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麼看待客家人的?

202012345678911

我作為一個在客家大本營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來解答一下客家人是怎樣看待客家人的。

1、特別能吃苦

客家先民自晉末(有說法是秦朝)南遷以來,一路上的崎嶇坎坷,一路上的艱險磨難,一路上的風霜雨雪,南遷道路上,他們要跟疾病作鬥爭,他們要跟飢餓作鬥爭,他們要跟強盜土匪作鬥爭,他們要跟天災人禍作鬥爭,他們一路歷經艱險,飽經風霜,但客家先民都沒有因此而倒下!反而在廣闊的南方大地繁衍生息,壯大族群,正所謂“東贛汀梅四江連”,今日客家人的足跡,早已遍佈海內外!



2、特別能戰鬥

中國近現代史就是革命史,客家人在這革命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①太平天國

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正是由客家人組織發動起來的。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大部分是明末清初由廣東遷入廣西的客家人的後裔。羅爾綱在《亨丁頓論客家人與太平天國事考釋》一文中指出:天王洪秀全以下六人的起義諸王領導集團中有五人是客家人。發動近現代中國第一場民族解放運動的人是廣東客家人、廣西客家人,在太平天國政權和太平天國軍隊裡客家人佔大多數。天京變亂後,由驍勇善戰的客家人所組成的太平軍精銳主力幾乎消逝殆盡,太平天國從此走向滅亡。可見,客家人的大量參加是金田起義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洪秀全

作為太平天國革命的主體,尤其是基本隊伍,從金田打出廣西,就是由廣西客家人組成的。而它的領袖人物,早期的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等,均為客家人,後期的洪仁、李秀成、陳玉成,也一樣是客家人。

而這場革命的醞釀之地,廣東花縣,是客家人聚居所在,而揭竿而起的金田村,更是客屬地。張之洞稱太平天國“興於梅縣、滅於梅縣”,是指洪秀全祖籍在梅縣,而太平天國最後一支隊伍汪海洋部,就是在梅縣堅持下來的。



也正是太平天國,讓世界第一次知道有這麼一個桀驁不馴、具有“硬頸”精神的民系存在,驚訝於這個民系的歷史能量,瑞典人韓山文根據洪仁所述,著有《太平天國起義記》;日本人山口縣造更為此稱:“翻閱數百年之中國歷史,沒有一次政治變動與客家人無關......沒有客家,便沒有中國革命。”英國人呤利更在《太平天國親歷記》中稱,其“打倒了,卻不致死亡。”

②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因康有為、粱啟超均是廣府人,一度有人認為,在這場運動中,客家人是缺席了的,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溫和的改良運動,客家人未必願意加入。其實大謬也。

戊戌變法前夜,正是丁日昌、黃遵憲等一批客籍的外交家、文化人,從國外,包括東洋與歐美,帶回了世界眾多的進步的思想,推動了中國思想界的啟蒙。無論康、梁,對此都有過很高的評價。



丁日昌

而戊戌變法發生之際,在最高層,也同樣有客家人,這便是“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他“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預新政事宜”(光緒皇帝之諭令)。喋血菜市口,人稱劉光第行刑後,身軀仍筆直不倒,令劊子手駭然。



在地方上,當時僅有湖南響應變法,施行新政。而湖南巡撫陳寶箴,則是江西的客家人,而按察使,便是黃遵憲。譚嗣同在《戊戌政變記》中稱:“湖南民智驟開,士氣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可見當日變法在陳、黃主持下的湖湘,是何等地深入人心,辦時務學堂、設南學會,辦報、建公司、興礦務、設電信……均走在全國前列。而在外交上,黃遵憲更身體力行,他借他山之石,明確指出“改從西法,革故取新”,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死裡逃生,辭職歸鄉仍銳意圖新,成為“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為粱啟超所推崇。

③辛亥革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處長徐輝琪研究員所撰論文《客家與辛亥革命》中提出:“在辛亥革命的各個階段、各個層面,都有客家志士的身影。”



孫中山祖籍是客家祖地寧都人,後遷徙到廣東長樂,而長樂縣後幾經變更,他家所居之地,亦為客家屬地紫金縣,後來,才遷到珠江三角洲上的香山。孫中山發動武裝起義,十起十落,歷盡艱辛,最終於辛亥年一舉成功,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並在中國實行了國會第一次的直選。雖說辛亥革命後,仍出現相信君權神授的封建正統觀念了。

而革命初衷“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當是客家人大漢族意識的體現,當然,隨著革命的深入,孫中山也強調“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主義即可束之高閣矣”。孫中山在革命中,追隨其左右的,有眾多的客家志土,呈示“群體激發效應”,亦為“同氣相求”。

從宏觀角度考察,作為一個群體,辛亥革命既是對客家精神的檢閱,也是客家精神一次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事實上,在團結互助、任勞任怨、不怕挫折、勇於進取和不圖個人名譽地位,以及使用客家語言僅賴以增強和維繫友情卻不拉幫結派等方面,客家志士的表現是十分突出的。客家志士獻身革命,根本上是為謀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在興中會的32名會員中,有31人是客家人或客家人後裔。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時,同盟會領導核心中,客家人佔了約一半。例如,同盟會總理孫中山、外務部長廖仲愷、會計部長謝良牧、司法部長何天瀚、評議部議員胡漢民、粱惠光,都是客家人。在112位廣東籍同盟會會員中,就有客家人73人,佔了約三分之二 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客家人佔了三分之一。

④北伐戰爭

首次北伐,司令也是平遠客家人姚雨平。著名平民將軍鄧仲元,還有二次北伐中名將鄧演達、張發奎、葉挺,以及李濟深等,均為客家人。需補上一筆的是,著《革命軍》而死節於獄中的鄒容,原籍也是梅州人,是清代“實川遷移”去巴縣的客家人。關於辛亥革命中的客家人,可說的太多了,只能點到為止。



姚雨平

在北伐戰爭中,由客家人葉挺為主帥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時稱葉挺獨立團)和第七軍的一部為北伐先遣隊。葉挺獨立團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第一支正規武裝,它是北伐軍中政治素質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該團從團長到士兵,85%為客家人。

葉挺

⑤抗日戰爭

客家與抗日戰爭 中國國民黨元老葉楚傖先生說:“一部中國近代史是客家人民革命史。朱毛紅軍的蘇維埃革命運動,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過去講革命史、黨史,對客家人的作用沒有著重闡述,應是一大缺陷。”另外,中國共產黨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朱毛紅軍暨贛閩蘇區人民以卓爾不群的客家英雄性格,在中國革命鬥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凇滬之役中,“客家三英烈”--謝晉元、黃梅興、姚子青是人所共知的,後二人在血戰中壯烈殉國,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更是令全世界矚目。十九路軍是南粵子弟所組成,其中更以客家人居多。由於在凇滬吃了苦頭,日軍進犯南粵,聞知是客家人的地方,便退避三舍。而凇滬、南京、杭州空戰中,江西石城人賴名湯,更首創擊落日軍精銳九六式戰機殊功,並摧毀了號稱最精良的木更津轟炸機。

楊成武


在著名的太行山“黃土嶺戰役”中,擊斃被稱之為“名將之花”的日軍阿部規秀中將的,八路軍所在部隊的司令員,正是閩西長汀的楊成武將罕。發明“天爐戰法”,重創日軍的是廣東韶關客家人薛嶽,而遠征印緬抗戰的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則是羅卓英,廣東大埔縣人。還有華南戰場威名遠揚的“東江縱隊”,從司令員到士兵也主要是客家人。總之,抗戰中,國共雙方的客家名將,包括八軍總司令朱德在內,可謂數不勝數,以上只能舉出幾例。



薛嶽

誰又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中流砥柱呢?他們是: (1):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四川儀隴縣客家人) (2):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廣東梅州客家人) (3):新四軍軍長——葉挺(廣東惠州客家人 )(4):重建後的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江西贛州客家人)



朱德

幾個在內戰和抗戰中對國家命運對前朝命運有重要影響且比較出名的前朝客家將領: 主要有 大軍閥抗日名將張發奎,迫使紅軍長征的抗日名將薛嶽和羅卓英,遼瀋戰役中守衛錦州的國軍將領範漢傑,參加過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的重要將領黃百韜,喋血上海灘的客家三烈士謝晉元、姚子青、黃梅興等等。

中央蘇區


中央蘇區和客家聚集區大幅重合,長征出發地于都,23萬人就有9萬人參加紅軍參加長征,每一里路都倒下了一個客家人。贛南閩西粵東北也是出了名的盛產將軍的地方!例如江西興國,著名的將軍縣;廣東梅州,自辛亥革命就產生了545名梅州籍將軍;福建龍巖,福建82%開國將軍為閩西龍巖人。

3、特別能讀書

客家地區文化中心贛州各縣(宋明文化中心) 汀州各縣(宋明文化中心) 梅州各縣(清代文化中心) 歷代進士計有1078人,數萬名舉人。

未計其他地區客家人,例如廣東惠州府,其他省,其他州府客家人。

到了現代更是人才輩出,單單廣東興寧就是“百員將軍出齊昌,千名教授同故鄉”,素有“大學校長的搖籃”之稱。

至於題主說的,客家女人的賢惠早已名聲在外,美國傳教士羅伯史密斯,曾在客家地區居住多年,他在《中國的客家》中認為:“客家婦女,真是我們所見到的任何一族婦女中最值讚歎的事”。英國人愛德爾也在他的《客家人種志略》一書中評價:“客家婦女,是中國最優美的勞動婦女的典型”。一部客家人的歷史因客家婦女而添色增輝。

而客家男人一樣是吃苦耐勞,南遷一路,沒有男人的勤懇,單靠客家女人是不足夠的,只不過客家男人的優點,在客家女人光輝的照耀下,顯得“默默無聞”。

到了現在,信息化社會,世界各地的男女都變得差不多了,但是,家風還是多多少少有些影響的。客家男女都差不多,一樣能嫁,一樣能娶,就看你的眼光咯!


廣廣25760047

客家人,意為外來的客居他鄉之人。


客家人南遷為相對落後的南方帶來了北方先進的文化科學、生產技術,促進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但需要指出的是,也侵害了當地人的諸多利益。

中國的客家人,並非一個民族,屬於漢民族裡的一個族群,其形成有其歷史的原因。

一.客家人,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因中國古代多建政於北方地區,朝代更迭使北方地區戰亂不休,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秩序,苦不堪言,因此,一些漢民為避戰亂,舉家、舉族成批的長途跋山涉水,越過長江,向沒有被戰火秧及的江南地區遷移,先到達皖南、浙西、湖南、江西一帶,成為日後繼續南下的大本營。


後來各個朝代,北方地區多是改朝換代、爭奪政權的戰場,南方相對平和安定,陸續又有大批的漢民渡江南遷,皖、浙、湘、贛一帶容納不下,繼續南下福建、廣東,甚至廣西東部,直至海南、臺灣,乃至南洋、海外各地;張獻忠屠戮四川致“天府之國”人丁銳減,遂形成“湖廣填四川”,其中不乏客家人。

南遷的漢民,不同於祖居的本地人,屬於外來客居,故稱之為“客家人”。

二.客家人,在南遷時,帶去了當時北方地區相對發達的科學技術、文化,特別是農業生產技術,對於相對落後的閩粵贛等南方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促進作用。

三.南遷漢民,為抵禦當地人侵擾,家族式、多族聯合群居,形成村落,保留自己的文化、語言、生活習俗,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並沒有被當地人同化、融入到當地人社會中去,故而形成了“客家人”這一族群。

四.同時,南遷的漢民日益增多,而土地對人口的承載力是有限的,於是,客家人與當地人主要在土地、權利及生活習俗等方面產生矛盾,甚至訴著於武力,小規模械鬥不斷,大規模流血衝突時有發生,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生活秩序。


z山海

如果有人說客家是來自中原,那麼就不能成為“客家”,整個版圖疆域都是中原統一的,主流承襲的文明文化是華夏漢文化,尤其是被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後,嶺南百越土著除了口音還是百越口音,文字都成了中原方塊字,為什麼中原南遷過去的還被稱為“客家”呢?從秦始皇派任囂、趙佗征服長江以南以及嶺南

書同文,就反客為主了,北方趙佗還做了百越主子,還能是以“客”稱呼嗎?所以真正的客家是百越土著,比如去年12月13號佛山那些當街食老鼠自詡比雞肉有營養的那群人!


雷擊百越

客家女人還不錯,但客家男人一般。

客家男人優點:能吃苦、酒量不錯

客家男人缺點:小氣巴巴、大男人主義、心胸狹窄、有點自私自立、對家庭不負責任且有家暴行為(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