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在法国是什么样的地位?

南海钓人叟

但是圣女贞德被视为法国民族英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

这和法国不同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

君权神授,王权复兴的代表

贞德于1431年被英军以女巫罪处死之后,虽然1456年她的女巫罪名被平反,但在15世纪,圣女贞德的形象更多和瓦卢瓦王朝的复兴以及上帝的召唤联系在一起赞扬贞德辅佐王太子加冕为法国国王,也突出她受到启示投入战争的神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法国的王朝演变,贞德形象逐渐淡化。

启蒙运动的靶子

直到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以贞德为题材写作《奥尔良少女》,在伏尔泰的笔下,贞德不但丧失了中世纪末期的虔诚和忠诚勇敢的形象,反而成了轻佻的女郎和愚昧可笑的信徒。这种形象的转变主要因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和进步,对教权抱有怀疑和讥讽的态度。贞德的负面形象一直跨越了大革命,直到19世纪初发生变化。

平民的英雄还是信徒的榜样?

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法国历史学家米什莱重新评价贞德,他认为贞德虽出身寒微、缺乏良好的教育、但内心善良、忠诚且有号召力,贞德的出现是法兰西民族形成的关键一环,她集中体现了法国大众身上的民族情感,她的牺牲对法国的意义不亚于基督被钉上十字架。这种浪漫主义的解读被法国左派迅速接受,当时左派史学家指出,把法国拯救出百年战争危局的是贞德这样的平民爱国者,而非登基后即对贞德见死不救的查理七世及其廷臣。

与此同时,面对左翼史学咄咄逼人的进攻,19世纪的法国天主教会也对贞德进行了再解读,他们突出了贞德忠君和虔诚的一面,当时的奥尔良城每年都会举行以贞德为主题的宗教游行,将贞德打造成为了祖国和信仰战斗的女信徒典范。

民族危机造就民族英雄

1870年普法战争失利后,因为贞德本人的抗英经历和她的洛林出身背景,志在收复失地的第三共和国当局有意将贞德打造成爱国平民的典范。

当时的法国天主教会也在此氛围下也对贞德做出新的解读,在反教权情绪炽热的法国,天主教会希望通过推动贞德封圣而提高民众对教会的认同。而极右翼也将贞德的死归咎于法国内奸的陷害,试图借崇敬贞德名义挑起反犹主义情绪。

不同的派别同时认同贞德,在一战前后法国遭遇德国入侵威胁时到达最高峰,每年5月11日被定为圣女贞德节,是法国教俗军民的共同节日,这一波圣女贞德的崇拜高潮以1920年贞德被罗马教廷封为圣徒达到终点。

因此,圣女贞德在法国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法国人在各自时代背景下,对贞德的经历和特质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读。



昭杨

圣女贞德成为结束英法百年大战的关键性人物。今天的法国,很多古城中都有圣女贞德的塑像,很多教堂都会供奉圣女贞德,我们不妨先来追溯一下,圣女贞德干了啥?

12岁少女声称自己遇到了大天使,得到上帝启示

英法百年战争鏖战多年,法国一直处于各种挨打的劣势,法国民众已经被打的叽叽歪歪了,然而法国军队却因为长时间的战事士气低落。

忽然一个小村庄跑出来个少女贞德,跟大家说我遇到了大天使,大天使让我去见法国的统领,通过她指引法国走向胜利。

经过一番波折,小少女贞德奇迹般的被接见,奇迹般的被统领封了一个军事头衔,奇迹般的冲上了战争的最前线。

少女永远不按套路出牌,却永远冲在最前面,连个小姑娘都能冲锋陷阵,于是全军士气被鼓舞,大家都是爷们,怎么能输给一个姑娘。

少女奇迹般的在战争中毫发无伤,带领着士气大增的法国人打的英军各种败退,人们越来越相信这个少女真的有天神庇佑,也就证明法国胜利真的是上帝的旨意。

少女奇迹般的带着查理七世,穿过英军和叛军驻守的勃艮第,来到了历代法王登基加冕的兰斯大教堂,鼓励查理七世强行称帝,法国人民大受鼓舞。

查理七好不容易扭转败局,想要见好就收,而贞德却仍然宣扬要一战到底,不能妥协。为了和叛军勃艮第公爵取得和平联盟,保住已有的成果,目光短浅的窝囊废查七,把贞德直接交给了勃艮第卖好。

与英王关系密切的勃艮第公爵,几经转手把贞德交给了英国人。英国人为了证明贞德不是神女,对其言行逼供,进行宗教审判,最终活活烧死。

据说,烧死贞德的时候,为了震慑百姓,还特意将烧了一半的柴火熄灭,让大家自己看贞德被烧的惨状,之后继续点火,知道烧完。可以说是惨绝人寰,毫无人性。

法国全国震惊,全民奋起反抗,最终把英国人赶回了不列颠岛。

从政治角度讲,贞德跟中国的岳飞有一拼,他就是一个政治妥协的牺牲品,失去利用价值后被王室丢弃。

而从民众角度,贞德的标签一直是:圣人,军事家,民族英雄。

圣人

我的理解,贞德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圣人。在基督教的理念里,基督之所以尊圣,是因为他为了人民的福祉不惜牺牲自己。虽然贞德在最初带着法国人向前冲的时候并没有想要牺牲自己,但是人们的确在战场和政治中,看到了他为了法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不再受战争涂炭,所做出的舍生忘死的姿态。

直到最后,她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这个执着的追求殉难,可以说是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基督徒的操守,比那些在教堂里念经的神父实在得多。

大家都知道法国一直是一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大家可能无法想象大多数基督徒的虔诚。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任何一名法国基督徒,不管是出于宗教信仰还是国家道义,都认为贞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圣人。

军事家

说贞德是军事家,其实有失偏颇。虽然他出身乡绅家庭,很早就接触文化知识,也学习骑射,但是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

与其说贞德在军中是一位军事家,不如说她起到的是一个政委的作用。

当时的法军,从军力上讲比英国只强不弱,他们真正缺乏的其实正是贞德一样的勇气,才能够在屡败屡战中找到西方。

贞德变侧面攻击为正面攻击,从战略角度讲是激进的,但是拿着法国大旗,冲在全军将士前面的壮举,可以说燃爆了整个法军,大家跟着贞德冲锋陷阵,不管从军力还是气势都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

贞德做的最有谋略的一件事,也许就是横穿敌军腹地,强行登陆兰斯,强行让查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冕。

当时的混战中,英法两国领主争夺王位,谁都没敢先走这一步,而这一步恰恰给全法国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对对手又是沉重一击。

民族英雄

贞德的死,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冤屈堪比岳飞,无人不为之动容。这个姑娘从生到死都是为了法兰西,甚至连死,都在鼓舞全民抗英,这样的人物当然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了。

不管怎样,贞德的确是一个奇女子,不管她看到大天使是真是假,这个姑娘拯救了即将亡国的法国,他当然会被全法国人民时代敬仰了,没毛病。


旅读欧洲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女英雄。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巾帼英雄。对于贞德的看法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一直存在着英雄,女巫,荡妇多种包边不一的评价。

女巫,荡妇

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中贞德被描述成一个女巫,荡妇。装神弄鬼,勾引男人。在伏尔泰的《姑娘》中贞德是一个正面人物,但是伏尔泰给她加了各种艳情历史,靠着自己的身体跻身上流社会。

英雄

其实大部分人认可贞德的英雄形象。神学家认为贞德看到了神迹。拿破仑对圣女贞德评价很高。她穿着男装在战场英勇杀敌,取得了奥尔良大捷。后来,辅助查理七世在兰斯教堂登基。



登基的查理七世,害怕贞德功高盖主,在贞德要求去收复巴黎,赶出英国侵略者时,只给他少部分兵力。后来贞德战败,法国勃艮第党和英国勾结陷害贞德。贞德被俘后,查理七世无动于衷。最后贞德被活活烧死。在贞德精神感召下,法国取得了英法百年战争胜利。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的《圣女贞德》给予贞德极高的评价,最后封“圣”。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贞德远远超出普通人之上,在千年里无人能与她相媲美。……她完美的体现了人类本性的善良和勇敢。不可征服的勇气、无限丰富的感情、单纯者的美德、正直人的智慧,这一切都在她身上放出了光彩。她解放了养育自己的土地,因此赢得了光荣。”

圣女贞德现在在英国和法国都有比较高的地位,尤其在法国,她是精神偶像的存在。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圣女贞德算是法国人的民族英雄,也是法国王权复兴的标志性人物。法国的王权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逐渐的压倒了其他贵族的权力,而圣女贞德就是在这个时机跳出来的重要人物。他后来之所以被法国人定为民族英雄,就是因为从她开始,法国的国王的权力逐渐变大,法国也逐渐变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最终法国变成了欧洲的模范君主!

很多法国人强调圣女贞德在百年战争中击败英国的重要性,那个也是法国历史上罕有的击败英国人的战争,也足够法国人骄傲了。在后面的大多数岁月里,他们都是英国人的手下败将。

我看过一个小故事,不知道真假。里面写的就是英国人嘲笑法国人,说法国男人都是孬种,他们最后居然靠一个娘们儿来给他们撑场面,而这个女人根据后来很多的描述应该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帝国历史观察者

首先,我们要了解,贞德的圣女称号绝不是影视剧或者世俗小说中随处可见的那种,是经由罗马教廷承认并尊崇的,在天主教世界里地位极高,圣父天主,圣子耶稣,圣女贞德。对法国来说,是唤醒了民族意识的法兰西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