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貞德在法國是什麼樣的地位?

南海釣人叟

但是聖女貞德被視為法國民族英雄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演變過程。

這和法國不同時代的主題密切相關。

君權神授,王權復興的代表

貞德於1431年被英軍以女巫罪處死之後,雖然1456年她的女巫罪名被平反,但在15世紀,聖女貞德的形象更多和瓦盧瓦王朝的復興以及上帝的召喚聯繫在一起讚揚貞德輔佐王太子加冕為法國國王,也突出她受到啟示投入戰爭的神蹟。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法國的王朝演變,貞德形象逐漸淡化。

啟蒙運動的靶子

直到啟蒙運動時期,伏爾泰以貞德為題材寫作《奧爾良少女》,在伏爾泰的筆下,貞德不但喪失了中世紀末期的虔誠和忠誠勇敢的形象,反而成了輕佻的女郎和愚昧可笑的信徒。這種形象的轉變主要因為18世紀的啟蒙運動崇尚理性和進步,對教權抱有懷疑和譏諷的態度。貞德的負面形象一直跨越了大革命,直到19世紀初發生變化。

平民的英雄還是信徒的榜樣?

在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法國曆史學家米什萊重新評價貞德,他認為貞德雖出身寒微、缺乏良好的教育、但內心善良、忠誠且有號召力,貞德的出現是法蘭西民族形成的關鍵一環,她集中體現了法國大眾身上的民族情感,她的犧牲對法國的意義不亞於基督被釘上十字架。這種浪漫主義的解讀被法國左派迅速接受,當時左派史學家指出,把法國拯救出百年戰爭危局的是貞德這樣的平民愛國者,而非登基後即對貞德見死不救的查理七世及其廷臣。

與此同時,面對左翼史學咄咄逼人的進攻,19世紀的法國天主教會也對貞德進行了再解讀,他們突出了貞德忠君和虔誠的一面,當時的奧爾良城每年都會舉行以貞德為主題的宗教遊行,將貞德打造成為了祖國和信仰戰鬥的女信徒典範。

民族危機造就民族英雄

1870年普法戰爭失利後,因為貞德本人的抗英經歷和她的洛林出身背景,志在收復失地的第三共和國當局有意將貞德打造成愛國平民的典範。

當時的法國天主教會也在此氛圍下也對貞德做出新的解讀,在反教權情緒熾熱的法國,天主教會希望通過推動貞德封聖而提高民眾對教會的認同。而極右翼也將貞德的死歸咎於法國內奸的陷害,試圖借崇敬貞德名義挑起反猶主義情緒。

不同的派別同時認同貞德,在一戰前後法國遭遇德國入侵威脅時到達最高峰,每年5月11日被定為聖女貞德節,是法國教俗軍民的共同節日,這一波聖女貞德的崇拜高潮以1920年貞德被羅馬教廷封為聖徒達到終點。

因此,聖女貞德在法國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代的法國人在各自時代背景下,對貞德的經歷和特質有不同的認識和解讀。



昭楊

聖女貞德成為結束英法百年大戰的關鍵性人物。今天的法國,很多古城中都有聖女貞德的塑像,很多教堂都會供奉聖女貞德,我們不妨先來追溯一下,聖女貞德干了啥?

12歲少女聲稱自己遇到了大天使,得到上帝啟示

英法百年戰爭鏖戰多年,法國一直處於各種捱打的劣勢,法國民眾已經被打的嘰嘰歪歪了,然而法國軍隊卻因為長時間的戰事士氣低落。

忽然一個小村莊跑出來個少女貞德,跟大家說我遇到了大天使,大天使讓我去見法國的統領,通過她指引法國走向勝利。

經過一番波折,小少女貞德奇蹟般的被接見,奇蹟般的被統領封了一個軍事頭銜,奇蹟般的衝上了戰爭的最前線。

少女永遠不按套路出牌,卻永遠衝在最前面,連個小姑娘都能衝鋒陷陣,於是全軍士氣被鼓舞,大家都是爺們,怎麼能輸給一個姑娘。

少女奇蹟般的在戰爭中毫髮無傷,帶領著士氣大增的法國人打的英軍各種敗退,人們越來越相信這個少女真的有天神庇佑,也就證明法國勝利真的是上帝的旨意。

少女奇蹟般的帶著查理七世,穿過英軍和叛軍駐守的勃艮第,來到了歷代法王登基加冕的蘭斯大教堂,鼓勵查理七世強行稱帝,法國人民大受鼓舞。

查理七好不容易扭轉敗局,想要見好就收,而貞德卻仍然宣揚要一戰到底,不能妥協。為了和叛軍勃艮第公爵取得和平聯盟,保住已有的成果,目光短淺的窩囊廢查七,把貞德直接交給了勃艮第賣好。

與英王關係密切的勃艮第公爵,幾經轉手把貞德交給了英國人。英國人為了證明貞德不是神女,對其言行逼供,進行宗教審判,最終活活燒死。

據說,燒死貞德的時候,為了震懾百姓,還特意將燒了一半的柴火熄滅,讓大家自己看貞德被燒的慘狀,之後繼續點火,知道燒完。可以說是慘絕人寰,毫無人性。

法國全國震驚,全民奮起反抗,最終把英國人趕回了不列顛島。

從政治角度講,貞德跟中國的岳飛有一拼,他就是一個政治妥協的犧牲品,失去利用價值後被王室丟棄。

而從民眾角度,貞德的標籤一直是:聖人,軍事家,民族英雄。

聖人

我的理解,貞德的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聖人。在基督教的理念裡,基督之所以尊聖,是因為他為了人民的福祉不惜犧牲自己。雖然貞德在最初帶著法國人向前衝的時候並沒有想要犧牲自己,但是人們的確在戰場和政治中,看到了他為了法國的領土完整,和人民不再受戰爭塗炭,所做出的捨生忘死的姿態。

直到最後,她實際上是為了自己這個執著的追求殉難,可以說是在用實際行動實踐著一位基督徒的操守,比那些在教堂裡唸經的神父實在得多。

大家都知道法國一直是一個基督教佔統治地位的國家,大家可能無法想象大多數基督徒的虔誠。但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任何一名法國基督徒,不管是出於宗教信仰還是國家道義,都認為貞德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聖人。

軍事家

說貞德是軍事家,其實有失偏頗。雖然他出身鄉紳家庭,很早就接觸文化知識,也學習騎射,但是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

與其說貞德在軍中是一位軍事家,不如說她起到的是一個政委的作用。

當時的法軍,從軍力上講比英國只強不弱,他們真正缺乏的其實正是貞德一樣的勇氣,才能夠在屢敗屢戰中找到西方。

貞德變側面攻擊為正面攻擊,從戰略角度講是激進的,但是拿著法國大旗,衝在全軍將士前面的壯舉,可以說燃爆了整個法軍,大家跟著貞德衝鋒陷陣,不管從軍力還是氣勢都給敵人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力。

貞德做的最有謀略的一件事,也許就是橫穿敵軍腹地,強行登陸蘭斯,強行讓查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加冕。

當時的混戰中,英法兩國領主爭奪王位,誰都沒敢先走這一步,而這一步恰恰給全法國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這種心理上的壓力對對手又是沉重一擊。

民族英雄

貞德的死,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冤屈堪比岳飛,無人不為之動容。這個姑娘從生到死都是為了法蘭西,甚至連死,都在鼓舞全民抗英,這樣的人物當然可以被稱為民族英雄了。

不管怎樣,貞德的確是一個奇女子,不管她看到大天使是真是假,這個姑娘拯救了即將亡國的法國,他當然會被全法國人民時代敬仰了,沒毛病。


旅讀歐洲

聖女貞德是法國的女英雄。她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巾幗英雄。對於貞德的看法歷史上和文學作品中一直存在著英雄,女巫,蕩婦多種包邊不一的評價。

女巫,蕩婦

在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中貞德被描述成一個女巫,蕩婦。裝神弄鬼,勾引男人。在伏爾泰的《姑娘》中貞德是一個正面人物,但是伏爾泰給她加了各種豔情歷史,靠著自己的身體躋身上流社會。

英雄

其實大部分人認可貞德的英雄形象。神學家認為貞德看到了神蹟。拿破崙對聖女貞德評價很高。她穿著男裝在戰場英勇殺敵,取得了奧爾良大捷。後來,輔助查理七世在蘭斯教堂登基。



登基的查理七世,害怕貞德功高蓋主,在貞德要求去收復巴黎,趕出英國侵略者時,只給他少部分兵力。後來貞德戰敗,法國勃艮第黨和英國勾結陷害貞德。貞德被俘後,查理七世無動於衷。最後貞德被活活燒死。在貞德精神感召下,法國取得了英法百年戰爭勝利。英國戲劇作家蕭伯納的《聖女貞德》給予貞德極高的評價,最後封“聖”。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貞德遠遠超出普通人之上,在千年裡無人能與她相媲美。……她完美的體現了人類本性的善良和勇敢。不可征服的勇氣、無限豐富的感情、單純者的美德、正直人的智慧,這一切都在她身上放出了光彩。她解放了養育自己的土地,因此贏得了光榮。”

聖女貞德現在在英國和法國都有比較高的地位,尤其在法國,她是精神偶像的存在。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聖女貞德算是法國人的民族英雄,也是法國王權復興的標誌性人物。法國的王權從英法百年戰爭開始,逐漸的壓倒了其他貴族的權力,而聖女貞德就是在這個時機跳出來的重要人物。他後來之所以被法國人定為民族英雄,就是因為從她開始,法國的國王的權力逐漸變大,法國也逐漸變成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而最終法國變成了歐洲的模範君主!

很多法國人強調聖女貞德在百年戰爭中擊敗英國的重要性,那個也是法國曆史上罕有的擊敗英國人的戰爭,也足夠法國人驕傲了。在後面的大多數歲月裡,他們都是英國人的手下敗將。

我看過一個小故事,不知道真假。裡面寫的就是英國人嘲笑法國人,說法國男人都是孬種,他們最後居然靠一個娘們兒來給他們撐場面,而這個女人根據後來很多的描述應該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


帝國曆史觀察者

首先,我們要了解,貞德的聖女稱號絕不是影視劇或者世俗小說中隨處可見的那種,是經由羅馬教廷承認並尊崇的,在天主教世界裡地位極高,聖父天主,聖子耶穌,聖女貞德。對法國來說,是喚醒了民族意識的法蘭西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