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之略鑑

從東漢末年寫字趨於藝術化而至如今,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書法,實是一顆凝聚著炎黃子孫的智慧與文化的璀璨結晶。

名家之略鑑

眾所周知,書法五大書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而本推所要展示是楷、行、草三大書體。首先是楷書—

楷書

楷書,也稱正楷、真書,由隸書演變而來,結構更趨嚴整、規矩整齊、法度嚴謹,乃字中楷模,故有楷書一稱。

楷書造詣最深者當為 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四人史稱“楷書四大家”。

名家之略鑑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歐體

筆力險峻、結構獨異、法度嚴謹

歐陽詢本人更是享有“唐人楷書第一”的盛名

名家之略鑑

柳公權 《金剛經》

柳體

結體遒勁、一絲不苟

以瘦勁著稱、體勢勁媚、骨力道健

名家之略鑑

顏真卿 《麻姑山仙壇記》

顏體


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

一反初唐的瘦勁之風

與柳體世稱為“顏筋柳骨”

名家之略鑑

趙孟頫 《道德經》

趙體


圓潤清秀、端正嚴謹

其中又有行書的飄逸娟秀

端莊之中又不失瀟灑大方

而在當代書法家中田英章、盧中南兩位大家在楷書上的造詣亦有獨到之處。

名家之略鑑

盧中南 《芙蓉樓送辛漸》

名家之略鑑

田英章 《赤壁賦》

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論行書上的功夫,則以“書聖”王羲之為最高。

名家之略鑑

王羲之 《蘭亭集序》

縱覽全文

行筆不激不厲、揮灑自如、收放有度

點畫從容而神氣內斂

自始至終流露著一種

從容不迫、瀟灑俊逸

的氣度

給人以高雅清新的藝術感受

故更有“天下第一行書”之名

名家之略鑑

顏真卿 《祭侄文稿》

全文書法

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


蒼勁流暢,英風烈氣見於筆端

悲憤激昂的心情更流露於字裡行間

為元人鮮于樞稱為“天下行書第二”

除此之外,宋四家蘇軾、米芾、蔡襄、黃庭堅等人在行書上的造詣亦是各有獨到之處。

名家之略鑑

蘇軾 《寒食帖》

名家之略鑑

米芾 《張季明貼》

名家之略鑑

蔡襄 《京居貼》

名家之略鑑

黃庭堅 《制嬰香方帖》

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在狂亂中展現優美。

儘管草書追求飄逸灑脫,但也不是一昧的狂塗亂畫,而是遵循著氣勢貫通、錯綜變化和虛實相生等規則。

名家之略鑑

張旭 《心經》

“草聖”張旭的作品

筆法通暢、字法勁古

筆勢雄健、神逸自如

將其狂放不羈的為人

灑脫物外的生活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名家之略鑑

懷素 《自敘帖》

另一位草書大家懷素

《自述帖》前半段舒緩飄逸、從容不迫

到後半段則狂態畢具 進入高潮

“且看圓勢飛動的筆跡 真如疾風驟雨

有若千鈞之力、而無絲毫澀滯

線條之凝練精準

體勢之寬博開張

決非常人可以企及”

——沈樂平 《新編草書入門五十講》

名家之略鑑

毛澤東 《沁園春雪》

毛澤東的書法

豪邁雄健、磅礴奔騰的氣勢躍然紙上

筆法雄健、力透紙背

從運筆、結體的點畫間均能感受到其大家的風範

古往今來,各類優秀的書法作品數不勝數,難以一一列舉。書法,實是中華文化的一份瑰寶,細細地去品味,便能感受到其無窮的魅力。

而生於信息化時代的我們,由於數字化技術的高度發達,或多或少便會在筆頭功夫上有所疏忽。希望本推能喚起讀者對書法文化的興趣,使大家對這一份國粹有多一分的瞭解與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