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說的是“安史之亂”。可能很多讀者一聽到“安史之亂” 就說“切”,這場架誰不知道啊,電影演繹過無數次了都,為啥還需要聽你講這件事?

但是我想說,其實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場架對於唐朝以及整個中國歷史的影響,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認為“唐宋之際”是中國古代和近世的交接點,而“安史之亂”在其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著名學者西川則認為是”安史之亂”才誕生了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榮新江說安史之亂後漢族爆發了對胡人的排斥,這直接導致了之後宋朝的懦弱和內斂。

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不過這裡我就要問了,安祿山一個窮孩子出生的胡人為什麼會發家?唐朝在武力最巔峰,百姓最安居樂業的時期,到底是什麼原因推動了百姓造反?真的是楊玉環的原因麼?那麼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唐朝,為什麼會連自己的都城都守不住,並從此成為帝國衰弱的轉則點呢?這些問題,就是今天文章要說的。

首先是關於安祿山發家,只能說明兩件事,出身非常重要,懂外語非常重要。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國際性的大朝代,其實李唐自己本身也有一半胡化的血統,唐太宗更親自定下了“華戎同軌、愛之如一”的民族國策。所以我們看到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可以在唐朝考取進士,並官至唐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高麗王族出身的高仙芝能夠成為唐朝鎮守西域的第一大將。

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可很多事,一旦上升到個人利益,在現實中就會產生差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得到唐玄宗賞識,官拜禮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與中書令張九齡一同擔任宰相。一山且不容二虎,更何況為同朝為相,所以李林甫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扳倒張九齡,開始打壓進士出身的漢族官僚和啟用非漢族武將(藩將)擔任各地節度使。而恰好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了認為“利用胡化浪人,可牽制西北各方勢力,強化李唐權力”的唐玄宗認可。

也是這個時候,作為慄特人和突厥人的混血後代,恰好懂得六國語言,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義子—安祿山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

安祿山不管是為人圓滑還是辦事能力上,確實強於普通人,這可能得益於其早期做過各族胡人之間的牙郎(中介),比如當看到楊貴妃被唐玄宗獨寵,立馬就認其做了義母。這就導致了當時大唐權力最頂峰的三個人—李隆基、楊玉環、李林浦皆對安祿山相當器重。再加上其浪人出身的身份,一沒有根基,二不與朝中政治集團有瓜葛,於是其一身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在邊疆獨掌部隊。

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這是因為唐玄宗覺得安祿山是最不可能造反的人。退一萬步說,安祿山由於浪人出身,其手下士兵皆為唐兵,就算造反也是要使用唐朝軍隊體系,也就是說根本造不起反。可誰都沒有料到,恰是這個最不可能造反的人,他成功造反了,還把盛唐攔腰截斷。而這件事的起因,則源於新丞相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爭權。

由於楊貴妃的原因,早在李林甫尚在之時,唐玄宗就已經開始培養楊國忠,一方面是為了抗衡李林甫在朝中越來越強的勢力,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給已經年老的李林甫找接班人。天寶十一年(752年),李林甫去世,楊國忠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玄宗朝新宰相。其實按照唐玄宗的意思,他一直所善於的就是利用朝中各方勢力達到平衡,從而鞏固李唐的地位。由於李林甫晚年已經跟楊國忠不和,而安祿山又是李林甫一手所提拔起來的,所以大力啟用楊國忠也有點想讓他和安祿山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關鍵點的意思。

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但沒想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這次玩火玩過了,楊國忠確實如他所願和安祿山成為了死對頭,並且他開始大力壓制安祿山。可他沒料到的是,楊國忠由於嫉妒心強,早就不是壓壓安祿山就滿足了,他想安祿山—死,於是楊國忠一邊動用朝中關係對其誹謗,一邊大肆鼓吹安祿山造反論。結果公元755年,不安現狀的安祿山以奉旨意討伐逆臣楊國忠為名,糾集十五萬大軍(一說為二十萬),果真在范陽造反了。

等等,我們前面說安祿山作為浪人,一沒根基,二沒真實忠於自己的部隊,即使蕃將都是他自己的人好了,可普通士兵還是忠於唐朝的呀。雖說楊國忠確實為人不咋點,兩次攻打南詔更是造成了朝廷十幾萬精兵的損失,可唐朝離開元盛世過去才幾年,絕大部分地區都是百姓安居樂業的,不像秦末,漢末,隋末,為什麼還會跟著安祿山造反?

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其實當我們看看安祿山的部隊都是什麼人就知道了。安祿山的手下基本上是粟特族、同羅、契丹、室韋和庫莫奚所組成,漢族佔比並沒有高到嚇人的地步。更為詭異的是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瑣羅亞斯德教的信徒,也就是我們說的襖教,安祿山的名字裡面“祿山”兩個字意思就是“光”,為此唐玄宗還特意賜了史思明一個“明”字。如果你們還不明白,那麼應該都知道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吧,明教正是後來的襖教,而明教中除了教主之外,權力最大的就是“光明二使”。所以除去一系列複雜的實質原因之外,這邊李隆基認為安祿山造反不可能繞過李唐的軍事系統,卻萬萬沒料到人家還有“教派”這一手絕招。

之後的事,由於楊國忠昏庸的軍事指揮才能,僅僅半個月之後洛陽就已經在安祿山的大軍下失守,唐玄宗又聽信讒言陣前斬殺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員大將,剛剛啟用的哥舒翰也遭遇安祿山伏擊,唐軍損失慘重。

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李隆基一連串的失誤和昏庸致使一個剛剛把版圖升到中國曆代漢王朝之最的盛唐居然在區區十五萬叛軍面前幾乎沒有一擋之力,終於戰事爆發的半年之後,安祿山佔領了大唐王朝最繁華的都城—長安。

接下去的馬嵬坡之變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自然就沒有再講下去理由。其實如果不是安祿山稱帝后卻遭遇雙目失明,性情大變導致被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了爭權所殺,再引起一連串的內部叛變(跟史思明之間的爭奪),唐王朝必定無法如此順利地解決這次起義,甚至提早滅亡。

安祿山用了一個絕佳的計謀,讓十五萬大軍跟著自己在大唐盛世造反

只是,氣運再一次站在了李唐這邊,只是這股氣息越來越薄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