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輪崗,有多少教師是心甘情願去交流輪崗的呢?

e網情深58919265

教師輪崗嗯,是上面提出來的,但是很少有教師心甘情願的姐交流輪崗。這分為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在縣城或者是市區的教師要輪崗到下面的村鎮。這種教室是不願意去輪崗的,因為家在城市,或者是在縣城讓他們去農村或者是鎮上去交流的話,他們就要拋家舍業,還要有住宿。吃等種種方面的問題

下面的教師也就是村或者是朕的教師去世或者是更大的地方去交流的教室,他們當然是願意去的,因為去比較大的地方就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但是這種機會是很難得的。他們同樣的也要拋家舍業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教師輪崗要多長時間?嗯?如果是一年的話。那麼學生剛剛適應了這個老師又要再去適應另外一個老師對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個人認為教師輪崗沒有特別太大的意義。如果真的想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應該組織實實在在的學習。年輕教師一個交流的機會,讓年輕的教師多去世,或者是他們上級學校去聽課學習交流探討。


獨立疏籬趣味濃

教師交流輪崗,別讓好的制度看起來很美

有多少教師心甘情願去輪崗,因為沒有調查和統計的數據,這不好說,但我們可以從什麼是輪崗、為什麼輪崗、怎樣輪崗和輪崗的劣勢這四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教師交流輪崗

教師輪崗始於2014年9月2日,教育部、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這一文件,按照文件的精神,教師交流輪崗是加強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校長教師補充配備,破解擇校難題,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這裡,只是說明了教師交流輪崗的好處,並沒有定義。從定義的角度來看,教師交流輪崗是為了加強對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師資與管理隊伍配備、破解擇校難題、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均很發展而實行的城鄉學校之間、優質與薄弱學校之間教師與管理幹部相互交流、崗位互換的一種制度

二、為什麼要實行交流輪崗

大的背景是,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但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義務教育師資水平總體上仍存在明顯差距,已經成為制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突出問題。”這確實是一種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看到了教育的實質問題,但我以為,除了這個大的背景,從教師的層面,還有其他一些原因:

1.教師長期在某一地方工作,職業倦怠感嚴重,適當換換工作環境,或者換一些同事,會有新鮮感。一般而言,一個人幾十年在一所學校,面對同樣環境、基本不變的同事,激情會逐漸消磨,倦怠卻日漸滋生,就是一種必然。一旦實行了交流與輪崗,在新的環境下,人會重新產生工作的激情、創業的慾望。

2.部分薄弱學校、鄉村學校教師視野狹窄,安於現狀。特別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我曾經援藏幾年,感受非常強烈,但考慮到一些影響問題,這裡就不舉例了),教師長期與外界隔絕(這既有環境和外部因素,也有自身的原因),夜郎自大,自以為“老子就天下第一”,一旦有了交流輪崗,就會打破天花板效應。

三、怎樣交流輪崗

目前,關於交流輪崗,已經有如下的方式:

1.定期交流。即規定一定的期限,城鄉之間、薄弱與優質學校之間的教師,在幾年之內(一般是1-2年),在交流學校中工作學習,交流期滿,回到原學校。

2.跨校競聘。學校將教師崗位需求公佈出來,其他學校的教師可以前去競聘,競聘成功之後,可以在競聘學校工作。

3.學區一體化管理。在縣域內,劃定學區,學區之內的教師打破編制限制,實行一體管理。

4.學校聯盟、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同類學校結盟發展,知名學校託管薄弱學校,成都市武侯區曾經實行過“兩個學校,一個法人”的捆綁式發展,取得了個非常好的效果。

5.對口支援。這主要是對老少邊窮地區,由發達地區對口支教,這一點,在四川做得非常好。

6.縣管校聘。有的步子比較大的地區,直接將教師的編制收歸縣教育局,設立教師發展管理中心,各學校根據需求,到教師發展管理中心招聘符合崗位要求的教師,如成都的溫江、邛崍等地,其經驗被全國同行借鑑。

四、別讓好的制度看起來很美,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1.讓差的變好,讓好的更好。教師的交流輪崗,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之間、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的差距縮小,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應該是“削峰填谷”,搞簡單的一刀切,而應該是“讓差的變好,讓好的更好”(這或許又會產生新的不均衡,但社會不就是這種螺旋式的發展上升麼?)

2.加大自願輪崗教師的激勵措施。如輪崗是作為評名師的標準之一,提高工資待遇,和業績掛鉤、優先給予海外進修機會,政府給予車費及房屋補貼等。

3.在政策上給予緩衝適應期。例如教師資格註冊制度,增加5年必須輪崗一次才合格,或者給予教師家庭上的一些政策補充,例如解決入戶問題、提高醫療等。

4.加大宣傳力度,避免本位主義。據我所知,在教師交流輪崗的實際操作中,有的優質學校,將自己認為的“刺兒頭”教師,用這樣的方式交流出去,其結果是,給原本興高采烈的薄弱學校或鄉村學校,送去一個“燙手山芋”,以至於產生對制度的牴觸心理。

5.多一些人文關懷。誠然,還是有一些教師,幾十年兢兢業業工作,像老黃牛一般,可業務能力不強、教學業績不佳,對這樣的教師,還是要本著人文關懷的角度,不能一刀劃下,涼了更多教師的心。

總之,好的思想,必須要有好的制度和配套的策略來支持,不然,就只會是“看上去很美”!


三水三心

這裡所說的“輪崗”,在我們這裡其實有兩個不同的名詞:城裡學校的教師到農村學校,稱為支教;而農村學校對應來城裡學校頂替他的位置的,稱為頂崗。這種方式確實由來已久,但自從城裡學校晉升高級教師職稱,必須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經歷的規定出臺,才引起許多人關注的。

至於這種方式是否有利於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成績和教學水平,也需要從以下幾點來看:一、在於被派往農村學校支教人員自身素質。本人所在的就是相對偏遠的農村學校,每年縣局都會安排一到二名縣城教師到我們學校來支教,這些來支教的教師有的自身素質確實很高,無論是教學水平、態度還是出勤辦公,都可以給學校有些教師樹立榜樣;而個別支教教師就是為了給自己鍍鍍金的,即使本人水平不差,但態度不端正,工作不積極,反而起到很不好的作用。



二、在於被指派的城市學校的指導思想。雖然相關文件明確指出,派出的支教教師應該是各個方面素質高的教師,但有些城市學校要麼是出於怕影響自身教學成績的想法,要麼純粹是給某些想要晉級的人提供鍍金的機會,隨便安排一個人了事。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指派方式,既給農村學校帶不了任何好處,影響了原本純樸的農村學校工作生態,又給指派的城市學校的形象抹黑――似乎是城裡頂尖的教師也不過如此。

三、在於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這兩年對於城裡支教的教師,縣裡明顯加強了管理,除了當年支教教師的年度考核由被支教學校考核之外,還進行平時的查崗,支教教師領取補助款的時候,必須由被支教學校出證明,證明支教教師的表現情況,這無疑是加強了對支教教師的管理,無論對於支教派出學校還是被支教的學校都是有益的。

總之,一項政策的出臺,都要有全盤的考慮,既要有好的初衷,又要有好的實施方案,還要有保證實施的措施,這樣才能真正把好事做好。


管風裡是誰

我來回答輪崗問題!問的是有多少教師心甘情願?重點落到多少?我想問的也不是要具體數字,問的是心甘情願的是多還是少?




我想說心甘情願去輪崗的教師不多!很少!

輪崗想法是好的,制定政策是為了加強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校長、教師補充配備,破解擇校難題,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想法是美好的但是操作起來問題多多!

首先,一位教師在一個學校待了很多年,對學校很熟悉,對學校領導很熟悉!對學生家長很熟悉,最重要的都和周圍的同事形成了良好的關係!這些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環境讓自己能很好的進行教學工作!這些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很重要!而讓他去輪崗所有的都是陌生的,有誰願意去一個陌生的環境重頭再來!



第二,輪崗的教師來到學校,沒有歸屬感,現在教育部門對於教育工作。喊的口號是一切為了孩子!忽視教師的成功,其實學生的成功固然是我們教育的目的,但是也要讓老師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工作才有動力!不光是金錢方面的,還有很多!一個教師到了新的環境去輪崗,他不是那個學校的人,學校的評優還有講課都沒有他們的事,即使有新的學校又有誰去評他們,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評選主要還是看老師的人際關係,你上上下下要處理好!否則你就是有天大的本領我不行!他來新的學校就意味著與優秀教師無緣,與優秀了無緣!要是你,你願意去啊!



第三,家庭生活方面!原單位工作多少年,早就在周圍安家,工作生活很方便了!新的學校裡離家肯定遠了,怎麼解決交通問題,孩子教育問題怎麼解決?都是問題!很正常的生活都帶來麻煩!

第四,福利待遇還去原單位去領,造成很大的麻煩,原單位的福利應該有,但是現在單位的也應該有,不然輪崗的老師只是眼巴巴的看著!東西不多但是讓人心寒,失去了歸屬感!雖然是小事但是傷人心啊!


第五,輪崗的教師去了新的單位工作量也不一樣,尤其是農村教師來到城裡工作量陡然加大,不堪重負,在農村教幾個學生到了城裡突然增加了好多!待遇不變!各個方面要求的都嚴格了,上班時間也拉長了!要是你你願意?

當然也有願意去輪崗的,是那些為了離家近或者為了孩子上學方便的教師!但是為數真的不多!

現在學校看到教師不願意輪崗,就一刀切按年齡,輪到你不去不行,讓老師不得不去,你說老師的情緒會怎麼樣?





什麼事物都是一樣的教師的思想也是一樣的,就像大禹治水和他爹治水一個是疏一個是堵作為政策制定者,這是一個新生事物,要給予輪崗教師更多的實惠引導,讓輪崗教師踏實工作!就如同商鞅變法首先要立木取信!輪崗是好的,但是要做好輪崗的輔助工作!


松高尋鶴



在輪崗早期,教師對於這樣的政策是排斥的,因為熟悉的環境、熟悉的領導和同事、熟悉的學生,會讓教師有一種安全感,這種穩定安全的精神狀態有利於展開教學。再加上教師也是有家庭的人,一下子要被輪崗到別的學校,對於家庭和子女是會造成一定的困擾和不方便的。

現在,為了鼓勵教師輪崗,上面出了個政策,交流輪崗與職稱、評優評先掛鉤。在答主地區,城鎮教師評職稱需要有農村工作經驗,這就導致部分城鎮年輕教師不得不去交流輪崗。

而每一年的交流輪崗名額是有限的,而且優先考慮的是在同一單位工作年限滿十二年的教師,而這一類教師對於職稱已經不是非常熱衷了,所以會讓出名額,至於怎麼讓,對於那些想去交流的教師又是一番折騰。

問題還有,農村教師不願意來城鎮交流啊,教學壓力大,交通不方便,教學技能落後等等,就算來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至於當地最大的問題,交流到哪個學校,與哪個教師展開交流,這都是需要你自己聯繫的啊。實在聯繫不到怎麼辦,就看你認識的人多不多吧,看你們學校校長給不給力吧。

所以,就算為了職稱去交流輪崗,也得這麼大費周折,讓教師如何心甘情願。

當然,至少有一部分名師確實是心甘情願的,因為這可是一條有利於名師成長和上升的道路!



最後,政策確實是好政策,有利於城鎮和農村的教育均衡發展,至於實施方案還是有待商榷的!

以上只是就答主地區展開說明,其他地區肯定會有不同的情況,歡迎討論關注!


西風課堂

有好的政策,一定會吸引教師輪崗交流!

之前,就聽說教師輪崗交流這一說法,地方教育局為了讓此項工作順利的開展!開出的條件也是非常誘人!教師到薄弱學校交流一年,回校後可以給晉級職稱的名額。可以說很多教師為了晉級成功,紛紛報名交流。一時間,搶不到交流名額的教師都非常沮喪。


這也帶來了一個弊端,交流目的不同,交流教師是為了晉級職稱而來,而不是為了改善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而交流。交流的教師儘管到偏僻的地方去呆個一年半載,回來後!給個晉級職稱,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今後開展教師交流工作,一定要加以正確的引導。有組織、有計劃、可持續性的開展,才能真正的做到,師資均衡、取長補短、教育資源共享的目的!


教師交流,服務薄弱學校所帶來的深淵影響,也會更加持久的發展下去!


人在囧途698

教師輪崗不是中國特有,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所以願意與不願意是阻擋不了的。但確實推行起來比較困難。

先說為啥子要輪崗?

中國教育先不說東西南北中的區域差距有好大,只說縣域內的差距,就不得了。所以才有城裡學校一個班七八十人,農村學校十幾二十個學生一個班,為啥有這種情況,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育不平衡造成的。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在城裡讀書,貸款買房甚至租房。都說現在農村學校條件好了,確實是硬件設施有改善,但優質教師這個關鍵因素卻每年通過考調不斷向城市集中,再加上城市優質的教師培訓資源,造就了大批優質教師,農村學校確實無法與之相比。就是要讓這些優質資源去到薄弱學校,去帶動引領幫助一批鄉村教師,最終達到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再說輪崗為啥推行難?

原因很簡單工作生活條件差別太大了。城裡多舒服,去上班離家幾分鐘,去農村學校得幾小時。工作環境也差太多,有的農村學校連教師辦公室都沒有。待遇沒有多大差別,現在到農村學校去每月就多兩三百塊的鄉鎮工作補貼,說實話太少了,就是另外再給一定補助都不足以調動積極性。還有就是隻要求教師輪崗,而校長等管理人員不輪崗,也是難推行的原因。



再說如何輪崗推行更容易?

從校長開始輪崗,到中層幹部,教師輪崗推行起來就相對容易些,就是要一級一級帶頭幹才行,光坐在臺上喊口號沒用,就是強制去了教師難安心工作,起不到輪崗的目的。

最後說輪崗也帶來一些問題。

現在輪崗最大問題是輪崗教師能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如果變成了去鍍金,那就沒有意義。還有就是輪崗教師每年有一筆不少的補助,農村教師作何感想,我們長年在鄉村學校教書,沒有這補助,你城裡教師一來就有,心裡難平衡,所以大幅提高鄉村教師待遇,一定要高得多,讓教師爭相去農村學校,讓鄉村教師有一種優越感,輪崗就不是問題了。

也許這些想法不成熟,但是自己的感受,歡迎批評指正。


躬耕鄉野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看待!

剛開始輪崗的時候,大家是都不願意。在一所學校呆習慣了,誰願意換地方啊?陌生的環境,還需要適應!但是後來,教育局將輪崗作為評職稱、評學科帶頭人、評特級的必要條件後。情況就發生了反轉,大家都爭著要去了。我的一位朋友,在山東做老師,非常的優秀,評特級條件早就夠了,就是卡在沒有輪崗上。因為名額有限,大家爭得鼻青臉腫!所以沒有不願意輪崗的說法了!

題主的第二個擔心也是不成立的。輪崗到外校的老師,大都是骨幹教師。大家都是要面子的,生怕在新單位成績不好,被人笑話。所以都拼命的要把成績弄上去。

第三,外出輪崗還有經濟上的補貼。以我們區、我們學校為例。每年交通補貼每人5500元,評優優先!提幹、評職稱、評學科帶頭人、評特級都優先!這多好啊!怎麼可能有題主說的這種情況發生呢?

當然咯,各地區各學校情況不同。歡迎大家都來吐槽輪崗這個話題咯!


為你寫詩151210028

據我所知,實施城鄉教師輪崗(應該叫支教更準確)或到邊遠較困地區支教的政策,大部教師還是樂與參加的,並切有很多人在支教新崗位上做出了不非的成績。



教師輪崗,一般是城鄉教師到條件較差的農村中小學支教任課,或者到邊遠地區支教,時間一年或三月不等。下去支教教師都是自己提出由請,再由教育部門據支教學校的課目所用擇優選擇而定。可以說支教政策的落實執行,宿短了城鄉教育發展差距,緩解鄉村或邊遠地區教師不足問題,拓寬了城鄉或邊遠地區教育質量提高瓶頸,給鄉村和邊遠地區的教育帶來了希望!


但這支教工作開展至今也經過了一個過程。起初個別教師思想上條件和個人家庭的原因存有顧慮,不過從政策層面為支教提供了保障,如職稱評定、評先評優、工資待遇等方面都為支教大開綠燈,使支教教師樂義下、下得去、留得住、安心教,使支教工作開展常態化,`而切落實到位,取得了驕人成效。


支教工作的開展,使城鄉教師相互交,取長補短,為鄉村或邊遠山區教育發展,鄉村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探出了一新路。

所以,現在支教是教師願去,並無怨無悔地工作,取得地成績明顯可見。無容質疑……


自由飛翔1246578

在早些時侯也出現了教師輪崗,那時,我們鄉鎮中學到鄉村小學,叫支教。一個百十人的學校輪不了2一3人,開始時,大家積極性不高,畢竟在一個地方久了,習慣了,同事間也有個照應,什麼事情也好辦。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還得先適應。輪崗單位一般又離家遠,生活不方便,願意去的人很少。後來,領導給出優惠條件,願去的人,可以評為縣區優秀教師。在我們這地方,縣區優秀教師在評職稱時可以加4分,這一下,對要馬上進職稱的老師來說有了吸引力,不就是一年時間嗎?咬咬牙就堅持下來了。馬上要進級和為進級做準備的老師就變得踴躍起來。



現在,教育改革,實行了縣管校聘後,輪崗由教育局統一調配,需要輪崗的要求本單位考核靠前的教師,如果被抽到的自己感到了自豪,我們是鄉鎮中學,對應輪崗是到市區,現在大部分在市區居住,正好生活也方便了些,不存在願不願意了。現在有新的規定,市區老師晉級須有鄉鎮工作一年及以上的經歷。因此,市區輪崗到鄉鎮的老師也並特別是不情願的,除非沒晉級要求的。



當然了,各地情況不同。歡迎大家留言,吐槽參與輪崗這個話題!我是教育百態人生,願與你共同討論有關教育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