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你的那些“死讀書”的同學,現在都怎麼樣了?

宛新駿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紙上談兵的故事,意思是在紙面上談論打仗,空談理想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讓我們的潛意識裡對“死讀書”的同學有了死板、不能變通的印象,但是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

我所在的高中是市裡的重點中學,但是學校管得並不嚴格,從來不補課而且作息特別規律。晚上7點左右就放學,自習自願參加,所以基本沒有緊張的學習氛圍,大家全憑自覺。我們班的一個女生,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是我們眼中“死讀書”的典型代表。因為只有她一個人和我們格格不入。下課大家都在放鬆,她會跑著去上衛生間,真的稱得上爭分奪秒。當時大家還會開玩笑說:“都讓開,琦姐要開跑了,別耽誤人家時間。”但現實是衛生間排的很長的隊,她去了依舊是等。所以當時的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她的行為,只當學習學傻了。最後高考,她不僅是我們班唯一一個考上清華的人,更是全市的狀元。

之後,通過她的朋友圈瞭解到,在大學期間,她參加了許多比賽,每天會運動和參加許多活動,日子過的有滋有味並不是我們想象的死板沉寂。她在研究生期間直接直博,畢業後去了一家500強企業,2年後做到了副總的位置。

直到這一刻我才清楚的認識到,“死讀書”的人並不是不知道變通,她只是不屑於不同頻的人為伍來佔據自己的學習時間,他們能最大化的利用時間,不斷的學習,她們極度渴求知識並且尊重知識。

所以,當年那些被我們稱為“死讀書”的同學,現在過的很好。在我看來,“死讀書”也是一種能力,是學習力、忍耐力與毅力的展現。而那種“紙上談兵”的人,只能稱之為“白讀書”了。


——END——

你身邊“死讀書”的同學過的怎麼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我們總是喜歡稱呼那些“死讀書”的人為“書呆子”,這個稱呼嘲諷的意味較大。既然是呆子,聽起來好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甚至有的人一臉不屑的說:“整個一個書呆子,把人都讀傻了,什麼也幹不了”。事實果真如此嗎?不見得!



我有個初中同學,學習非常刻苦,是一個典型的我們常人眼中的書呆子。那時,我們離家遠的學生都住宿,他家離學校稍稍近一點,但也有四五里地的樣子,他選擇走讀。那時我們早晨五點半起床,先跑步,然後去教室上早自習。跑完步到教室也就六點鐘左右,冬天六點鐘還是黑咕隆咚的。我們到教室的時候,人家已經在教室看書了,他可是步行四五里地啊!可想而知他在家幾點起床了。



那時我們貪玩,下課以後就去打籃球,可是人家從不參與,一直在教室靜靜地看書、寫作業,直到天黑了才步行回家。我們總是取笑他,你這個傻子,要是考不上清華北大可就太冤了。

後來,他沒考中專(過去中專是直接農轉非的,對農村孩子誘惑力非常大),而是直接讀了高中,聽同學講,到了高中他更刻苦了。高考的時候,他雖然沒考上清華北大,但是考進了北航。大學畢業又考了北航的研究生。現在,在華北地區一個航天系統的大公司做副總,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現在看來,任何付出都是有回報的。我們眼中的死讀書往往都是帶有偏見的,而這種偏見可能恰恰就是自己逃避付出的一種自我安慰罷了。一個人一生中總是要吃點苦的,死讀書就是一種常人無法理解也無法吃的苦。反觀那些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了逃避的人,大都生活的不盡人意。而當年那些被我們稱為“書呆子”的同學,現在過的卻很好。所以,苦是不會白吃的!


管理那點事

我當年就是“死讀書”的那一類人。

我理解的“死讀書”就是那種以背誦、刷題為主要學習方法的人,如果題主指的是這種人,那麼我就是!

我從小就沒啥學習天賦,小學中等偏下,從後面數比從前面數找到的更快(那時候開家長會排名會寫在黑板),初中莫名其妙就逆襲成年級前幾了,但是上了重點高中之後傻眼了!過去三年的優越感一下都沒了,印象很深,高一的第一次考試除了數學其他科目成績都是中等偏下!尤其是難題差距太大!

由於住校,所以也真的知道有幾位同學就是傳說中的不用怎麼學就考高分的天賦型學生!

奈何咱不是!

沒辦法,從高一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地獄般的“死讀書”方式!

說實話,我現在看看被人詬病的“衡水模式”我就呵呵一笑!比起我們當時的付出,衡水中學還不夠看的!

簡單說一下我們的“地獄模式”:

早上六點跑操

然後早飯、值日生值日(那時候校園各個角落都分配合各個班級,落葉時節最痛苦了)

然後早自習

課間除了老師拖堂、上個廁所、做兩操之外都是在做題

中午吃完飯稍作交流馬上午睡(必須得睡!!看看後面就知道為什麼了)

下午第一節課之前唱歌提神

一下午的課

下午的課結束後班主任強制趕出教室鍛鍊身體或者籃球或者跑步,但是多數學生會帶著書出去……

回來後自習,但是往往會被各科老師霸佔

晚飯吃完直接回教室

自習到九點半

十點字熄燈睡覺

重點來了!十點之後等到查宿舍的老師有過以後開啟“手電筒讀書模式”,這個時候你在走廊上看看各個宿舍會發現都是手電筒的光線!

一般我們會學習到兩三點鐘,經常是拿著筆就睡著了。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午睡的原因。

早上繼續

從週日晚上到週六下午都是這樣(週六晚上回家週日下午返校)!

最後我們全班都是本科,而我也“死讀書”出了個985、211大學。

大學畢業後當過工程師、做過銷售、幹過管理,最後合夥開了一家公司至今。

所以我挺感謝當初的自己,也很感謝那時候同學們的“死讀書”環境,也很感謝老師們的各種“折磨”(某個噩夢般的活動周,一週內做了40套化學試卷、十幾套物理試卷、十幾套數學試卷)……

沒錯!我們就是應試教育教育出來的“產物”!但是貌似我們並沒有迷失掉什麼,時至今日已經馬上進入不惑之年,縱觀同學們,大都過的很不錯。有的移民了,有的做高管,有的成為技術專家,有的成為公務員、教師,有的開公司,有的搞金融……就我們所知道的情況來看,當初學習比較拼命的,現在過的還不錯。這麼多年來,年年同學聚會還沒聽說有誰過的艱苦的。

囉嗦了很多,不是想證明“死讀書”有多麼的好,而是希望用我們的經歷告訴大家“死讀書”可能也會有它好的一面。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認識的,當年最能死讀書的同學,就是我自己了。

小學期間,跟著別人一樣玩,輕輕鬆鬆每次考第一。那時還是文革時期,誰都覺得讀書沒有用,也根本就沒拿讀書當回事。

1977年上初中,正好聽說又恢復高考了,村裡傳得神乎其神的一個名人是一個杭州的知青,我到現在都記得他叫範玉連,男人取了個女人名。都說他數理化全都用英語答卷,省裡特意把英語教授請來批他的卷。這當然全是胡說八道,但從上了初中,我就開始用功了。

我們初中由四個山村組成,最南面的村子叫梨南、中間的叫梨中,北邊的叫梨北,還有一個山溝裡的叫梨白,初中就設在了梨中。公社還有一個初中設到了鎮裡,我們管它叫中心校。中心校由另外四個村子加鎮裡同學組成。

我們特別意外的是,初中的老師居然全都沒上過初中,他們都是從我們四個村調上來的村辦小學老師,就這麼湊成了初中教師班底。

那麼問題就來了,老師頭一天晚上看好例題,可以上黑板講,可課後題老師經常做不上來,他也不會,於是,全班同學一起想法做課後題,就成了那時最有趣的事。

四個村,十幾個老師,二十多個同學,居然找不到一本課外書!有的就是教材,只有教材!

每次做題,肯定是我先做出來,初三時數學有課後120道綜合題,有點難度,這120道題,難住了所有的老師和同學,當然只有我去做了!我很快解出了這120道題,而且每道都有不同的解法。

每年公社都舉辦各科競賽,永遠永遠,我都是各科第一!一騎絕塵,把其他人遠遠甩在身後!

每年競賽都是公社老師出題,他們比我們的老師強點有限,因為有一年出的數學工程題我一眼就看出了是書上原題給改了數,可他們居然改出了笑話,問幾天能完工,解題後變成了負數!我當即舉手,告訴老師,這道題是書上第多少頁第多少道題,原題數是多少,解後是多少!老師當即石化!叫來了中心校長,校長問我怎麼記得住,我告訴他,課後所有題我倒背如流,包括沒學過的,有幾種解法我全都能背下來!校長當即考我,果然!所有課後題我全背得滾瓜爛熟,其實根本不是特意背,因為沒別的書啊,一本課外書都沒有,做了無數遍了,自然而然就背下來了。從此,全鄉學子都知道了我的大名。



那時,我就像這樣(後排左三),每天愁眉苦臉、一副苦大仇深、滿臉階級鬥爭,每天就是學習學習學習。那時我是這四個村當仁不讓的明星,每個村都知道我的大名。多少年,當我考上大學,那些在村子裡路過我家的學生和村民,都會對我家指指點點,看,就是這家,那小子真能學!

當年正是陳景潤出名的時候,各個村裡把陳景潤的很多故事都套在了我的身上,說我天天走道都想著解題,經常撞電線杆上!哪有的事啊!

每個老師家裡都有地,農忙時,就得去收地,沒人講課了,由我來代課,我既是學生,也是同班同學的老師!那種自豪啊!

初中三年,最遺憾的就是沒開過英語課,請不來英語老師!

初二的冬天,居然在寒冬下了一場雨,就在那一天,班主任老師興奮地告訴我們,從縣裡請來了英語老師!

我們那個興奮啊!等啊等啊,乾等不到,放學了,我們還在等她!終於,她推著自行車出現了,滿身的雪和泥,她到學校就哭上了,說摔了一道,說啥也不來了,一堂課都沒給我們上!

就這樣,三年後,我以少考一科英語的總成績,成為全公社兩個初中唯一一個考上縣重點高中的學生。

在那麼偏遠的小山村,當年的四個村子,最後剩下只有十七個同學,前赴後繼,磕磕拌拌,跟頭把式,差不多有十個同學走出了那四個小山村,成為梨中學校老師永遠的驕傲。

我這大半生,最輝煌的就是在初中,走到哪個村都是豔羨的目光,都是家長教育孩子激勵孩子的偶像。

我的輝煌來得太早了,於是,我就越來越平淡。

高中雖然仍然力壓群雄,全縣仍然把持第一,但已經做不到各科第一,但我始終牢牢佔據學年第一,並在1983年以全縣第一名成績考上了大學。

如今,無論高中、初中同學碰到一起,並談論到當年我是怎麼死讀書的,然後就是感嘆我混得似乎並不咋地,我差不多成了死讀書的反面典型了。

可沒有那些年的死讀書,我肯定也無法走出那個小山村。

我聽說縣城在小山坡上專門修建了一座亭子,上面立有一座紀念碑,上面刻有我們縣歷年高考文理狀元的名字,我的名字赫然在列。

我常常想,有沒有機會挨個採訪一下這些當年讀死書的現在都怎麼樣了?

肯定都比我強,這毫無疑問。

3月3日補記:玩頭條悟空問答時間太短,不知道這篇幾天前的回答為什麼今天又受到了這麼多人的關注,感謝朋友們對我的安慰和鼓勵。

當年,在我們那個鄉的幾個山村,我曾經作為榜樣,激勵了一批讀書人先後走出了大山,來到了外面的世界。至今,我仍然是我們那個三百多戶山村裡讀書最好的,我們村只出過我一個縣狀元,我們村也只有我們一家,兄妹三人都考上了大學。

但幾年後,我們的神話就被一個成功美女打破,她小學沒畢業,但長得漂亮,南下當了幾年小姐,每次回來都給父母好幾萬,她父母的房子是全村最豪華的。起初全村人都笑話,後來看到她父母不用下地幹活了,而我們父母更辛苦了,看法也在轉變。

第二個成功人士是男的,比我小,初中文化,到南方成了包工頭,後來越幹越大,現在在蘇州已經有了很大的一家公司。

我們兄妹三人還算孝順,把父母接到身邊十多年了,從這方面來看也算滿足了。

人這一輩子,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力而為吧。


提起這個話題,首先讓我想到的是初中時的王同學,她當年在我們班可真是出了名的死讀書。

王同學來自農村,家境較為貧寒。“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作為家中的長女,她特別懂事,從小便替父母分擔了許多家務。包括帶好弟弟妹妹,做飯,洗衣服等等。

也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她的上學年齡被推遲了兩年,在班級裡,她猶如一個大姐姐,很懂得照顧人,更格外懂得珍惜難得的求學時光。

當時,我們這所鎮中學在全縣也是以教學嚴謹著稱的,期間出過不少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對於從農村小學出來的她,能進來也屬不易了。

王同學剛進入初中時表現一般,甚至因為普通話不標準,常常成為同學們嘲笑的對象。可她倒是毫不在意,逮住機會就虛心向其他同學請教。

課堂上也是積極發言,即使答錯了也不見她懊惱。

因為家遠,她只能住校。學校裡規定住校生可每星期回家一次。她便利用這難得的休息天幫父母做些家務,然後再從家裡帶回下一週的下飯菜。往往就是些鹹菜、豆腐乳什麼的。日子雖苦,卻從不見她抱怨。

正因為生活不易,才讓她分外勤奮。說實話,當時我們大家都是不太看好她的。覺得她智力平平,不大可能會出類拔萃。

可她卻從來不放棄對自己的要求。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絲毫不敢懈怠。教室裡每天來得最早的人是她。晚自習結束後,她也不肯離開,直到熄燈的鈴聲響了,才戀戀不捨的回寢室。據她室友反映,她常常打著手電躲在被窩裡讀書。

就這樣,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她的學習成績在一點點的上提。到初三時,每次考試基本上能名列班裡前茅。可是也有些同學在背後冷嘲熱諷:“看吧,她之所以能考好,還不是因為超級用功的緣故。等到她腦力都耗盡了,便很難維持下去了呢。”

呵呵,這世上總有些人自己不努力,卻見不得別人的好,還總是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

事實證明,天道酬勤,她憑著自己紮實的基礎,考上了市裡的重點高中,這在那個時候已經很了不起了。

連老師都說,進了這所高中,便已經一隻腳跨在大學的門檻上了。

後來的事情我不說估計你們也能猜到了。在重點高中,她依然保持著笨鳥先飛的姿態,努力學習,不敢浪費絲毫的光陰。

雖然第一次高考失利,但在她的堅持下,父母還是給了她一次機會,於是她復讀之後再次衝刺,終於如願上了大學。

大學畢業後,她獲得了留在上海的機會,但她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之後繼續充電,不斷跳槽,真正算得上事業有成。到如今,已經成為了許多同學羨慕和仰望的對象。

也許你會說這只是個例,或者只是她運氣好呢。但我覺得,機會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垂青沒有準備的人。

或許,死讀書在一般人的眼裡是不夠聰明、不懂得變通的代名詞。但死讀書的人卻有著一項最大的優點,那就是自律。

自律,是讓人走向成功的最優良的品質之一。況且,有一句話不是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嗎?唯有多讀、多練,才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人生沒有白白付出的努力。如果說成功是會一棵開花的樹,那麼勤奮便是養料,堅持才是甘露。你的付出,終將會讓你收穫滿園的芬芳。


24幀半

我大學畢業十年了,現在可以談一談那些當初被同學們認為“死讀書”“讀死書”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首先,被認為“死讀書”的,通常是學習刻苦,卻又不得其法,平時不擅人際交往,只知道悶頭苦學的同學。下面我就這些同學的未來做一下介紹,因為涉及真人,所以全都用甲、乙、丙、丁來代替。

在介紹之前,也請大家注意一個問題,即,中國小學升初中的升學率是較高的,但當年退學的有很多。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僅不到一半,高中考上本科大學的概率也僅有四分之一。以1983年為例,各階段升學率是這樣的:

以1993年出生者為例,升學率則是這樣的:

單位(萬人)

由此可知,一個普通的初中同學,有極大概率根本上不了高中。

而一個普通的高中同學,有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三的概率上不了本科。

至於事業,則在後面說。


甲:

女,初中同學。上學時學習中游水平,非常刻苦,讀書很死。後來考上了全縣排名第二的高中(可能是家裡交錢上的),考大學考了兩年,第二年總算考上了一個省屬高校的專科一批。實話說,在學歷上,她已經算是中上游水平了。大學畢業後,她是去考公務員的(她家裡就喜歡這樣,她本人也沒意見),先成為了一個國企(記得是公路局)的合同工,然後不停考公務員,考了六、七年了,還沒考上。我今年回家就很吃驚,怎麼還考啊?她是很笨,但韌勁十足,笨死也要往上走,大概是這樣子。

應該說日子過得很一般,但如果她不是認學,會比現在要差很多。


乙:

男,高中兩年半的同學(高一下學期分的文理科),全班有名的死學習。現在在當某建築工程公司的質檢員,工資還好。就是談不上女朋友,家裡相親認識的女子,很快結婚生子。


丙:

女,我高中同學,關係挺好。當時學習中上游,很刻苦。後來考上的是一個很普通的本科,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畢業五年後收入13000元左右,現在應該是漲了很多。這裡要提一下她同村的一位死學習的典範,鄰班的一位非常出名的男同學。這人雖然學習很死,就會做題,不太會做人,學習很好,在班裡前十名(當時高三一個班我記得是75人左右)。現在進的法院,如魚得水,人也變開朗了許多,據同學說真的是變了,可能是中學時受打擊比較多,所以性格不開朗而已。


丁:

也是女的,高中鄰班同學。後來聯繫到的,當時也都是傻學,考分不算很高,在班裡中上游。後來勉強考上個很一般的本科,目前在北京創業,應該是非常有錢了,過年沒回家,把全家接到北京過年,應該是在北京買了一套房了(目前她單身)。這人以前很胖,自慚形穢,現在是健身達人。


戊:

男,小學同學。上完初中出去打工了,到現在是焊工,以前幹小工,太累,去學了兩年電氣焊,但是焊工活做得也很一般,工資比小工高,比熟工低很多。結婚很早,孩子都八歲了。


己:

女,小學五年級同學。初中也和我一個學校,高中就不是了,應該是考上了二中(二中是我們縣較差的高中),然後上的應該是較差的什麼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畢業後在濟南找工作,因為簡歷差就只好先從低端做起,混了幾年沒什麼成績,僅夠溫飽,然後回家去結婚了。結婚後生活還不賴,主要是夫家幹買賣,就是耗在店裡了(貌似我們多數人也是把主要時光耗在了無盡頭的工作中)。



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我的同學中,高中同學混得都挺好,小學同學混得都不算很好。這不是因為我怎麼樣了,而是因為本來小學、初中的人很多,初升高要淘汰絕大多數人,被淘汰者,就早早進入了社會,從底下往上爬。

我們說:

一個小學畢業的人,竟然當了大老闆!

我們又說:

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的人,竟然當了賣肉的!

這兩個“竟然”,就表明了世人的態度。


我們知道,那些曾經非常刻苦的書呆子,學習通常不會墊底,但很難爭高,只在中學的學習過程中,中游或者中上游晃盪。那麼,基本上,他們就能進入大學(本專科都算上),未來無論是工作,還是婚姻,就都簡便許多。

而“學習很差但是腦袋很靈活”,後來發家的,畢竟是少數。“以前學習好的,未來都要為學習差的打工”,更是無稽之談。

因此要供上這張老圖了:

同學,如果你學習中等程度,還不算很努力,就不要嘲笑或者鄙視學習超級刻苦但很笨,學習成績卻只在中游的同學了,更不要鄙視通過死學拿高分的同學。你並不憎恨高分,你是畏懼刻苦。一個智力和你相差不多的同學刻苦去學,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或者一個智力比你差很多的同學通過刻苦學習取得了和你差不多的成績,都會讓你惱羞成怒。

可你這種懊惱,又有什麼用呢?


豆子人民藝術家

就說兩個吧,我們班死讀書的學霸,一男生一女生,都考上到上海的名牌大學。女生在上海某審計機構做總監,工資按年薪計算,根據工程量有提成,獎金另算。男生留在所讀大學,現在是副院長,前途不可估量。

他們假期幾乎都是世界各地度過,平時曬孩子,教育,娛樂,飲食等,都是我們所不能及。他們過是高品質的生活,我們連想都不敢想。

上學時我們就是邊學邊玩,曾笑過他們學習太死,不知道玩,不知道吃,不知道穿。現在,除了羨慕嫉妒恨,最多的就是後悔。


七月的雨媽媽

我就是當年那個“死讀書”的人。


我20歲大學畢業,23歲研究生畢業。

讀大學期間,我的愛好就是跑步、健身、看書,各種小說、詩歌、歷史、哲學、社會……什麼類型的書都有所涉獵。

快畢業的時候,看到很多本科學姐學妹的工作狀態,不是我喜歡的,大多都在一個傳統企業人事部門做些事務性工作。

所以繼續選擇讀研。

讀了研究生之後,愛好還是看書和健身,不過開始聚焦了。

開始明晰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然後圍繞這個主線來系統地閱讀,同時開始寫作。

我還專門給人推薦了一些書籍,然後有幾千人表示贊同和感謝,過萬人收藏:

我研究生讀的書沒有幾千也有好大幾百本,每次我搬家的時候,最麻煩的就是要搬書。


那我現在狀況到底怎樣了呢?


現在聚焦於人才培養開發與職業生涯發展,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帶了幾個小夥伴,作為一個小團隊;

  • 前兩天剛給他們系統培訓過,他們表示非常認可;


  • 簽約了今日頭條問答,騰訊課堂導師,新華文軒旗下天地出版社書稿……

  • 和一些專業協會開始籌劃合作,溝通交流;

  • 和高校在洽談,人才合作培養;

  • ……


如果單從收入上來說,目前還是一般般,只能說還在路上吧。

不過慢慢事業方面有些自己的進展。


所以我想說的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以及獨有的稟賦,

所以,走自己的路吧。

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和方向,而後投入其中,讓自己變得擅長,優秀。


如果你喜歡讀書、思考,不用擔心你是內向還是外向,只要你能在某個領域或方向變得擅長,並且給別人提供服務和價值,你就能在這個社會分工與交換中佔據一席之地。


馮起升

感謝死讀書的女兒,女兒小學,初中,高中一直是一如既往的努力用功。每天放學從不看電視,就在書桌前和書本較勁,一天也睡不了幾個點,因為用功小學一直是班長,大隊幹,初一初二也還好,能考個全班前三名,英語也時常考第一,可是初三開了物理化學,成績就下滑到全班十名左右,從那時起她就沒笑過,每次無論大考小考,考不好就偷偷的哭,我和她爸看著就心疼,她自己一直說自己笨,我也知道孩子為啥理科不好,她是死腦筋做題從不會變通,我也經常和各科老師溝通,老師都表揚她用功,至於成績不好不拔尖我們都沒辦法,老師覺得她是考試壓力太大,每次考試之前都和她談話,中考完也不是太理想,不過也考上了省重點,只不過是險過。

到了高中還是那麼的努力,高一還挺好的上中等,我勸她學文科,可是孩子不同意,我也沒強要求,可是高二以後,成績直線下降,還是理科不好,甚至不及格,女兒每天放學回來也不和我和她爸說話,就是學學學,我倆和她說話她就嗆著我倆,我明白孩子肯定學習有障礙了,我也不敢深說,我就商量給她請個家教,一開始她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捨不得花錢,怕錢花了,考不好,對不起我們,我們家庭條件一般,我說沒事,媽媽有錢,掙錢就是給你花的,商量了半天孩子終於同意了,我請了一個名牌大學的研究生,輔導她的數學和物理,基本上一週來三次,主要是給孩子答疑解惑,說真的,至今我一直很感激這個研究生,這個孩子是農村的女孩,很聰明,很自立,充滿了正能量,我和女兒很喜歡她,從她來了後女兒有了笑容,我也輕鬆了很多,這個女孩一直陪女兒到高考。

但是高考並不理想,只考了個二本,專業也不理想,她學的這個專業就是研究生畢業也找不到工作,女兒不甘心大四努力考研,還是跨專業的,報的是個211大學,還是個熱門專業,孩子就像備戰高考似的,起早貪黑的學,我常說人家的孩子是逼著學,我家的孩子天天晚上得催著睡覺,女兒很爭氣,經過了初始,複試,終於接到錄取電話,女兒接到電話那一刻,聲音很顫抖的確認了一下,放下電話,女兒喜極而泣,我和她爸爸也流淚了,孩子不容易啊,這當中的艱辛我一直看在眼裡,現在女兒讀碩士研究生期間還是很努力,期末考試三科第一,感謝女兒的辛苦付出,道一聲女兒辛苦了!


一杯清咖29266886

我曾經就是一個死讀書的學生 我覺得我小時候因為太窮 營養跟不上 瘦的皮包骨頭 大腦發育得不太靈活 但是我知道學習一定要吃苦下力 我沒有那麼好的條件能快樂學習 或者找到各種巧方法學習 真就是 背背背 我是典型的靠背得分的文科生 我數理化很差 數理化至今不開竅 說出來可能不信 我為了會考及格背過物理化學題 結果都過了 我就知足了 因為高二選文科就不學理化生了 我平時文科很好 高考文科卻沒有發揮出來 我後來分析了一下 就怪我死記硬背 不理解 但是我從來不因為數學不好而自暴自棄 反而我背的更厲害了 用其它幾門課彌補數學 當然 彌補不了太多 因為數學不開竅 分數大大的扣 但是我現在相信努力的人很幸運 高考數學超簡單 我平時七十分左右 高考139總分150 但是我文科沒有發揮好 只不過還好 從那之後我總結了各種學習方法 各種過五關斬六將 得到了心怡的工作 感謝當年不放棄的自己 沒讓數理化嚇死自己 感謝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