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游戏中的bug最后被改成了游戏独特设定?


刺客信条大革命:骇人听闻的骷髅头

额……

妹子,想不到你的口味这么重!!!

论鬼畜我还是服育碧

这头发,想必是用了飘柔吧

刺客信条起源:跳舞我巴耶克不服

彩虹六号这么多机枪,想必进攻方进来表情一定很精彩吧

彩虹六号:我耶格的头盾无敌(虽然后来被修复了……)


看门狗2路人这手速无敌了

彩虹六号当你手速够快时可以触发的魔性鬼畜舞BUG


幽灵行动荒野:我一定是进入了鸟的海洋

幽灵行动荒野:这地形一定是空气做的

幽灵行动荒野,这小动物真的皮

育碧的BUG是在太多太经典了,每一作都值得玩家好好去吐槽,不愧是BUG大厂,买BUG送游戏啊


绯想A2ON


麦田房产大亨


最近大火的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平底锅成为了一款吃鸡神器。放在背后可挡子弹。

起初,设计师并没有发现这个bug,但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一种特色。设计师也就放弃了更改这个bug,使之流传下来。



许多玩家称之为 护菊神锅 5级锅 立功锅


SUPRme

崩3的掉帧炮应该算是bug吧。。。

介绍一个 bug ,国内某著名骗氪手游公司旗下的最新 U3D 大作的 bug ,崩坏3的掉帧炮。

先介绍一下,掉帧炮是指崩坏3中布洛尼亚使用的蓄力火炮“5th圣遗物”的属性,因为其武器的的属性就是释放子母弹。

(蓄力火炮设定三层蓄力,每多一层蓄力增加一发火炮。五遗物设定三层蓄力分别发出2,4,9发子炮)

结局就是你的设备的中央处理器需要运算母炮弹的轨迹,还需要运算9发子炮弹的轨迹,然后还需要计算伤害,然后图形处理器需要运算出效果。

其实打一个怪还好,但问题是这炮算得上是雪地狙击的最好武器了,结果就是疯狂的被带去打开放世界和深渊,然后就。emmmmmm.......

不要说这是手机不好,我可以很直白的说,小到红米Note4X,大到 iPhone 8 Plus 和 iPad Pro 都会卡,甚至英特尔 E3 模拟器都卡。。。(其实后面三个卡的没那么严重了)

(然而可怕的是部分丧病的人拿神恩+黑鸭开大再配5遗物。。。结局是目前绝大部分手机,包括最新的 iPhone 都全军覆没了。

后来慢慢的被玩家认为成了设定,吐槽掉帧炮的人少了。然后崩3掉帧炮成了个手机性能测评软件。。。


背负永恒疾风命运皇子

我的世界苦力怕是一次BUG而产生,后来成为游戏的代表性生物


MC问答Y大师

这么多人回答没人提到cs?cs应该大家都玩过吧?经典游戏不过分吧?我打了9年cs,7年用在玩kz!每次我朋友跟我说cf鬼跳什么跳的我就忍不住想笑!那也叫技术?那也叫身法?cs极限跳跃!好像是由于cs的游戏引擎导致会出现的连续跳跃而不会减速!比如说你拿着一把手枪按住w直走!速度最快为250unit!用这种跳跃方式的话会达到不封顶的空中速度!什么概念呢?就是跟外挂一样的瞬移也是有可能靠操作办到的!不过后来好像是被改过所以不能达到!由于这样经常可以跳到很多正常来说需要两人或以上才能跳到的高度!所以衍生出很多玩法!攀岩啊、连跳啊、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玩法叫躲猫猫(hns)就是警察用刀抓土匪!土匪只有一颗定身炸弹和一颗烟雾弹!在一些自制地图上角逐!全靠身法走位技术!可以去网上搜一下这种kz视频啊!飞天遁地无所不能!hns里的大佬也是牛的匹爆!最正式的就是国内国外都有关于某张地图的世界纪录!就是有个计时器开始后用各种跳跃或身法挑战各个障碍!终点有计时器结束后看谁用时最短!听起来很无聊吧!看看人家的视频就知道那有多帅了!太多玩法了!好像v社还专门出了个关于跳跃的游戏!我有玩过两把,不如1.6好玩!可能习惯了吧!真的是我玩过的最好玩的游戏!不过没什么人玩了!打开steam好友也基本没人了!好像都去吃鸡了!推荐去看看kz视频哦!玩kz的真的可以用技术颠覆你对cs的认识哦!


微凉的晨雾1261

wow最出名的BUG变设定是盗贼的潜行,当初设计出潜行的时候为了防止外挂能搜索出潜行单位,设计的方案是在潜行单位靠近你的角色时游戏才会读取潜行单位的信息,并且再潜行设计出来后当时因为缺乏反制手段,玩家多次反馈潜行过于BUG完全找不到,而设计师也极为无奈又不想改动潜行的机制又找不到好的反制潜行的手段,但是在一次日常的更新过后意外出现了,这次更新导致了一个BUG,在潜行单位靠近角色时,对方游戏在读取潜行单位信息时错误读取了使用潜行时的渐隐音效,玩家们在这次更新后很快发现了这个情况,潜行一下子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察觉了同时又保存了潜行这个机制的完整性,设计师的难题突然就被这个BUG攻破了,这个设定也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跟随盗贼为首的潜行职业一直延续到了wow的今天


无悔的湖光15968662

我记得寂静岭的空中漂浮的白灰的设定,起初就是因为初代时因为配置问题所产生的画面bug,然后游戏开发公司觉得很阴吹思婷,很符合寂静岭的设定,然后就在后作中运用了这个设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