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芳華》看職場規則

影片的《芳華》不僅是根據傷痕文學改編的一部50後致青春優秀電影,其中有不少細節還反映了職場的規則,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透過《芳華》看職場規則

對於劉峰。劉峰是個優秀的好人,其在文工團得了不少獎狀,但卻因為“擁抱事件”改變了人生軌跡。不過,劉峰仍有幾次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沒有抓住。在文工團,他的表現讓有個進步的空間,政委希望他去讀軍校,但他卻把機會讓給了別人。政委當時就指出,你光會修修補補的,在文工團是沒有多大作為的。其實,劉峰之前的優秀表現是個很好的鋪墊,所以政委代表組織給了這個機會,在他放棄後,在文工團的的位置確實比較尷尬。一是自己腰傷後不能跳舞,對於團裡是雞肋。二是團裡也不可能再給予更多的機會。所以後來犯錯後,政委並沒有替他說清,而是默認了他的離開,因為留下了,對他和文工團都沒有什麼好處,在最佳的時機沒有抓住機會,一旦失去就不可能挽回。不過“是金子總要發光的”,劉峰近似處罰的調離,反而使他特有的軍人品質得到了發揚。劇中,在參加反擊戰時,劉峰已經是副連,客觀反映了他在調往新的部隊後優異的表現。在戰爭中,他更是榮獲了軍功。大家會說劉峰後來比較慘。確實,殘疾之後在那個年代就算是退伍軍人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但這個限制更多是時代帶來的,劉峰如果在今天,可以把自己的作戰與文工團經歷通過網絡告訴更多的人,他也可以開個店,使自己優異的手工技能創造更多的財富。所以,今天這個互聯互通的時代給了優秀人才更多的機會。

對於苗苗。苗苗本是個很好的舞蹈苗子,但也沒有在文工團待下去。究其原因,就是誠信。一是調入文工團時隱瞞了父親的簡歷,雖然這次是不得已,但第二次在高原上,因為情緒原因的撒謊卻觸犯了部隊的紅線,政委雖然極大的肯定了她的表現,但最後還是將其調到了團隊,致使苗苗成為一名優秀舞者的願望徹底破滅。第二次調離的原因,也許她永遠都不會知道。政委當時就對所有知情人說,大家要保守秘密,然後在總結大會上高調宣佈了苗苗調離的決定,這看似正常的決定,卻包含了文工團對其人員要求的“紅線”,不管怎樣,不能欺騙組織。如果欺騙了,哪怕只有一次,你就會被邊緣化。以後的選擇,對於個人來說,只能是離開。

其他的人物。苗苗的帶舞者證明了“愛哭的孩子有奶吃”,文革後恢復高考,團裡有個機會進軍校學習,苗苗的帶舞者通過各種渠道表現了自己希望獲得此機會的強烈願望,在政委推薦的劉峰放棄後,他如願的獲得了這個機會。後來可以看出,這個機會是相當寶貴的,因為文工團最終解散了,苗苗的帶舞者卻因讀了軍校成了文職幹部,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當然,這和他的努力也是分不開,一是他應該也有這個能力,二是積極的表達了訴求。在職場中,結果與過程相比,結果往往更重要。

最後是職業生涯。個人職業的生涯要有長遠的規劃,一旦認定了,就要勇往直前,還要耐得住寂寞。文工團是個吃青春飯的地方,影片結尾不少優秀的女兵都嫁給了有錢人,雖然她們的婚姻並不怎麼幸福,但也算是不錯的歸屬了。在特定了年代,那場戰爭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軌跡,也讓劉峰、苗苗這樣的青春綻放芳華,但那畢竟是一瞬間,所以影片自述者對後來一言帶過。看完後問自己,我的青春綻放在哪裡。對於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來說,那種特定的年代和事件幾乎不可能重演,個人也不可能永遠活在那綻放的剎那。人生是需要綻放還是持久,在劉峰最後的一席話中可以看出。“相比與犧牲的戰友,平淡的生活已經是幸福了”。對於大多數平凡的我們來說,魚與熊掌的選擇,也許擁抱長遠才是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