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麻雀如何变凤凰——一个地产重组成功操作的真实案例

前言

:每当我们讲到房地产泡沫,就会想起北上广深。然而,现实生活中,“烂尾”现象却随处可见。今天,我们给大家推出的是一个地产重组案例,工作人员在对债务人进行尽职调查之后,审时度势,抓住商机,成功以“有形资产”盘活了“无形资产”。

看麻雀如何变凤凰——一个地产重组成功操作的真实案例

一、项目基本情况

A公司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为满足工程建设资金需要,企业于2004至2005年间先后两次向银行贷款。其后,因管理不善、资金分散,公司经营出现亏损,无力偿还贷款本息。同时,企业的多个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对A企业的在建工程进行查封,导致项目停工。

在建工程变成烂尾楼已成事实。项目形成后,各方都曾积极讨论过各种解决方法,但A企业涉及多笔债权债务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总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推进。

看麻雀如何变凤凰——一个地产重组成功操作的真实案例

二、探索处置思路

项目部接手后,意识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商机。虽然项目尚存众多难点,但同样也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只要能找到“核心问题”和“突破口”,这个“烂尾”工程一定可以盘活。

为此,项目部组织房地产专业人士,伙同债务人进行了集中研讨,对项目所涉债权债务、市场现状、在建工程的市场价值、项目操作空间、实施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A企业正在实施的项目是一幢商住两用的楼宇,尚未完工。大家讨论认为:想要恢复在建工程,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二是确定楼宇用途。资金问题比较好解决,目前可采取两种方案:一是融资,引入外来资方;二是由我方牵头,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引入不良资产专项投资基金。但是,在确定楼宇用途上,众人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项目地理位置优越,改造成住宅楼能实现更快退出;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项目所处城市发展核心地带,客户资源充足,改造成写字楼更能发挥出其内在的市场价值。

最后,大家从辩证的角度,综合时间周期、人力、财力、物力,客观评价在建楼宇的实际情况,确定将其改建成纯办公楼

于是,恢复“烂尾”工程的规划提上了日程。

看麻雀如何变凤凰——一个地产重组成功操作的真实案例

三、做市场欢迎的项目

盘活在建工程,使其“复活”方式有很多,但盘活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一旦决策失误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工作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尽调和整合,制定了盘活处置方案,以便做到改造成本最低化投入最少化效率最高化

1、定位写字楼级别。

A企业所处S市为二级城市,项目所在地又处于核心地区,因为决定建设成可自由分割的大小户型相间的办公楼。

2、定位需求人群。

项目所处地段是S市金融、文化、教育中心,客户群体以创业型中小企业为主。

3、创造有针对性的经营办公条件。

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配套标准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看麻雀如何变凤凰——一个地产重组成功操作的真实案例

四、恢复后的项目赢得市场欢迎

“烂尾”工程恢复后,项目部利用多方面的渠道和人脉资源,协助配合A企业进行策划宣传以及招商工作。

半年多时间,多家企业明确进驻意向,百余个单元几乎销售殆尽。

五、项目感悟

“烂尾楼”变成“办公楼”,以“有形资产”盘活了“无形资产”,把“不良”变成了优质资源。

项目组接手债权后,并没有采取传统处置模式,而是与合作方一起,通过共同投资、改造烂尾楼的方式,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摆脱了困境,也用最少的投资获得了最高的回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