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名震三国,却为何被曹操无视?你看看曹操是怎么评价法正的

三国时期的曹操,对人才的点评和解读非常精准,比如跟郭嘉谈论完毕后,便脱口而出:能让我成就大业的,就是此人!而对于曹魏集团之外的重量级人物,曹操也经常给予评价。比如说马超是:马儿不死,我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意思其实有两个,第一个是赞美马超勇猛!第二个就是:道出了自己跟马超之间的矛盾没法调和,因为曹操杀了马超的老爸马腾。

但让人奇怪的是,曹操对蜀汉集团的重要人物诸葛亮,却从来没有点评过一句,无视诸葛亮一般。莫非诸葛亮的级别不够?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了诸葛亮的三国,就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三国。其实,若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

第一个方面: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诸葛亮是公元207年,27岁时被刘备请出来的。这一年发生的大事还有,曹操为扫灭袁绍最后的势力而远征乌桓,手下第一谋士郭嘉,便在此刻去世。同时在这一年,去世的还有曹冲,而刘禅却是在这一年出生!也正是因郭嘉死后,诸葛亮才被刘备请出,所以便产生了一句三国名言: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其实说得就是这件事,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玄机",也不是诸葛亮怕郭嘉,这句话无非是表达一下对两人的敬意,并惋惜两人没有同台竞技,使后人错过了观赏龙虎斗。

恐怕正因如此,在《三国演义》中,才狠狠地黑了一把周瑜,让周瑜跟诸葛亮龙争虎斗一番,弥补一下郭嘉早逝的遗憾,毕竟,魏、蜀、吴,三国中,最有智谋的其实便是这三人。所以若真想搞什么玄机,那这一年聪明绝顶的曹冲死了,而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却出生了,是不是也就可以说:曹冲不死,刘禅不生呢?但毫无疑问,郭嘉的死对曹操的打击很大。

在赤壁战败后,曹操公开哭郭嘉,认为赤壁之败的一大原因,便是郭嘉死了。而此刻的诸葛亮,还没有展现出其惊人的才华,可以说毫无建树。这种情况下,对曹操来言他如何点评?若曹操真要点评,那参照物必是郭嘉!因为曹操军事上最倚重郭嘉,而刘备却称得到诸葛亮后是如鱼得水,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是不能乱说诸葛亮的,只能是继续观察,但并不代表曹操没注意过诸葛亮。

第二个方面:曹操跟诸葛亮之间的恩仇!曹操跟诸葛亮之间有恩仇吗?虽史书上未明确记载,但却留下了相关线索。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珪,母亲叫章氏,在诸葛亮很小时,诸葛亮的母亲便去世了,诸葛珪便又娶一位老婆,当诸葛亮的继母。哪料不久后,诸葛珪也去世,从此诸葛亮兄弟就靠叔父诸葛玄照顾。

在曹操第二次征讨徐州时,曾一度连下瑯琊国(诸葛亮居住地)的五座城池,而不久后诸葛玄便带着诸葛亮兄弟离开家乡,投奔了袁术做了豫章郡太守!所以谁说曹操跟诸葛亮没有恩仇?曹操大军征讨徐州时,最低限度也是搅乱了诸葛亮少年时的生活,使他对曹操没有啥好印象,因为最初时曹操的士兵军纪也很差,这是那个乱世注定的。

故而,从刘备请出诸葛亮,到曹操发动赤壁之战,这有一年多的时间,曹操必会知道刘备身边有了诸葛亮,也必会搜集诸葛亮的相关信息,这是必然的事情!自然也就能知道,自己当年征徐州时,曾折腾过诸葛亮的家乡,是存在着私人恩仇的!这种情况下也就注定了,曹操更会对诸葛亮谨言慎行了。

第三个方面:对法正的超高评价!曹操对于刘备身边的几大智囊中,只留下了对法正的一句超高评价!当时,正是曹操跟刘备展开汉中大战时,听闻刘备在法正的谋划下,用黄忠斩杀了夏侯渊。曹操便说出了这句话: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其中"奸雄",字面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奸诈奇才"的意思。故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曹操把几乎天下的智谋奇才人士,都收入囊中为我效力,可就漏掉了法正!那么法正是一位什么样的奇才呢?是优缺点异常明显。

法正在辅佐刘备得了西川后,就开始对当年对自己不恭敬或有仇的人,展开全面报复,以至于这事都惊动了诸葛亮,人们纷纷请诸葛亮出来制约一下法正。但诸葛亮却告诉这些人,法正对刘备有多重要,你们就别瞎叽歪了。由此可见,曹操喜欢的真正奇才是什么样子,就是如法正这般。比如郭嘉,陈群就多次向曹操告状,郭嘉为人不治行检。曹操却不理这岔!

故而从曹操超高评价法正的这句话便可分析出,曹操之所以对诸葛亮无视,不点评一个字,恐怕就三个字"不喜欢"。因为曹操喜欢有才华,有个性的人(关羽也是一例)!而诸葛亮有才华,但个性根本不突出,故而曹操只能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