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因是什么?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或脑梗塞。

  脑细胞从血液中获得氧气和营养,如果脑部血管堵塞,血流不畅,血液就会供应不够。这样,脑细胞会陷入氧气不足、营养不良的状态,就会产生局部性病变。"缺"表示"空"、"不充分",缺血性脑卒中正是"血液不足引起的脑卒中"。

  脑梗死是脑缺血引起的部分脑细胞死亡的状态,如果血管堵塞是暂时性的,血流会很快恢复流动,这种情况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以,TIA患者肢体麻木等症状也会在24小时内消失。

肢体无力很快就恢复了,还需要重视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被称为"微型卒中",症状与脑卒中相似,但持续时间短(常常为十几分钟,多在一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并且不留后遗症。TIA是缺血型脑卒中发生的前兆,约1/3的TIA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脑卒中,不 容小觑。

  发生过TIA的人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是没发生过TIA的人的10倍。不能因为症状很快消失就轻视,必须采取措施,查找原因,预防脑梗死。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是血液里的脂肪成分如胆固醇等附着在血管内壁上面,从而使血管壁变厚变硬的现象。如果把血管看成是水管的话,那么内侧附着锈迹或者水垢,就是我们所说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老化现象的一种,不能避免,但是有时会超前老化。动脉硬化发展的结果就是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血管闭塞。动脉硬化的血管容易受伤,而受伤的血管壁更加容易形成血栓,最终堵塞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