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與明朝最後的大決戰,1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被團滅?

yuanyuanaiyl

最後的大決戰?說的是捕魚兒海之戰吧!此戰北元損失十萬人左右,基本被團滅,而明軍的損失卻是微不足道,據說是“不費寸兵,以收其效。”而藍玉也由此躋身名將之列。

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北伐,元順帝逃出大都,奔往北方草原,這就是歷史上的北元政權。北元政權還有很強的力量,蒙古人不甘心失敗的命運,多次組織軍隊進行大規模的反撲。這樣明朝就與北元展開了反覆的鏖戰。期間,明朝大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多次北伐,先後經歷了太原大戰、定西大戰和嶺北大戰。這些大戰使北元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對明朝大規模進攻,但是小規模的擾邊行為此起彼伏,“游擊戰術”讓大明疲於應付。

明與北元的最後一次大決戰發生在1388年。此時徐達和常遇春已經去世,馮勝和傅友德垂垂老矣,統兵大將為常遇春妻弟藍玉,1387年9月率15萬大軍北伐。大軍出大寧,次年4月進至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斥候偵知元主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藍玉留下步兵和輜重部隊,自己率領騎兵開始了長途襲擊,兼程趕到離捕魚兒海四十里的百眼井,仍不見敵兵,藍玉本想引兵,幸得定遠侯王弼諫阻。於是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不見煙火,乘夜趕到捕魚兒海南邊。藍玉命王弼為前鋒,率騎兵迅速逼近捕魚兒海東北八十餘里處的敵營。

此時元主脫古思貼木兒元順帝的孫子與身邊的臣子們尚以為明軍不熟悉地形,難以追蹤而至,因而防備疏鬆。蒙古軍士卒正在牽馬備鞍,整理輜重,準備轉移。忽然出現大風沙塵暴天氣,白晝如晦,對明軍起到了很好的掩護作用。王弼率軍突然殺到,元軍倉促迎戰,根本來不及排兵列陣,在混亂中死了數千人,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帶著幾十個人突圍,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成了明軍的俘虜。北元小朝廷直屬的中央禁衛軍中的兩員悍將,曾經參加過和林保衛戰的太尉蠻子與太師哈剌章竭盡全力抵抗,蠻子被郭英當場揮刀殺死,而哈剌章的大營亦在十多天後被藍玉擊破,哈剌章本人下落不明。中央禁衛軍作為北元正規軍的主力,終於在這次決戰中基本上被明軍全殲藍玉派精銳騎兵繼續追擊,俘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以下百餘人,後又追獲吳王朵兒只(

成吉思汗同母弟哈赤溫的後裔,在其世襲封地上被俘、代王達裡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此外,成為明軍戰利品的還有四萬七千匹戰馬、四千八百四十頭駱駝、十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二頭牛羊、三千餘輛各式車輛以及一大批後勤輜重。這是一次空前的勝利,北元集團幾乎被連根拔起。

北元大批皇室成員身陷囹圄,包括已故君主愛猷識理達臘的妻子、現任君主脫古思貼木兒的后妃及次子地保奴、公主等,成為階下囚的各類達官貴人總共有2999人。只有元主脫古思貼木兒、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數隨從坐著數十匹戰馬乘亂逃出了包圍圈。明軍精騎追擊千餘里,都督餘通淵所部一直打到了克魯淪河,最終追之不及方才撤回。戰鬥結束後,藍玉下令那些俘虜兵卸下披掛的鎧甲,各類鐵甲、皮甲堆積如山,被放火焚燬,而蒙古鐵騎的威名也隨之煙消雲散。

元主脫古思貼木兒及其子天保奴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所殺,與脫古思貼木兒一起逃亡的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於當年投降了明朝。自從元順帝於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帶領百官部屬從元大都出逃之後,這個以元帝為首小朝廷經上都、應昌、和林、捕魚兒海等一系統激戰,至此基本上已經瓦解。

捷報奏傳至京,皇帝大喜,賜詔獎勵慰勞,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班師回朝,晉升為涼國公。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北元與明朝的大決戰,應該是指捕魚兒海之戰。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北伐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自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就已經跟元朝撕破了臉,此後明朝北伐,打得元順帝逃出大都,奔往草原,元朝被揍成北元。

逃是逃回了老家,可北元政權依舊還有很強的力量,後來明朝多次北伐,太原大戰、定西大戰和嶺北大戰,一戰接著一戰揍北元,將其打殘,無法大規模南下進攻明朝,但是北元依舊不甘心,跟其他遊牧民族學習一下,經常打打游擊襲擾明朝還是必須的。

游擊戰是很煩人的,廣闊的大草原又為機動性極強的北元騎兵提供了天然的躲避場,明朝疲於招架北元的襲擾,卻又難以對北元造成致命打擊,這種游擊戰打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安全,大部人馬安坐後方,明朝甚至連他們在哪都不知道,更別說打了。

不過朱八八同學是很生猛的,他無法忍受敵人的這種挑釁,想要一次性解決北元的侵襲勢力,更想要杜絕北元壯大的可能。

1387年9月,明朝發動北伐,十五萬大軍在藍玉的率領下向茫茫草原進發。1388年4月,大軍抵達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藍玉正在為苦尋多日無果而煩惱,突然聽斥候來報,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發現北元主力。

得知此消息後,藍玉立即開始分兵,步兵和輜重部隊留下,他親率騎兵奔赴捕魚兒海。兼程趕到離捕魚兒海四十里的百眼井後,藍玉並未發現敵軍的蹤影,正打算召喚大軍到來,被王弼勸阻,明軍於是繼續靠近捕魚兒海。

當明軍靠近北元軍營時,北元軍防備鬆懈,士卒正在準備轉移,幾乎沒有人做好戰鬥準備。而碰巧的是,此時正好出現大風沙塵暴天氣,大白天的能見度也跟晚上差不多,明軍悄悄靠近,北元軍無一人發現。

終於,明軍進入北元軍營,騎兵往來衝殺,毫無準備的元軍倉促迎戰,在混亂中就先死了幾千人,元主脫古思帖木兒撒腿就跑,太子天保奴也帶著幾十個人突圍,而他們的老婆孩子則都成了明軍的俘虜。

北元的主力在這次決戰中基本上被明軍全殲,而且藍玉派精銳騎兵追擊,俘獲元主次子地保奴以及其他眾多北元皇族,北元集團被連根拔起,元主成了光桿司令,其後不久更是死於非命。

捷報傳至南京,朱元璋大喜,親自下詔褒獎慰勞,不過由於藍玉自己的錯誤,原定的梁國公變成了涼國公。


平沙趣說歷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率軍攻打元朝,在明軍的連番打擊下,元朝堅持不住,與1368年,退守草原蒙古本部,因國號仍叫大元,以其地處塞北,故稱"北元"。

北元雖退守草原,卻並不甘心,多次派人攻打明朝,並且在山西、雲南、甘肅等地還盤踞著大量元朝的殘餘勢力。明朝一攻打,元軍就遠遁草原深處,明軍因為糧草有限不能久戰,並不能消滅元朝主力。但明軍逐漸消滅了元朝在山西等地的殘餘勢力,也為以後全殲北元打下基礎。

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朱元璋打算徹底消滅北元,於是派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藍玉率軍在草原尋找多日無果,士氣正低落,突然聽斥候來報,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發現北元主力。明軍因為突然襲擊,而且元軍以為明軍與納哈出作戰不久,糧草匱乏,不會深入北方再戰,沒有作迎敵的準備。於是藍玉趁其不備悄悄率軍包圍了它,當明軍前鋒殺向元軍時,突然風沙漫天,幾十步外不見人。明軍的突然出現,令北元根本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大量士卒在混亂中被殺。脫古思帖木兒帶著太子、大臣數十人逃往和林方向,也被其部將也速迭兒所縊殺,最後捏怯來、失烈門南下投降明朝。 此役,明軍俘獲北元皇室一百二十三人、官員三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以及大量印章、圖書、兵器、車輛,北元10萬大軍幾乎被團滅。


河邊蓑客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藍玉攻其不備奇兵(騎兵)制勝。

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於南京稱帝。

明朝建立的初期,自己掌控的土地面積有限,必然會促使大明與北元反生地界之戰。

朱元璋麾下徐達攻克並佔領元大都,元帝無奈,只能繼續北上逃亡,這就是歷史上的北元政權。

明朝與北元展開了拉鋸戰,你攻我伐,不亦樂乎。其中:

北元與明朝最後的大決戰,1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被團滅?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開國眾將,北上討伐北元多次。

太原大戰

定西大戰

嶺北大戰

此諸討伐,增加了北元的人馬、銀錢、數不清的各種資源消耗。尤以人馬、糧食並不是隨心所欲無限再生的,這就造成北元實力大跌,慢提進攻,就是防守也漸漸吃力。如果說北元還有那麼一點點殘存勢力的話,也無非就是學老祖宗玩下游擊戰術,打了就跑,襲擾邊境,僅此而已,但即便這樣,明朝的防軍也是疲於應對。

上段提過,既然是襲擾就一定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會大部進軍,呈現兩軍對壘狀。這對北元軍隊來說有益,因為無力支撐大規模軍事行動前提下,遼闊的草原,優秀的戰馬資源等等,無一不是北元部的優勢條件。明軍出擊,則不銷一刻,蹤影全無。

公元1388年,不單戊邊衛士不堪其擾,朱元璋也是不堪其煩,準備一次性解決北元的侵襲勢力,不單解決當下問題,還可以杜絕北元通過修養生息,不斷壯大。

主帥-藍玉,這位同學,我昨天反過來調過去的兩次對他的死做過評論。

徐達和常遇春已經去世,馮勝和傅友德年已老矣,不堪軍陣。而藍玉也是戎馬一生,南征北戰,絕對的功臣良將,堪擔此任。

如上所說,北元不堪一擊,但如果要擊敗北元部,首先要先找到他們······

雖有百勝志士,優勢戰力,但輜重糧草畢竟有限,以日計算都是天文數字。

藍玉沒有接受撤軍的建議,考慮到自己的急行軍不可能被北元部那麼快發現行蹤,所以繼續尋找。這是極大的優勢,攻敵所不備,否則15萬人對於游擊戰來說,就象大炮打蚊子。

經過斥候幾天不斷的偵查,最終發現北元軍隊主力就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

藍玉留下步兵和輜重,親率騎兵發起突襲。北元軍隊毫無準備和防範,脫古思帖木兒帶著幾十個人突圍,妻、子被俘。此戰俘虜北元貴族100多人,官兵7萬多人,牛羊15萬匹。北元集團幾乎被連根拔起。那位逃跑的脫古思帖木兒,最後被活活勒死。


記:藍玉斬殺降卒,強暴的北元帝妃。老朱本想給藍玉國公的嘉獎,由於過失,最後變成了國公。一字之差,下降幾級。


古今通史

最後的大決戰,應該是明將“藍玉”率騎兵長途奇襲捕魚兒海北元主力的那一戰。由於明軍突襲,北元軍隊來不及反應,最後只有元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帶十幾人突圍,這是北元真正意義上的滅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將徐達攻克元大都,元順帝逃往北方草原,形成了北元政權。但元順帝仍不死心,多次命令軍隊反撲,朱元璋為鞏固新朝,也多次派出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北伐反擊。北元軍隊元氣大傷,再無法大規模反撲,但經常襲擾明朝邊境。

公元1388年,朱元璋下定決心全殲北元軍隊主力,當時徐達、常遇春都已去世,馮勝等人也已到暮年,就剩下藍玉可以派遣,隨後藍玉率軍北伐,最後在捕魚兒海找到北元軍隊主力,並將其全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