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要“防火防盜防鄰居”!張文宏最新防疫“金句”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全球加速蔓延,為幫助廣大在法留學生和華人華僑更好地瞭解疫情、應對疫情,4月4日,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了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

張文宏在線交流

居家人群需克服心理恐懼

注意防範即可

對於居家人群的建議,張文宏表示,感染後治療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心理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自己並未被感染,卻產生心理恐懼。

“我個人認為,80%的人群不需要去醫院就診,只需要做好以下三點:調整好心態,調節好睡眠,調理好營養。”張文宏認為,60歲以下的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的幾率極低。

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

降低感染幾率

張文宏表示,如果鄰居感染新冠病毒,且處於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攜帶者,若共用電梯會有感染風險。

他建議,外出必須戴口罩,乘坐電梯時,可通過餐巾紙、牙籤等間接接觸按電梯。出門後,雙手不可以摸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回家後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堅持做這幾件事,能夠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預防並不意味著完全的自我封閉

張文宏表示,預防新冠病毒並不意味著完全的自我封閉,而是要合理外出並做好防護。第一,超市購物,採買生活用品和食物是必要的生活保障,家裡冰箱食物儲備要多一些。第二,早間無人的時候,可以外出適當進行晨練。

外包裝上病毒殘留的風險非常低

用酒精噴很浪費

“外包裝上病毒殘留的風險非常低。”張文宏表示,在乾燥的環境裡面,病毒停留時間比較短暫,有時候是幾個小時,有的時候是一天。通過接觸有病毒的外包裝而感染新冠肺炎,這種概率本身是微乎其微。

張文宏建議,“外包裝拆開以後,可以及時地將其丟掉。處理結束後認真洗手即可。”用酒精把外包裝全部噴一遍比較浪費,如果非要去噴,也可以。但是,這種噴的價值是極低的,只能算是尋求心理安慰。

1.5米就是安全距離嗎?

還是佩戴口罩最安全

張文宏表示,研究發現,人與人互相說話時,唾沫噴出的飛沫可以到達6米。但為什麼會有1.5米是安全距離這一說法呢?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交流都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1.5米的間隔距離是安全的。

因此,正常接觸時,人與人之間如果間隔1.5米左右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吵架、衝著對方大聲喊叫等,這個安全距離也就不再安全了,並且風險還是極大的。

保持社交距離是最有效的抗疫措施

張文宏指出,目前各個國家所採取的策略是一樣的,保持社交距離是所有的抗疫措施裡面最有效的方法。他表示,大多數感染新冠肺炎的人都是由於聚會造成的。國外在新冠肺炎爆發以後,老年人在家裡面待得住,年輕人還在外面聚會、聊天、吃飯。病毒感染,絕不會因為年輕還是年老就有所選擇。

乘坐飛機時

要“防火防盜防隔壁鄰居”

“在乘飛機的時候也要防火防盜防隔壁鄰居。”張文宏教授提醒大家,乘坐飛機也不能排除在飛機上被身邊人所感染,這個風險依然是存在的。

所以首先還是要加強個人防護,不要忘記佩戴口罩,且儘量不要摘下。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條件允許時,儘量和其他旅客分散坐、隔出空位;兩個人講話,至少要有一個人是戴口罩的,並且不能同時摘下口罩吃飯,同時吃飯,風險極高。從國外回國,飛行時間較長,一定要吃東西,增強個人抵抗力。可以帶點牛肉乾作為零食。

為什麼海內外在戴口罩問題上

出現巨大差異?

張文宏強調,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是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

在東亞地區,像日本,沒有疫情的時候,人們也戴口罩,可能為了防過敏。在香港,平時也會看到很多人戴口罩。在一些擁擠的大城市,人們都喜歡戴口罩。戴口罩,一是防疫,另外是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習慣一直被東亞的一些地區所接受。

但是,在歐洲,人們見面是非常熱烈的,有親吻禮,有貼面禮等,戴著口罩進行親密的社交,被他們認為是不禮貌並且不能忍受的。

其次,這種現象與戴口罩對防疫的效率有關。

如果一個地方生病的人是少數,戴口罩防疫的效率是極低的,還會造成大量的口罩稀缺,讓該戴的人戴不上,比如病人、醫生都沒有充足的口罩戴,應該防的人沒有被防,不需要防的人亂防。

如果人群中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比例增高,那麼戴口罩對防疫的效率也隨之提高,支持戴口罩的會多起來。

張文宏舉例解釋,“比如本來在一萬個人當中碰到新冠肺炎病毒的人只有萬分之一,突然變成了萬分之一百,意味著戴口罩預防的效率就從萬分之一到了萬分之一百,提高了一百倍。如果提高了一百倍,僅僅是戴個口罩就可以做到,人們自然會更加支持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