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根脉魂是什么?

小益鸟康乐韧挣


《道德经》的根脉魂是哲学思想,是对事物观察认知的一种工具。它的许多话是被后人过度解读了,已放弃了一种哲学工具作用,沦落为一种教条主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被捧上天的一句教条。“道可道,名可名”做为一种哲学工具,同样是可解读“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解读老子在那个时代为统治阶级鼓吹“天生论”呢?现代鼓吹这一教条的人多多少少也带有他自身阶层的优越感,只是不宣示与人罢了。

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哲学工具解读《道德经》便是其“根脉魂”,也可以解读:“道德经”的道可以是道,但这里的“道”不是常规的“道”,可以“道”生“道”的,由此可理解世间万物本质。“道德经”的名,可以是名,但这里的“名”不是常规“名”词,它是世间的真理,不要被表象迷惑。的确,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已将《道德经》回归哲学工具方法论,现今又有人隐匿目地古为今用。


远方亮剑


《人类思想的珠峰:道学》

【一点倡议】西方曾称,中国无哲学。可数千年来,唯一延锦未断的中华民族,竟无哲学?此说显无道理,或属短视。“哲学”这一概念,源自西方的话语,东方和西方在其涵义的理解和诠释上,差异明显。可以共识的一点,是将哲学视为智慧之学。而中华民族智慧之学的大成者,自然当属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这无疑等观于西方的哲学。老子是中华民族最高境界的哲人,其《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最高集成。可是,不知为何,国人多称其为道家,甚至常与道教混同,实觉此等名义并非最佳之命名。故而,本人多年来一直尊称为其为“道学”,或“中国道学”,这样可以区别于西方的“哲学”,亦可体现中国文化之特色与特征。事实上,西方很多的哲学家,很早就从“道学”中启智获益,视其为哲学之先哲。在此之倡议,认同者随缘,共举为是。

第一,论道学之根,根在“天人合一”。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其影响最深、最远、最伟大的哲人,其道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他的影响触及到全世界。有一说法,《道德经》在全世界的发行印量排行第二,仅次于《圣经》。《纽约时报》曾列出全世界古今最有影响力的十位作家,老子居于首位。道学的影响力是触及全人类的。

“天人合一”的道学思想,视“天”为“道”,视天与人的和合为“真理”、“法则”,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思维,而且是一种天然的状态、自然的规律。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思维就是道学的根,也是植造和滋润中华文化的根。

第二,论道学之脉,脉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不论如何演化,其中都存有最原始的“道”,道是万物存在以及运行的根本逻辑。此逻辑便是道学所论之脉。

老子的道学作为一种思想和思维,具有放之四海而通世共运的意义,对于人类文化交流、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命运共同体、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乃至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精神与物质的辨证交互作用、人体潜能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永远是一个参照系,都将旷日持久的发挥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第三,论道学之魂,魂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老子论述的中心思想,并贯穿于整个道学的内涵之中。这句话位于《道德经》的开篇,居于第一章之首,而以后的所有的章节几乎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而进行的纵横交织的论述。

中国古今有见识的学者,都断言中国文化的根是道学。《抱朴子》直言:“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学者王西平先生在《老子辨正》一书写道:“老子关于道的理论,其预见性、概括性、客观性、科学性是无与伦比的。”而恰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开篇之首言,成为千百年来乃至于今,人言人殊、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悟之有悟的超然命题。可这正是道学之睿睿大智的中国式表达,每一位阅读者、学习者、践行者,都会驰骋八荒,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就是老子的智和道学的魂。


银河道士


道德经的根脉魂:

一是古之三易是道德经根,老子作为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员,应该学习过帝王专用藏书,如归藏易、连山易、周易等易学经典,而后在古易学的基础上,著道德经,所以说,古易学是其根。

二是道法自然,无为之治是道德经的脉。九九八十一章,大多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要遵循事物的本来规律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治理天下,反对人为的过度干扰。

三是求真求存为道德经的魂。老子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的危机,不然,他也不会放弃一切,西出函谷关,驾青牛而不知所终,人类的代偿性递增和存在度递减这一规律,是单向不循环的,老子试图将人道上升到天道地道这一宇宙高度,来尽量减缓人类走向毁灭的进程,所以说求真求存是道德经的魂~~~






天元yimin


《道德经》中的“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表达宇宙本原与自然规律的范畴。“道”字的原本意义是指人行走的路径,后来引申为一种抽象的含义,用来表达道理,道义,在“道德经”里,“道”是一个核心性的概念。基本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宇宙本原的“道”,一种是作为自然规律的“道”。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意思是天地之间静时无声无息,动则孕生万物。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道”是万物的起源,各种生物失去它就今死去,得到它就会生存。做事若违背它就会失败,顺应它便会成功,所以,圣人对于“道”的存在是非常尊奉的。


用户言午泽群


《道德经》之魂,就应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及“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及“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及“为无为,则无不治。”及“我无为而民自化。”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以及“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正因此,老子希望人类社会能高扬起“尊道贵德”的大旗,及“唯道是从”地以道无为法治的模式与立契治天下,而不主观有为地瞎掰乱折腾,这样就能够“道者同于道”地促使社会自正自化得向前发展与进步。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之魂,也是其宗旨与精髓。

由此可见,老子《道德经》绝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是消极避世与反文明反社会的学说,相反它则是一本积极救世与治世的宝典。

更毋庸置疑的是:老子学说必能与天地同德及与日月同辉地造福全人类!


有德司契


《道德经》是春秋时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学说精华揭示了世界的本源问题,用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纵观《道德经》全书,其根脉魂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

 自然之道是老子的思想核心之一。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阐述了宇宙的属性和天地间的真理,即万事万物都遵循“道”的自然规律,不可强行改变,也不主宰万物。在做事上讲究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强行改变别人的意志,也不干扰事情发展的趋势,进而将自然之道引申为顺势而为,为人做事要因势利导,在生活上讲究亲近自然。

二、清静

 淡泊名利、追求清静是老子的一大主张。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我们只有做到清静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如果做事百般浮躁,什么事也做不成。 清静是最好的法宝,唯有静能制动,做到“致虚”,才能“守静”。老子为了让弟子在大道与欲望面前意志坚定,还著有《清静经》。 三、无为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的又一核心思想。

老子认为,有“道”的存在,万事万物自然在既定的轨迹上发展,自己不必多加干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而且自己也要效法天道,顺应自然,化有为为无为,这就是无为。

老子主张的治国之道就是“无为而治”,老子强调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为而无不为”,即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 老子讲究顺应大势而为,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其他为了一己私心而做的事坚决不做,这便是无为而治。

总之:《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许多人生哲理等待着我们探寻,其中自然之道、清静之道和无为之道是道教三大核心思想,也是《道德经》的根脉魂。





草原文化站


《道德经》的根脉魂是它的存在,不需要去诠释它的意义,也没有人可以诠释出它的魂,如果你真想去了解它,你自然就会有你的那个根脉魂。



荟文堂主


个人认为:就是阴阳总结就是道和德,之前不叫道德经是后人改的也是先贤的一个总结


文神爺


道德经的脉是变化发展!


骨头无畏牛刀


《道德经》由《道经》和《德经》组成。

其根是民,脉是道,魂是德。

立足于民,遵循大道,即客观规律,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