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么看待客家人的?

202012345678911

我作为一个在客家大本营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来解答一下客家人是怎样看待客家人的。

1、特别能吃苦

客家先民自晋末(有说法是秦朝)南迁以来,一路上的崎岖坎坷,一路上的艰险磨难,一路上的风霜雨雪,南迁道路上,他们要跟疾病作斗争,他们要跟饥饿作斗争,他们要跟强盗土匪作斗争,他们要跟天灾人祸作斗争,他们一路历经艰险,饱经风霜,但客家先民都没有因此而倒下!反而在广阔的南方大地繁衍生息,壮大族群,正所谓“东赣汀梅四江连”,今日客家人的足迹,早已遍布海内外!



2、特别能战斗

中国近现代史就是革命史,客家人在这革命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①太平天国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客家人组织发动起来的。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大部分是明末清初由广东迁入广西的客家人的后裔。罗尔纲在《亨丁顿论客家人与太平天国事考释》一文中指出:天王洪秀全以下六人的起义诸王领导集团中有五人是客家人。发动近现代中国第一场民族解放运动的人是广东客家人、广西客家人,在太平天国政权和太平天国军队里客家人占大多数。天京变乱后,由骁勇善战的客家人所组成的太平军精锐主力几乎消逝殆尽,太平天国从此走向灭亡。可见,客家人的大量参加是金田起义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洪秀全

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主体,尤其是基本队伍,从金田打出广西,就是由广西客家人组成的。而它的领袖人物,早期的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均为客家人,后期的洪仁、李秀成、陈玉成,也一样是客家人。

而这场革命的酝酿之地,广东花县,是客家人聚居所在,而揭竿而起的金田村,更是客属地。张之洞称太平天国“兴于梅县、灭于梅县”,是指洪秀全祖籍在梅县,而太平天国最后一支队伍汪海洋部,就是在梅县坚持下来的。



也正是太平天国,让世界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桀骜不驯、具有“硬颈”精神的民系存在,惊讶于这个民系的历史能量,瑞典人韩山文根据洪仁所述,著有《太平天国起义记》;日本人山口县造更为此称:“翻阅数百年之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政治变动与客家人无关......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英国人呤利更在《太平天国亲历记》中称,其“打倒了,却不致死亡。”

②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因康有为、粱启超均是广府人,一度有人认为,在这场运动中,客家人是缺席了的,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温和的改良运动,客家人未必愿意加入。其实大谬也。

戊戌变法前夜,正是丁日昌、黄遵宪等一批客籍的外交家、文化人,从国外,包括东洋与欧美,带回了世界众多的进步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启蒙。无论康、梁,对此都有过很高的评价。



丁日昌

而戊戌变法发生之际,在最高层,也同样有客家人,这便是“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他“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光绪皇帝之谕令)。喋血菜市口,人称刘光第行刑后,身躯仍笔直不倒,令刽子手骇然。



在地方上,当时仅有湖南响应变法,施行新政。而湖南巡抚陈宝箴,则是江西的客家人,而按察使,便是黄遵宪。谭嗣同在《戊戌政变记》中称:“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可见当日变法在陈、黄主持下的湖湘,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办时务学堂、设南学会,办报、建公司、兴矿务、设电信……均走在全国前列。而在外交上,黄遵宪更身体力行,他借他山之石,明确指出“改从西法,革故取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死里逃生,辞职归乡仍锐意图新,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为粱启超所推崇。

③辛亥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长徐辉琪研究员所撰论文《客家与辛亥革命》中提出:“在辛亥革命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有客家志士的身影。”



孙中山祖籍是客家祖地宁都人,后迁徙到广东长乐,而长乐县后几经变更,他家所居之地,亦为客家属地紫金县,后来,才迁到珠江三角洲上的香山。孙中山发动武装起义,十起十落,历尽艰辛,最终于辛亥年一举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实行了国会第一次的直选。虽说辛亥革命后,仍出现相信君权神授的封建正统观念了。

而革命初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是客家人大汉族意识的体现,当然,随着革命的深入,孙中山也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主义即可束之高阁矣”。孙中山在革命中,追随其左右的,有众多的客家志土,呈示“群体激发效应”,亦为“同气相求”。

从宏观角度考察,作为一个群体,辛亥革命既是对客家精神的检阅,也是客家精神一次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事实上,在团结互助、任劳任怨、不怕挫折、勇于进取和不图个人名誉地位,以及使用客家语言仅赖以增强和维系友情却不拉帮结派等方面,客家志士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客家志士献身革命,根本上是为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的32名会员中,有31人是客家人或客家人后裔。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同盟会领导核心中,客家人占了约一半。例如,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外务部长廖仲恺、会计部长谢良牧、司法部长何天瀚、评议部议员胡汉民、粱惠光,都是客家人。在112位广东籍同盟会会员中,就有客家人73人,占了约三分之二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客家人占了三分之一。

④北伐战争

首次北伐,司令也是平远客家人姚雨平。著名平民将军邓仲元,还有二次北伐中名将邓演达、张发奎、叶挺,以及李济深等,均为客家人。需补上一笔的是,著《革命军》而死节于狱中的邹容,原籍也是梅州人,是清代“实川迁移”去巴县的客家人。关于辛亥革命中的客家人,可说的太多了,只能点到为止。



姚雨平

在北伐战争中,由客家人叶挺为主帅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时称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的一部为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它是北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该团从团长到士兵,85%为客家人。

叶挺

⑤抗日战争

客家与抗日战争 中国国民党元老叶楚伧先生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客家人民革命史。朱毛红军的苏维埃革命运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过去讲革命史、党史,对客家人的作用没有着重阐述,应是一大缺陷。”另外,中国共产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朱毛红军暨赣闽苏区人民以卓尔不群的客家英雄性格,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凇沪之役中,“客家三英烈”--谢晋元、黄梅兴、姚子青是人所共知的,后二人在血战中壮烈殉国,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更是令全世界瞩目。十九路军是南粤子弟所组成,其中更以客家人居多。由于在凇沪吃了苦头,日军进犯南粤,闻知是客家人的地方,便退避三舍。而凇沪、南京、杭州空战中,江西石城人赖名汤,更首创击落日军精锐九六式战机殊功,并摧毁了号称最精良的木更津轰炸机。

杨成武


在著名的太行山“黄土岭战役”中,击毙被称之为“名将之花”的日军阿部规秀中将的,八路军所在部队的司令员,正是闽西长汀的杨成武将罕。发明“天炉战法”,重创日军的是广东韶关客家人薛岳,而远征印缅抗战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则是罗卓英,广东大埔县人。还有华南战场威名远扬的“东江纵队”,从司令员到士兵也主要是客家人。总之,抗战中,国共双方的客家名将,包括八军总司令朱德在内,可谓数不胜数,以上只能举出几例。



薛岳

谁又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中流砥柱呢?他们是: (1):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四川仪陇县客家人) (2):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广东梅州客家人) (3):新四军军长——叶挺(广东惠州客家人 )(4):重建后的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江西赣州客家人)



朱德

几个在内战和抗战中对国家命运对前朝命运有重要影响且比较出名的前朝客家将领: 主要有 大军阀抗日名将张发奎,迫使红军长征的抗日名将薛岳和罗卓英,辽沈战役中守卫锦州的国军将领范汉杰,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的重要将领黄百韬,喋血上海滩的客家三烈士谢晋元、姚子青、黄梅兴等等。

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和客家聚集区大幅重合,长征出发地于都,23万人就有9万人参加红军参加长征,每一里路都倒下了一个客家人。赣南闽西粤东北也是出了名的盛产将军的地方!例如江西兴国,著名的将军县;广东梅州,自辛亥革命就产生了545名梅州籍将军;福建龙岩,福建82%开国将军为闽西龙岩人。

3、特别能读书

客家地区文化中心赣州各县(宋明文化中心) 汀州各县(宋明文化中心) 梅州各县(清代文化中心) 历代进士计有1078人,数万名举人。

未计其他地区客家人,例如广东惠州府,其他省,其他州府客家人。

到了现代更是人才辈出,单单广东兴宁就是“百员将军出齐昌,千名教授同故乡”,素有“大学校长的摇篮”之称。

至于题主说的,客家女人的贤惠早已名声在外,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曾在客家地区居住多年,他在《中国的客家》中认为:“客家妇女,真是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一族妇女中最值赞叹的事”。英国人爱德尔也在他的《客家人种志略》一书中评价:“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一部客家人的历史因客家妇女而添色增辉。

而客家男人一样是吃苦耐劳,南迁一路,没有男人的勤恳,单靠客家女人是不足够的,只不过客家男人的优点,在客家女人光辉的照耀下,显得“默默无闻”。

到了现在,信息化社会,世界各地的男女都变得差不多了,但是,家风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影响的。客家男女都差不多,一样能嫁,一样能娶,就看你的眼光咯!


广广25760047

客家人,意为外来的客居他乡之人。


客家人南迁为相对落后的南方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文化科学、生产技术,促进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也侵害了当地人的诸多利益。

中国的客家人,并非一个民族,属于汉民族里的一个族群,其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

一.客家人,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中国古代多建政于北方地区,朝代更迭使北方地区战乱不休,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苦不堪言,因此,一些汉民为避战乱,举家、举族成批的长途跋山涉水,越过长江,向没有被战火秧及的江南地区迁移,先到达皖南、浙西、湖南、江西一带,成为日后继续南下的大本营。


后来各个朝代,北方地区多是改朝换代、争夺政权的战场,南方相对平和安定,陆续又有大批的汉民渡江南迁,皖、浙、湘、赣一带容纳不下,继续南下福建、广东,甚至广西东部,直至海南、台湾,乃至南洋、海外各地;张献忠屠戮四川致“天府之国”人丁锐减,遂形成“湖广填四川”,其中不乏客家人。

南迁的汉民,不同于祖居的本地人,属于外来客居,故称之为“客家人”。

二.客家人,在南迁时,带去了当时北方地区相对发达的科学技术、文化,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对于相对落后的闽粤赣等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三.南迁汉民,为抵御当地人侵扰,家族式、多族联合群居,形成村落,保留自己的文化、语言、生活习俗,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并没有被当地人同化、融入到当地人社会中去,故而形成了“客家人”这一族群。

四.同时,南迁的汉民日益增多,而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于是,客家人与当地人主要在土地、权利及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矛盾,甚至诉著于武力,小规模械斗不断,大规模流血冲突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


z山海

如果有人说客家是来自中原,那么就不能成为“客家”,整个版图疆域都是中原统一的,主流承袭的文明文化是华夏汉文化,尤其是被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后,岭南百越土著除了口音还是百越口音,文字都成了中原方块字,为什么中原南迁过去的还被称为“客家”呢?从秦始皇派任嚣、赵佗征服长江以南以及岭南

书同文,就反客为主了,北方赵佗还做了百越主子,还能是以“客”称呼吗?所以真正的客家是百越土著,比如去年12月13号佛山那些当街食老鼠自诩比鸡肉有营养的那群人!


雷击百越

客家女人还不错,但客家男人一般。

客家男人优点:能吃苦、酒量不错

客家男人缺点:小气巴巴、大男人主义、心胸狭窄、有点自私自立、对家庭不负责任且有家暴行为(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