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喝茶怎麼入門?

hczsh6050

我覺得最好的入門方式,是瞭解每款明星茶有關的“行話”。簡潔好記,而且能用的上,瞭解“行話”多了,系統的茶文化知識,你就容易記住了。

下面舉例說明,更詳細的可以關注我,我有專門的文章寫這個。

獅龍雲虎梅 | 龍井茶

能說出這五個字, 你就能在全國各地茶館立足。 獅(獅峰山)、龍(龍井)、雲(五雲山)、 虎(虎跑)、梅(梅家塢), 指的是西湖龍井茶的五個產地。 其中以獅峰龍井最為正宗。

在古代, 只有杭州西湖獅峰山下的茶稱為西湖龍井, 前面說的另外四個產地茶葉稱為杭州龍井。 但是現在喝到的,不要說西湖龍井, 恐怕連杭州龍井都不是。


因為概念變了。 龍井不再是產地,變成了技術。 全國各個茶園只要用龍井茶的採製技術製成的綠茶, 都稱為“龍井茶”。 這也是市面上龍井茶價格懸殊的主要原因。

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猴魁


猴魁芽葉由人手捏尖, 長度約7釐米,擺放後碾壓成型。 大家看到的猴魁是人工製作後形成的。


用高玻璃杯沖泡的猴魁非常好看, 按照茶農的話就是: 兩葉抱一芽,舒展如蘭花。


知道味道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136936396332969101, "vid": "3a528aaed56242f39234582ced492a67\

小茶一叢

品茶入門和喝茶入門其實就一個意思,懂得品茶,一定懂得喝茶,理論知識就不多說了,我說點實際問題,簡單的品茶入門!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體質,看圖簡潔明瞭




用最簡單的方式看清楚自己的體質,適合喝什麼茶,如果你有到茶莊茶樓喝茶,茶藝師會跟你交流,或者有圈子喝茶的都會了解一些!喝茶喝的是健康!

知道自己的體質,知道喝什麼茶就簡單了,看了很多的回答,他們都很精細,很專業,我就不說其他的問題,個人覺得適合喝什麼茶最重要,畢竟健康最關鍵,所以給一點小建議~謝謝


福苑茗茶人

入門?沒有那麼高深,除非你說學習茶藝進一個流派,這樣可以說入門。我們剛剛學習飲茶,首先要做的還是喝茶,怎麼喝茶,怎麼喝好茶,接而是品茶,當中還始終離不開的是對茶知識的補充以及沖泡技藝的練習。具體如何操作,我在先前的問答以及文章有過類似的更新,有興趣可關注我空杯待茶查看。



理論知識為實際操作提供基礎支撐。初學者,我們日常飲茶的同時,可同時學習一些茶界常識性的知識。比如說茶葉分六大類,具體都有哪些?它又是根據什麼分類的?比如中國十大名茶以及一些茶類的名優品種,它們的來源、製作工藝、茶性及特點、沖泡特點等等;再比如茶類的等級怎麼劃分?如何區分一些茶葉的品質等。這些都是很基礎性的東西,有的普通茶葉消費者也能信手拈來的談資,我們作為有心學茶的,不能不懂,而且這些知識都是有相關的書籍、網絡平臺、自媒體可以獲取的。

講到書籍,真心實意地,還是建議初學者看基本茶學的經典,比如《茶經》、《續茶經》、《中國茶經》等,再就是《中國茶事》、《茶之書》、《中國茶文化論叢》等。看書要有目的性,知道什麼階段看什麼書,還要邊學邊記多操作,知行合一。

隨著茶知識的豐富,同時在日常泡茶飲茶的中逐漸讓那些知識得到證實,這樣記憶會很深些。不用怕別人說是野路子,我就是野路子,在茶葉店入行的。

泡茶是手上的功夫。隨後倘若想深入,可去考個茶藝師學茶藝,以此宣告正是入行。茶藝培訓班或茶藝課程,其實裡面的茶藝培訓還是蠻系統的,大多都是從識茶開始的。慢慢積累,學一通百,再遇到其他茶藝流派,就很好入手了。

品茶是舌尖的享受。最重要的還是多飲茶、多品茶。根據以及所掌握的茶知識,去品某一種茶,去求證或對比。比如我早前系統更新的文章《學習茶知識——西湖龍井》,裡面講龍井茶的特性、葉型、滋味茶感等,我們都得去嘗試、去沖泡和品飲。不用太麻煩整高深,就跟著知識點去感受去分析就得了,必有所獲。



手機碼字挺累的,有興趣的盆友以及常年飲茶的茶友可關注我,查看我的持續茶知識更新。要說學茶,剛開始其實蠻容易的,就是多看、多學、多泡茶和飲茶,最重要的是在於個人的感受能力。再往後接觸的可能還有茶藝、各類茶的單獨品飲,茶類鑑賞、茶道、香道、茶文化等等。初學,最簡單經濟的方法是買書看書,關注幾個茶知識的自媒體作者,網絡大學學習相關課程,去關注個把茶的網站門戶,都行。再條件允許可參加專門的培訓課程或請師父帶,只要你能浸淫其中就可以。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學茶確實是比較花錢的。我有幸在茶葉店工作入行,在店裡賣茶、泡茶有機會飲到各種名頭的茶葉。其實雖說費錢,但只要堅持下來,茶帶給你的回饋也是難得可貴的,我認識學茶、做茶的朋友,基本上生活水平都還不錯,品行啊辛福感啊都很好。

品茶、喝茶怎麼“入門”,方法各種各樣,殊途同歸。關注我隨時交流,歡迎後來的朋友補答!願你2018大發!


空杯待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20, "thumb_url": "5fee000b40a79e16ec9b\

茶葉快訊之小陳說茶

多喝多品吧。

我們品茶,首先要了解茶文化。我國是茶葉大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古人從煮茶到現在的泡茶,是茶葉的製作工藝的進步也是茶文化的發展。

其次,茶葉的分類有哪些?我國茶葉分為六大類,分別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每種茶葉因為它的製作工藝的不同,外形,茶湯,香味,味道,葉底都大為不同。下面以綠茶為例。

綠茶中以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竹葉青等茶葉較為出名。我們品茶先觀其形,也就是看它的外形,有的綠茶茶葉捲曲,有的筆直,但是都以緊緻完整為佳;顏色墨綠,有深有淺,但同一批茶葉也要顏色均勻。其次,聞其香,茶葉沖泡好了過後,聞一下香味,特別是手工製作的茶葉因為殺青,揉捻,乾燥時手法溫度的不同,茶葉呈現的香味也大有區別,有玉米香,板栗香,高火香等上千種香味。再看其湯色,湯色以清亮綠色為宜。然後品其滋味,有的微苦有回甘,順滑。最後看其葉底,是否完整,呈綠色,無雜質。

不同的茶葉品嚐方式不同,我們在觀看茶藝表演時也會看到各種茶葉的沖泡手法也會不同。如果你自己泡茶,還要注意各種茶葉沖泡的水的溫度,沖泡時間等。

總之多喝多品,多和經常喝茶的人交流就能對品各種茶得心應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