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資本”的人寫了《資本論》

一个没有“资本”的人写了《资本论》

在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沒有“錢途”的兒子

馬克思的母親罕利達·普勒斯堡,一個普通的荷蘭女性,也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她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但她似乎更關心的是兒子卡爾·馬克思的“前途”。即使到了晚年,她還傷心而又惋惜地說,如果馬克思能夠給自己弄到一大筆資本,而不是寫出一大部論資本的書,那該有多好啊!可惜的是,直到1863年馬克思的母親去世,她也沒有等來兒子的這部大書於4年後問世。不過,令馬克思和母親都沒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後在2008年來勢洶洶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就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銀行家和經理們也不得不讀《資本論》。

晚年飽受窮病折磨,女兒們沒錢買衣服被迫“宅”家裡

馬克思從事《資本論》的研究和寫作,前後長達40年之久。馬克思撰寫《資本論》之艱難,還在於馬克思極度貧困的生活狀態。步入中年的馬克思,在倫敦全身心地投入《資本論》寫作,但他的貧困則日甚一日。從1850年開始,馬克思就處在窮困潦倒之中,一直與麵包房、店主、牛奶鋪、菜鋪、煤鋪、疾病等“敵對的力量”鬥爭。有一段時間,馬克思甚至想丟下工作去歐洲大陸想辦法借點錢。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恩格斯,一筆筆地匯錢來幫助馬克思解決燃眉之急。

晚年的馬克思一直在生病:除了舊疾肝病復發外,又添加了使他痛苦多年的癰和癤子。在毫無出路的情況下,他的家庭又出現了新的危險:從小在物質生活方面無憂無慮的馬克思夫人支持不住而病倒了,她不止一次地祈求死亡早點降臨到自己和孩子們的身上。女兒們因沒有鞋子和衣服穿而不得不呆在家裡,當她們的女伴為這一年世界博覽會舉辦而高興時,她們卻擔心有人到家裡來作客會出洋相。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他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先後夭折了。

靠典當維持生活,曾想砍掉自己的大拇指

飢餓貧困和家務瑣事困擾著馬克思,使他的心情憤怒煩躁,無法集中精力和智慧進行理論創作。1865年7月,他給恩格斯的信中這樣描述寫作《資本論》時的生活與心情:“我已經有兩個月完全靠典當維持生活,愈來愈多的而且一天比一天更難受的要求糾纏著我……整個這段時間我連一文錢也不能掙……我誠心告訴你,我與其寫這封信給你,還不如砍掉自己的大拇指。半輩子依靠別人,一想起這一點,簡直使人感到絕望。這時唯一使我挺起身來的,就是我意識到我們兩人從事著一個合夥的事業,而我則把自己的時間用於這個事業的理論方面和黨的方面……即使單純從商人的觀點來看,純粹無產者的生活方式在目前也是不適宜的”。

《資本論》是偉大友誼的結晶

馬克思之所以能夠給世人留下《資本論》這部偉大經典,就在於革命戰友的無私支援和溫馨鼓勵。馬克思曾準備帶著妻子和小女兒搬到貧民窟居住。恩格斯給馬克思弄到100英鎊,從而使馬克思勉強地熬過了1863年。可是,這年年底馬克思的母親去世了。又過了五個月,老朋友沃爾弗去世了。在去世前,沃爾弗從父親那裡接受了一筆遺產,並立下遺囑,將八九百英鎊贈送給馬克思。這是他對馬克思的最後一次友好的關懷。沃爾弗的這個決定極大地減輕了馬克思的經濟壓力,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資本論》的寫作和出版工作中去了。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時,馬克思把這部經典著作獻給了沃爾弗。這是他們友誼的象徵,更是為了難以忘卻的紀念。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