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论道:19年中3次裸捐,财富要让其像流水一样

《史记》中记载了范蠡的财富之道:“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这可以说是陶朱公操弄市场的箴言。范蠡不但是商海中的弄潮儿,而且成功地延续了自己的“家族企业”,使之长盛不衰,是一位站得高、看得远的传奇人物。

范蠡跟随勾践二十多年,为其运筹谋划,终于灭掉吴国,之后勾践称霸中原,范蠡也当了上将军。越王还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

可以说这时的范蠡正在备受越王的宠爱,许多人做梦都想得到这些,然而范蠡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离开,他与家眷及贴身侍卫乘船到了齐国,并且从此更名改姓,再未返回越国,后来范蠡一家定居于陶地,经商为业,人称陶朱公,每到一地,都能成名,深受百姓喜爱。

范蠡论道:19年中3次裸捐,财富要让其像流水一样

范蠡既有良臣的王佐之才,辅佐勾践灭掉吴国称霸天下,又有商家的治理产业的本领,坐拥万万家产。作为成功的大商人,范蠡有独到的心法箴言,这一切还得从越王受困会稽山说起。

当初,越王勾践不听范蠡的劝谏,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攻击强大的吴国,结果兵败,退守到会稽山。困守在会稽山的勾践,不得不重用范蠡、计然。

计然,是范蠡的老师,姓辛氏,名研,字文子,祖上是晋国公子,葵丘濮上人,擅长心算,南游越国时,范蠡以师礼相待,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面对内外交困的越王,计然说:“‘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自己要去和别人争斗,就应作好储存财物的准备;若想时时有物品可用,就要了解货物的性能和出产的时间。知晓了‘时’和‘用’的自然律动,各种货物的情况就可以掌握得很清楚了。”

“木星运行至五行中‘金’的区域,年成就会很好;至于‘水’,就会歉收;至于‘木’,就会到处充满饥饿;至于‘火’,就有大旱。遇到干旱时节,要提前备好舟船;水涝时节,一定要储备些车辆,这就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大道理。”

范蠡论道:19年中3次裸捐,财富要让其像流水一样

“6年有一次好收成,6年遭遇一次大旱,12年发生一次大饥荒。在出售粮食时,如果谷物价格每斗20钱,农民就会遭受损失;如果卖到90钱一斗,商人就会有损失。商业遭到破坏,商人遭受损失,钱财就会不流通;农业生产受到打击,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损害,就不会再愿意垦田种物。

粮价最高不超过80钱,最低不低于30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获利。官府贮存粮物,在饥荒之年以平价出售,调整物价,关卡的税收和市场的供应都不会缺乏,这就是治国的道理。”

“一定要存放完好无损的货物,不能有破损的情况出现。以货物进行贸易时,容易腐烂的货物不要放在手中长时间积留,更不要只想着卖高价。分析哪些货物不足,哪些货物有余,那么就可以知道物价贵贱的趋势了。”

“物价高至极点,就返归于不值钱;低至极点,就向极值钱挺进。货物价钱在高点时,要像粪土一样抛出;物价极低之时,要像珍视珠玉一样购入。货物钱财,要使它们的周转行如流水,永不停息。”

勾践依照这个大略方针治国十年,使得国家富足,兵强马壮;国家富裕了,就有钱财厚赏那些冲锋陷阵的将士;三军上下英勇无比,迎着鸣镝飞石一往无前,看见敌人就像口渴之人见到了水一样。就这样,越国一举灭掉吴国,洗雪了兵败受困的耻辱;越王在中原地区检阅军队以示军威,号称“五霸”之一。

范蠡论道:19年中3次裸捐,财富要让其像流水一样

范蠡作为越王身旁的近臣,辅佐越国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莫大的荣耀。他喟然长叹说:“计然之策总共有七条,越王只用了其中的五条就实现了愿望。既然这些计策能用于治理国家,那我想把它用在治家之上。”

范蠡选择了功成身退,乘上一叶扁舟,漂浮于海上,更名改姓,来到了齐国,自称为鸱夷子皮,到了陶地之后又更名为陶朱公。在陶地,范蠡更是将经商之术发挥到了极致,成就了一代商圣的美誉。

陶地,在范蠡看来是天下的交通中心,各国的交通要道辐辏于此,最适合交易。范蠡开始在这里治理产业,和儿子们一起耕地、养畜,囤积奇货以待善价,与时逐利而不是苛求于人力。在范蠡的心目中,治理产业的最高境界是等待时机,把握商机,而不是一根筋地吃苦耐劳。他积聚货物,贱买贵卖,总能掌握最佳交易时机,选择最可靠的对象进行交易,每次都能获取十分之一以上的利润。

范蠡认为,天下的自然规律,总是每隔几时,又一次大丰收,每隔几时又有一次灾时,所以人经营也应该提前预计。范蠡早早就看透了“资本市场每隔三差五就会进行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

相应地,范蠡的标准很奇特,是逆势操作:“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正如股神巴菲特的那句投资名言,“我也有贪婪与恐惧的时候,只不过我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感到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范蠡论道:19年中3次裸捐,财富要让其像流水一样

19年之中,陶朱公范蠡三次赚到千金钱财,又两次分散给贫贱的朋友和远方的亲戚。“十九时之中,三致千金”,范蠡的后半生,是不断赚钱又不断施舍的人生。

范蠡就是人们经常称道的那种自己富裕了并能够施行仁义道德的谦谦君子,财富对于他而言,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挥洒自如。

再到后来,范蠡年老体衰,没有精力去管理经营具体事务了,于是就大胆放权,听任子孙们来治理产业。“年衰老而听子孙”,就这样,范蠡的家业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最后终于达到了万万家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