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不推荐在剧播出前先看原著?

李聪


我在18年就看过一遍《有匪》原著,当时看得比较粗线条啦,得知王一博接拍《有翡》以后又翻出来认认真真细品了一遍,我就是知道要影视化了,专程去品读原著的那种。

眼下想得起来的,比如《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镇魂》等,都在剧播出的期间同步重看了原著。但《陈情令》我没有再看原著,很早以前初看过原著,脑子里有大致的印象,并且我更喜欢剧版的设定,所以没有再同步回顾。但同样的,也有《锦衣之下》、《你好旧时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这一类的剧,我看了剧,却完全没有去看原著。

如果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或作品,那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剧播出前/期间,品读原著的,我不怕剧透,我认为阅读原著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人物性格,解读故事逻辑,我愿意为我喜欢的人和作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做深度品鉴,这会让我快乐。而如果是简单地看着玩的,看完也不会多做停留的那种作品,我就不会花时间再去看原著了。

说回《有翡》原著,如果你非常期待这部作品,想要认真欣赏的话,我当然推荐先看原著。

理由1:《有匪》原著非常精彩,它有宏大的故事背景,牵扯南北两朝的国仇家恨,涉及江湖整整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周翡的成长,谢允的悲欢,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原著值得一看。

理由2:《有翡》至今没杀青,今年冬天能播出就算幸运了,这么漫长的等待期,总要做点什么来缓解期待的心情吧,看原著是个好方法。

理由3:了解原著同样是支持新剧的一种方法,这部剧关注度极高,播出以后各路的声音都会有,如果对原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帮助你了解全局,而不会轻易被带了节奏。

理由4:其实这个是我最想重点强调的。

看完《有匪》原著会知道,如果完全照着原著来拍,是很难的,这不是原著或作者的问题,而是原著基本是以周翡个人视角来铺开的剧情,所以关于周翡的个人经历,无论是闯江湖还是跟大boss打斗的画面,都描写得极尽细致,同样的,那些不在周翡个人视角里的故事,比如说上一代的恩怨,比如说朝堂的斗争,再比如整部剧里其他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多以他人转述、口头回忆的方式来呈现,推进得非常快。所以你会发现周翡跟一个boss打架就打了好几页,下一章一个人跟她讲了一个长达十年牵扯到数十个重要人物的故事也就花了一页,(这里我只是说大致的篇幅比例,不具体指哪件事哪个人)。

那么作品影视化以后势必会带来一个剧本调整的问题,《有翡》目前肉眼可见的增加了很多上一代的戏份,所


初初啊888


我个人偏好是先看原著。

因为书中对细节的把控更好,而且自己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读到每个场景都会在大脑里构图,这样也让书中事件的发生,人物的形象都成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样子,电影电视剧总会有一些局限性。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无论你先看哪个都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当二者发生出入时,可能就会心生厌恶。所以如果平时喜欢阅读文字可以先看原著,但如果更喜欢影音就可以先看剧,这之间并没有一定之规。



清川闲闲


我觉得先看哪个都不重要,小说是原版,剧本都有各种各样的删减改动,有些编剧,甚至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但依然不影响人们的观看效果。

比如说《西游记》,86版的电视剧就非常成功,它基本上把原著搬上舞台。而后期的二拍、三拍都相比于第一部做过很多改动,和小说更是相去甚远,但依然有它的观众群,依然有小孩子喜爱。

有些古装剧都是根据某一阶段历史改写的剧本。而有些历史也是版本众多,有些人物情节和原著出入也很大。历史又分正史和野史。不同的人参考的历史资料不一样,写出的小说也略有不同。在编撰小说的过程中,很多人物的性格也受到作者本身的影响。因为,观察角度不一样,侧重点也就不一样。所以,即使写同一个人的传记都会因写作者不同,小说内容千差万别。搬上银幕剧本更是这样,这取决于剧作家他的写作风格,看问题的角度。

总之,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总会有属于自己的观众群、读者群,即使是最烂的剧,也有人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有很多人喜欢小说和电视剧结合着看,这也无可厚非,提前看也绝无不可。

所以说,怎样看,要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吹毛求疵找差距,大可不必!毕竟,对于老百姓,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