上善若水”之“水”有三個特徵:

01 潤澤萬物

水能滋潤萬物,福澤天下,惠及眾生,不論是花鳥蟲魚、善惡美醜、高矮胖瘦、男女老少,均可得到水的潤澤,這不正是水所具有的最大的美德嗎?

而作為宇宙本原的“道”,也正像潤澤萬物的水一樣,派生養育了萬事萬物,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比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空前強大,商鞅可謂功不可沒。但商鞅在推行變法改革的過程中,用刑苛刻,樹敵太多,並且觸動了貴族的利益,但商鞅卻自命不凡。有一次,商鞅曾問趙良:自己與秦穆公時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誰更高明?

趙良毫不客氣的告訴他:百里奚在秦穆公時做國相,內修國政,外圖霸業,並且為人低調、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百里奚去世時,秦國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可是您做國相時,卻凌辱踐踏貴族,獨斷專行,殘害百姓,出行時眾多車馬隨從前擁後呼,盛氣凌人,並且您還貪戀錢財,只恐怕是凶多吉少啊。但商鞅並沒有採納趙良的建議。等到秦孝公死後,秦國貴族誣陷商鞅謀反,商鞅屍體被車裂,而且全族被殺。

我們說,論變法圖強,商鞅在秦國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商鞅用刑苛刻,某種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要變法、要改革,就必然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只要是有利於富國強兵,這也是可以原諒的。但商鞅錯就錯在私心貪慾太重,如果商鞅能夠做到一心為公、不謀私利的話,也不至於落得個全族被殺的下場。

可嘆的是,商鞅本人卻只看到了自己變法圖強的輝煌政績,卻看不到自己的致命弱點,竟然還想和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提並論,真是糊塗到家了!

我們說,五羖大夫百里奚一心為國為民,立德立功,百姓愛戴,名垂青史;商鞅厲行變法,革除舊弊,政績卓著,但卻私心貪慾太強,最終不免殺身之禍。

這一鮮明的對比,啟示我們要像潤澤萬物的水那樣,戒除私心貪慾,如此才能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02 無為不爭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現實生活中,人們無不為了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利益而奔波忙碌,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有矛盾就會有鬥爭,有鬥爭就會有爭奪擾攘。

但是擁有至善之德的“水”卻從不去爭奪什麼,也從不會佔有什麼,正如具備高超道德修養的聖人那樣:“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聖人不私自積藏,他儘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儘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聖人從不會去爭名奪利,而只會為人們做好事。

上文中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可謂是具備了“無為不爭”的聖人般的道德修養;相反,商鞅則心存私慾,不僅“為”,而且“爭”,結果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03 柔弱處卑

水之性情至柔至弱,並且甘居下位,從不出風頭,也從不高高在上。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的追求與水的追求可謂截然相反。

但就是這甘居下位、至柔至弱的水,卻最接近“道”的本質。

這樣的水雖然柔弱、雖然“不爭”,但是:“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世界上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衝激堅強的東西沒有什麼能夠勝過水,“滴水穿石”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再比如,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也有很多,比如,為毛主席所津津樂道的齊魯長勺之戰、楚漢成皋之戰、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吳蜀彝陵之戰、秦晉淝水之戰等等有名的大戰,都是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最終弱者戰勝了強者,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也恰恰印證了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的道理。

總之,水具有潤澤萬物、無為不爭、柔弱處卑的特點,最為接近派生宇宙萬物的“道”的本質,值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認真學習借鑑。


紫天雲


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屎尿汙水是眾人所厭惡的,但水不棄。由於水不棄,所以眾人才得以安居,與汙垢之物兩不相傷。水的品質,很近似於利而不害的天道,很近似於為而不爭的聖人之道,故幾形於道。凡是水,都會流動至水面平,所以很近似於高者抑之,下者舉之的天之道,故幾形於道。天下柔弱的,莫過於水的;而攻堅強者,也沒有能超過她的。無有入於無間,天下稀及之。居善地,與善仁,心善淵,事善能,動善時,政善治。可見善有多少好處。基於如上理由,老子認為:上善若水。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道”是道家的核心,但很難以一言以概之,因此,老子常借用其他事物來舉例、比喻,從而解釋何謂“道”,山河、赤子、水等等,都是常用的喻體。


對於水,老子的解讀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


其一,在老子眼中,水滋潤萬物,而又不與人爭,水處於人所不願接觸的低窪之處,故,水最接近於道。老子又有言:天下間最柔弱的莫過於水,但卻能以弱勝強,以柔制剛。

簡而言之,水具有三種品格:

一、水居下而不爭;

二、水至柔,因順自然,可變幻萬千。可為涓涓細流,也可浩瀚洶湧;可迂迴曲折,也可一往直前。

三、水利萬物卻不居功,因此具有至信至誠的品格。

因而,水最接近老子心目中的“道”的境界,老子的“道”,從某種角度可以說就是“水”之道。

上善,是最完美的意思。老子以水喻道,水利萬物而不爭,水自向下流,通往人們不願身處的卑微之地,水的這些精神,是老子心中最完美的善行,聖人也同水一樣,潤澤天下卻不求名利,人間正道就該如此。


其二,江河居下乃有容,有容乃大,可仁萬物。這與道的本質一樣,容納萬物的同時,又在滋養萬物。

其三,水同時又有“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即謙讓、冷靜、真誠、守信、公平的品性,做力所能及之事,應時而動,應時而止。


以上這些就是老子眼中最完善的人應具有的品質,或者說聖人的境界,即上善若水。


琅琊王羲之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是一個怎樣的境界?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原文是: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

最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樣,默默地付出,善於滋潤大地中的萬物並且不與萬物相互爭奪資源。

水的性質最接近“道”,它常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無孔不入;不動則萬物不爭,動則無物不催;以自己的清潔洗淨他人的汙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汪洋大海,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或化而為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

這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這就是上善若水的力量。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有水的地方就有美景。有水的地方就有希望。






小馬談古今


筆者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會經常看到很多企業家、字畫以及微博、微信的個性簽名和辦公室、家庭等場所都寫上或掛上"上善若水"幾個字,可見大家非常鍾情於這四個字的內涵。

客戶和企業家向筆者索要的最多書法作品也是"上善若水"。

我們知道:"上善若水"是道家學派創始人李耳(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語句。其在《道德經》第8章上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機於道"。最高的善,應該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哺育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處於大家所不願意處得低下的位置(甘居下游),所以水她最接近於道。

老子倡導"無為而治",主張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麼下面筆者就說說“上善若水”的幾種意境:

一是水有"百折不饒"的精神。

冰雖為水,卻比水強硬百倍。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她越能體現堅如鋼鐵般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境界。

二是水有"聚氣生財"之像。

水化成氣,氣看無形,若氣在一定的範圍內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會變的力大無窮,動力無比,達到一種無所不摧的境地。

三是水藏"包容接納"的海量。

水淨化萬物,無論世間萬物多髒,她都敞開胸懷無怨無悔的接納,滿滿的淨化萬物,也淨化自己。

四是水有"以柔克剛"的特質。

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菱角和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圓,亦可水滴石穿。

五是水有"能伸能屈"大度能量。

水能上能下,上化為雲霧,下化作雨露,匯涓涓細流聚多成河,從高處往低處流,高至雲端,低入大海。

六是水有"賙濟天下"的普世價值。

水雖為寒物,卻又著一顆善良的心,她從不參與爭鬥,哺育了世間萬物,卻不向萬物索取。

七是水有"功成身退"的"潤物細無聲"的優良品質。

霧似飄渺,卻有著最為自由的本身。聚可雲結雨,化為有形之水,散可無影無蹤,飄忽於天地之內。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上善若水"中,讀到水的能量,理解水的境界,我們就能從容的面對我們的事業、生活、社會。

以上解答,希望你喜歡!

我是佐航居士莫志生,喜歡的可以關注噢。


佐航居士莫志生


“上善若水”源於老子的《道德經》上篇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為什麼用水比喻善的最高境界?這要從水的活力,水的張力,水的魅力,水的偉力幾方面探討,就知道老子為什麼對善抱有極大的期待。

水是中國傳統文化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元素之一。很多學者討論“上善若水”只是狹隘於善與水錶象的道德層次轉換,餘以為這還不能更深刻挖掘上善若水涵義。中國某種文化概念還是要放在中國文化大環境中去討論,方知上善若水的文化生態關係,而不是脫離中國文化環境去就詞論詞,那樣認識是淺薄的。



上善若水,老子指明善與水有著共同的特徵。關於善,老子一連舉七種善的形態: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這就是說,人們居住的時候要選擇良好的生態環境。水是宛曲的,它一定選擇最有利於自己運動方向而流之。人善心要深淵一樣文靜而有深度,那樣的心善就不會浮淺。人們相處時要坦白真誠仁義,象水一樣潔淨明徹。人們言善要求言必信 行必果,好象水至必潤萬物一樣遵守信用。人們在為政做官時要學會為人民服務,猶如水不言至德卻浥澤萬物萬民。人們在做工作時要善於發揮自己才能,猶如水既能制亢旱於無聲之中,亦可解天下盼甘霖之苦。人們在行動時要善於順勢而為,把握時機,象水一樣有隙則穿流而過,無隙則靜如處子,待時而動。如果人們達到這樣居善心善與善言善政善事善動善至高境界時,那麼七善合一,猶如水一樣我自為主,與世無爭!

總結一下為什麼上善若水:

水是多形態的,天上的雲,空中的霧,地上的雪,江湖河海都是水的變幻形態。善也是多形態的,老子的巜道德經》雖講七種善,但其實善更多形態體現在社會公民生活方式中。

水是易器則賦形的。水在球形體中是圓的,放進方形體中是方的,放在管道中它是圓柱狀的,放在炭火釜中它是軟的霧的,放在冰箱中它是硬的冰的,柔軟至此而本質不變。善也是如此,附物附形而本質不變。

水可靜可動,靜如處子 動如脫兔,君不見黃河之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水之動也。而澄江如練,鏡花水月,疏枝橫斜水清淺,是水之靜也。動靜自如,隨心所欲,充分表現水灑脫不羈的品性。善也是如此,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鬧神州,為了中華民族,為了人民安寧江山穩固,大善若勇,敢於驚風雨泣鬼神不惜流血犧牲。此為大善動如霹靂之火。而為人處事中國人又信奉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此善之靜也!



水之純潔如善之誠信,水之廣博汪洋恣肆如善之襟懷坦蕩,水之深淵魚蛟莫測,如同善之大德厚德載物!

水獨立自主有自己行為方向,與世不爭,不因大山阻隔而失東流之志,不因宵小攻擊而放棄自我,不因祁寒酷暑而改變本質!這種不爭是水靈動的表現自信的表現,走自己的路不屑他人評說,這難道不也是善追求的美德嗎?人有善何必懷讒畏譏,何必看人眼色?何必為細事絮絮叨叨相爭不休呢?獨立寒秋,指點江山,善懷天下,積德於民,雖獨孤求敗,何必爭雄立霸。仁義天下,與善為民,王道成矣。這難道不是上善若水最好註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