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在勉縣武侯祠的東邊,坐落著馬超的墓和祠,曾經有詩寫道:“諸葛雄才垂萬古,扶風勇略冠當年。兩祠廟峙軍山下,二墓古高漢水邊。”馬超是古時的扶風人,乃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所以詩中的“扶風”正是指馬超——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武侯祠和武侯墓分別位於漢水兩側,但是馬超墓和馬超祠卻在一起,位於勉縣縣城西約四公里處。馬超的墓和祠均座北朝南,基本位於同一條中軸線上,山門緊臨公路,與武侯祠相鄰,旁邊豎立著陝西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碑。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走進馬超墓的大門,迎面的照壁上,繪製著一幅圖,內容為“馬超渭水敗曹操”。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韓遂,共同抵抗曹操。曹操本想在渭水邊消滅馬超,可是不敵西涼軍的強弓硬弩,最終慘敗,奪船而避。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繞過照壁,就可以看到馬超祠,正殿上懸掛著“信著北土”四個大字。在《三國志▪馬超傳》中記載:“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由此可見,馬超在北方地區的重要地位。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正殿內供奉著一尊馬超的塑像,威武雄壯,神采奕奕。東西兩側的配殿內,通過大量圖片與文字,詳細介紹了“馬超與蜀魏政權”和“三國鼎立的關鍵戰役——曹、劉漢中爭奪戰”,讓大家深入認識了馬超和漢中地區在三國鼎立時期的重要地位。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在正殿的後方,有一座風雨橋,連接著前方的馬超祠和後方的馬超墓。1938年修建的漢惠渠,從馬超祠與墓之間穿過,讓兩組建築隔渠相望,給人們參觀帶來不便。隨著這座風雨橋的建起,祠和墓再次連為一體,並且增添了新的景緻。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穿過風雨橋,正式進入馬超的墓地,這裡的樹木遮天蔽日,瞬間遠離外面的喧囂。據《三國志》和《武侯祠墓誌》記載:“馬超墓在武侯祠右數十步,漢建興五年(227),武侯諸葛亮親詣墓所致祭,並令其弟馬岱掛孝。”由此可見,馬超祠墓早於武侯祠墓,並且在當時的規模較大。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據說,在清代的時候,馬超墓周圍種植著蒼松翠柏,但如今只剩下一座荒冢而已。墓冢坐北朝南,略呈覆鬥形,高度約3米,周長56米。墓前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書寫著“漢徵西將軍馬公超墓”幾個大字,乃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書。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離開馬超墓之後,在大門對面,公路的南側,一座六角攢尖的亭子中,豎立著一塊高約三米的石碑,內容與墓前的石碑完全一樣。此碑被當地人稱為“望碑”,為行人指示馬超墓的方位,原本通過長廊與墓祠相連,可惜今已不存。

馬超墓:扶風勇略冠當年

1935年左右,修漢惠渠時,馬超墓的甬道被打開,並且發現了一把鐵刀。墓室的格局與磚石均系漢代,結合史書中的相關記載,這座馬超墓很有可能就是真的。此地原名“馬家營”,相傳馬超曾經駐兵於此,死後葬在這裡也很合理。

馬超(176—222),字孟起。東漢末年,隨父起兵,勇冠三軍。先投曹操,為之平定北方,聯合韓遂反曹,失敗後投漢中張魯。最後,投奔劉備,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劉備稱帝后,馬超遷升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鎮守陽平關。章武二年(222),馬超病逝於沔陽,年僅四十七歲,追諡為“威侯”,就地安葬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