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存錢越窮?

追逐的微笑187

但是,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些人貌似存了一輩子錢也沒有把自己存為百萬富翁呀。相反,搞得越存錢越窮了。這不是挺奇怪嗎,按理說存錢再怎麼也不會把自己弄得越來越窮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們越存錢越窮呢?坤鵬論認為,具體原因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錢是有時間價值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錢的購買能力會不斷的下降,也就是俗稱的錢會貶值。說到存錢,人們更多的是將錢存到銀行裡。雖然把錢存進銀行會獲得一定的利息,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銀行給你的那點利息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速度的。

銀行利息跑不贏通脹速度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就可以講得很明白了。比如說,你在銀行存了100塊錢,在存錢的時候這100塊錢可以買100個雞蛋。當你存了3年時間,100塊變成了110塊,但是這110塊錢卻買不到100個雞蛋了。

以上的例子就充分的說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錢的購買能力會下降。因此,當存錢的利息不足以應付通貨膨脹的速度的時候,越存錢就會越窮。

第二,存錢會喪失很多投資自己的機會,進而堵死了自己的進步空間。有些人為了存錢節儉得令人髮指。那麼,到底他們節省到什麼程度呢?

首先,他們可能會捨不得與朋友聚餐,因為聚餐意味著要請客、要回請客。如果免去與朋友聚餐的行為,那麼交際的錢就全省下來了。其次,他們也可能捨不得投資自己。試想一下,如果捨不得投資自己,那麼個人能力得不到提升,你又憑什麼能升職?憑什麼能夠掙到更多的錢呢?

所以如果因為過分節儉而不懂得投資自己的話,有可能你會喪失更多掙錢的機會。這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難道這不是越存錢越窮的理由嗎。

第三,大家沒有把多餘的錢用來為未來的風險買單。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這一輩子,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大病小病,磕磕絆絆是常有的事。一時的相安無事不代表一世的相安無事。及早的為未來做好準備,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說,將多餘的錢用來買社保,讓自己能夠有一個美好的晚年。在上班的時候,為自己買一份交通意外險。當自己的歲數大了的時候,可以酌情為自己買壽險,重疾險等等。總之,將錢花在這些“刀刃”上,做到防患於未然是明智的選擇。畢竟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說不準。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坤鵬論

自從貨幣與黃金脫鉤,進入信用貨幣時代,鑄幣權就被牢牢把握在各國政府手中,經濟好的時候,商品流通快,需要大量貨幣,所以政府會超印貨幣,經濟不好的時候,政府為了刺激經濟,也會超印貨幣,把它們投入到市場中。所以,只要是信用貨幣,超發是必然結果,簡單理解就是,明天的錢永遠比今天的錢便宜。

所以,當你把錢存在銀行裡面,只要利息比貨幣貶值的速度低,那就是虧錢,簡單理解就是錢越存越窮。

更深層次地講,貨幣其實就是一個財富符號,真正的財富一定是資產,比如:企業、房子、黃金、收藏品等。擁有了好資產,就可以讓自己的財富水漲船高,貨幣超發了,它們也會相應價高,也因為好資產的稀缺性,它們還有不錯的升值空間,比如: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等。

在這個問題中有一句話很精闢,人挪活,樹挪死,錢也一樣放著會不變,貨幣如水,為流動而生,流動的越快,產生的價值就越大。

經濟學說,生產總量乘以商品價格=貨幣發行量乘以貨幣轉數。

有人對於貨幣轉數做了通俗解釋,那就是100塊錢給了一個人再轉手給另一個人,再給下一個人.......轉了10圈再回到銀行,也就是100塊錢當成1000塊錢。

同樣,社會財富是靠流通創造的,金錢流動才會不斷創造財富,金錢流動波及的人越來越多,才會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讓更多人受益致富。

相信您會比我有更好的答案,還請您在評論中與我探討。

立鵬說

其實這不是不能理解,通俗點講就是,只依靠你自己的薪水慢慢積累,而不能在更高層次上讓積蓄獲取更高的收益,而與此同時,物價、勞動力成本等上漲,讓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經濟領域叫通貨膨脹。




簡單解釋就是:1000元錢,5年後實際消費能力只有800元;10年後,相當於現在的650元;20年後,相當於現在的450元。不要現在的1000元存著5年後當800元用。

而且通貨膨脹(負數則為通貨緊縮)幾乎每年有。如圖:


  1. 不僅中國,全球也是如此,拿2015年舉例,全球230個國家,通貨膨脹率為大於0%的國家143個,佔60%,通貨膨脹率超過5%的國家46個,佔20%。

存錢,如果你存錢的速度能夠趕上通貨膨脹的速度,每一年的薪水提高率趕得上通貨膨脹那麼,你可以維持生計;如果你的存錢能力遠遠超過通貨膨脹率,恭喜你,你是中高產階級;而如果你的存錢能力低於通貨膨脹率,那麼你得小心些了,現在沒事,以後你可能就會吃大虧的。


不要以為按揭買房,總的算下來好像要多出很多錢,其實,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去,也沒相差多少。你也不吃虧。

這個時代,勤儉節約不是不好,是行不通,現在需要的是創造財富,而不是積累財富!千萬別想著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如有不足,歡迎留言評論,我將第一時間回覆,謝謝!

望眼科技界

說到存錢, 在一般人看來,錢應該是越存越多的,畢竟存錢有利息可以拿,而且中國人民意向比較勤儉節約,量入為出,因此很多老百姓都喜歡把錢存起來。

但稍微精通點金融的人都知道,如果把錢存成定期,其實錢是越存越少,越存越窮的!

錢越存越窮?開什麼玩笑?且聽我慢慢說來。

1、不可忽略的通貨膨脹

錢之所以越存越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最簡單的就是物價的上漲水平超過了存錢的利率水平。

請大家先看下面的圖:

圖1:存款利率不斷下降

圖2:物價水平不斷上漲

圖3:房價一浪高過一浪

所以把錢存定期,實際錢是貶值的,比如目前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75%,1萬塊錢一年利息是175元,但是物價上漲的水平實際上至少在3%以上(CPI統計數據不包含房價及房租,所以實際的物價上漲要高於CPI),也就說1萬塊錢你在今年能買到1萬元的商品,但是到了明年你只能買到9700元的商品。就算你把175元利息也算上,錢的購買力仍然比上一年的購買力降低了1.25%以上。

因此存定期,特別是小額定期那就是越存越少,最終全款變首付、首付變車庫!

2、存錢的人偏愛穩定,遠離風險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富貴險中求,通常情況下,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像股票、信託、P2P、基金風險都相對比較高,因此對應的收益也往往比較高。雖然這些收益有時候是虧損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實際的收益還是比較可觀的。

而存錢的人一般都是偏愛穩定,認為錢存在銀行才是最安全的,所以很多人寧願守著本金也不願意去承擔較高的風險博取較高的收益。

當然也並不是說所有存錢的人都害怕承擔風險,有時候本錢太少也是一種顧慮,比如一個人有2萬元,另一個人有2000萬,同樣是損失5%,結果對他們來說卻完全不一樣,2萬元的人損失1000元那相當於他一個月的生活費,對他影響較大,而2000萬的那個人,損失100萬對他的生活基本沒有影響。

3、存錢的人更注重節流,而不是開源

很多中國來百姓都崇尚節儉,能省的地方儘量省,把剩下的錢存起來,而不是想著辦法去開拓更多的收入來源。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是想通過節儉省下的錢來致富機會相對就比較小。因為節儉是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的,所以存錢終究不是個辦法,而是要想著辦法去理財或投資才有可能讓錢生錢。


南極金融

為什麼越存錢越窮?

因為存錢帶來的絕對貨幣金額小於貨幣貶值的虧損!換句話說,之所以覺得越存錢越窮是因為人民幣的購買力在不斷下降!

九十年代那會一斤豬肉多少錢?再想想現在一斤豬肉多少錢?九十年代的商品房價格是多少?再想想現在房價是多少?九十年代娶個媳婦需要多少彩禮開支,再想想現在娶個媳婦需要多少彩禮開支?

錢,如何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呢?沒錯,只有花出去的時候才能體現錢的價值,如果不花出去的話,它只是銀行卡上的一個數字,只是手中的一張紙,並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而存錢會帶來的絕對效果是什麼呢?就是讓你銀行卡上的數字慢慢長大,慢慢長大!以一種很慢的速度長大一年兩年的,你可能覺得不明顯!但是在物價狂飆的現在,一個月兩個月你都能體驗到其中的差異,尤其是存錢買房的朋友,可能上個月首付只差兩萬塊而已,這個月就變成首付還差五萬甚至十萬,過了一年,可能首付就變成還差二三十萬了!靠存錢去付首付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不存在的!

之所以覺得存錢沒有讓自己富裕起來,是因為發現物價上漲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我們存錢的收益!如果物價穩定不變,我們肯定不會有這樣的感觸,因為只要存錢肯定會讓自己變成有錢人的,但是存錢成為百萬富翁需要多久?成為千萬富翁又需要多久?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法實現這個想法,但是我們依舊為此而努力著!

我們知道存錢其實就是虧錢,但是我們仍然要堅持存錢!因為只有存錢才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原始積累,因為只有存錢我們才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只有存錢我們才能在機會到來的時候去抓住機會,因為只有存錢我們才有能耐去折騰,因為只有存錢我們才能去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


World堅

年底的時候發了一筆獎金,數額不多,1萬元左右,興致沖沖的拿著錢屁顛屁顛的就往銀行跑,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把錢存在銀行中就是防止錢貶值和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了!

然而到了銀行我卻傻眼了,一年定期的利息才只有1.96%,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個數字,筆者掐指一算,把錢存到銀行裡,一萬元一年才只有196的利息,這豈不是白白的把錢給別人用嗎?當場我就打消了存錢的念頭。

我的這種思維也是廣大農民的真實寫照,因為都是過苦日子過來的,誰都知道錢的重要性,誰都知道錢來的不容易,因此很多人掙錢之後,就直接把錢存到銀行裡,他們不求賺錢,只求保值,或許很多人連保值的想法都沒有。

再看看CPI,一年3點幾,比利息高多了,妥妥的跑不贏通貨膨脹啊,把錢存到銀行是妥妥的要貶值的!

另外,把錢存在銀行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問題,有錢人是借別人的錢生錢,自己很少把錢存銀行,而是把錢都用於投資,用錢去賺錢。

而農民大多數缺乏投資理財意識。

這是知識結構所限,認識所限,很多農民不敢去投資,不願意去投資,害怕失敗,最終資產貶值,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購買了下降,自己卻無能為力。

但農民又有啥辦法呢?


鄉村軼事

只有會花錢的人才能發財

貶值快吧,當你學會投資學會花錢的時候,你的錢就增值快了,富人就是會花錢,把自己的錢花到能增值的地方了,富人經常花錢,所以對花錢這個技術活越來越純屬,窮人越攢錢,對花錢的藝術性越不掌握,窮人只有經常花錢才能看出花錢的門道,怎麼花錢賺的更多,所以他們存錢慢慢貶值也就貶值沒了。有個人一九七八年存了四百塊錢,到現在能取出八百多塊錢,四百塊錢在當時夠買房了,即使當時四百塊錢買的房子面積不大,現在拆遷的話怎麼也得補個二三十萬吧,他不會花,存的錢都貶值沒了。(圖片來自網絡)

花了就比存錢強

通貨膨脹很厲害,錢一直不停的變得不值錢,越早花越值錢,養成花錢投資的習慣,這個過程你對錢的增值會逐漸瞭解,不一定說非買什麼,比如你請那些關係不錯正直的人吃飯也好,沒準哪(圖片來自網絡)

天他有什麼好事兒叫上你一起幹就發財了呢,雖然飯吃完你沒得到一點東西,這就是一種投資。俞敏洪把徐小平、王強找來不就是當年俞敏洪認可他們這兩個人嗎?可以投資人,哪怕沒回報,因為錢是最不值錢。學習花錢的藝術,慢慢你就不一樣了。



東山有直樹

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


如果錢的投資收益,沒能達到會超過通貨膨脹的速度,那麼錢實際上便是在貶值的,因為同等數量的錢,你能買到的商品變少了。


一般來說,存錢會有一個利率,而通貨膨脹的速度用CPI來衡量,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說,投資的要求不高,能跑贏CPI就知足了的原因所在。


現在一年期銀行存款的基準利率只有1.5%,而一旦CPI漲幅重回“2時代”,便意味著存錢這件事實際上變成了賠錢,之前可能10元能買一碗拉麵,現在要12元才能買一碗了。


總之,由於紙幣會產生通貨膨脹,所以錢會越存越窮。


速讀財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老話說的好:"存錢要恨,花錢要忍"為啥都我怎麼這麼忍不住呢?

你提起存款二字,很多都顯得很失望的樣子,想想工作都3年了,工資也不算少,怎麼錢都去哪裡呢?怎麼越來越窮了?
因為大家的意識中還沒真正有存錢的念頭,只是口頭上安慰自己,根本就下了決心,所以造成越存錢,就越想著花錢,甚至花的都比存的多。


拍天拍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