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第一个提出招安的是谁?又为何第一个反对招安?

静心堂主人9


梁山好汉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是武松。但是,武松从来就没有反对过招安,梁山上也没有谁不赞同招安,说武松第一个反对招安,不是《水浒传》的故事。

武松是什么时候提出招安的

在“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这回书中,武松提出了招安。当时,宋江在孔明、孔亮兄弟庄上偶遇前往二龙山投奔鲁智深的武行者,兄弟两人在庄上住了住了两日,便要各奔前程。宋江对武松依依难舍,便邀请他一同去清风寨花荣那里。

武松说: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往。

武松深知,自己的罪孽太大,即便是朝廷大赦天下,恐怕都得不到宽恕。所以,只有投奔二龙山落草了。宋江要去的地方是清风寨,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堡寨,属于官府驻军的“镇”一类的基层军事单位。武松明白,宋江的罪行并不重,还可以重新做人,自己却已经是头陀了。两人此时已不能同道了,所以,武松继续说:

路上被人设疑,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

武松这么讲是有道理的,宋江对他情深义重,两人知根知底,宋江肯定不会出卖于他。即便是连累到公明哥哥,也是拜过天地的结义兄弟,同生共死,感情上过得去。花荣就不同了,未知心腹,即便不会为难自己,但若连累到花知寨,情理上是讲不过去的。

武二郎心思缜密,讲得入情入理,回绝了宋江的一番依恋之情。但武二郎也是有情有义的好汉,为报答宋江的这份情谊,也表达了对宋江不舍,说了一番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话:

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这就是《水浒传》第一次出现的“招安”二字,竟然是由武松提出来的。

武松为什么要提出招安

很清楚,武松想招安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希望通过上山落草,暂时躲避官府追查。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都监府,欠下了十几条人命,是不赦的弥天大罪。武松也自知罪行得不到宽宥,除了落草为寇,天底下已无容身之地。

做了强盗,便有机会得到朝廷招安,这是北宋晚期的一种普遍现象。很多有反意,或者饥民流民在走投无路之时,便作乱,聚集乱民扰乱朝野,祸及百姓。所以,这个时期“盗贼蜂拥”。对待这样的乱民,朝廷的政策就是招安。

通过招安,不仅可以洗白自己,还能得到朝廷的封赏。有时候,竟然可以跟官府勾结,草寇发强盗财,官吏发剿匪财。《水浒传》中有多处这样的情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朱仝纵盗。别把这个行为看作是“义气”,朱仝放晁盖是有条件的,也是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属于官匪勾结。

武松所言,并非心血来潮,一个底层人物都知道朝廷有这个好政策,可见,当时“造反—招安”确实是一条谋生之路。武松知道造反可以得到招安,也就能够实现第二个目标,与宋江再相见。

武松为什么反对招安

因为《水浒传》被篡改了,所以,武松便反对招安了。

贯华堂本《水浒传》只残存前七十回,梁山泊排了座次,卢俊义做完恶梦便没有下文了,何来武松反对招安?

虽然,容与堂本号称比较完整的《水浒传》,但也是经过拼凑出来的。七十回后的故事,基本上是后人加的。有时读书,比较恨金圣叹。但他也只是对贯华堂本进行删改和腰斩,做事做到明处,也是一条汉子。

容与堂本的删改加塞做得比金圣叹还要过份,如今还在被不断的删改,七十回后的故事就没有一个是真的。别的暂且不论,就说说武松第一个反对招安这件事。

故事出现在第七十一回(容与堂本)“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好汉排座次”。这一回,明显有被人加塞的痕迹,包括武松反对招安这件事。

理一理这一回的文本逻辑,看看武松是受了谁的指使,跳出来反对招安的。

这回书的回目就有问题,另一个删改得更厉害的版本的回目是这样的: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对仗关系都没搞明白,删改的痕迹太重了。

武松反对招安,原来是续书和篡改者所指使。

删改原著抹黑武松

这回书先写梁山好汉排完座次后,宋江拣了吉日良时,焚一炉香,鸣鼓聚众,都到堂上。宋江对众道:

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星地曜相会,必须对天盟誓,各无异心,死生相托,患难相扶,一同保国安民。

宋江这番话非常明确的宣布了梁山泊今后的行动纲领,就是“保国安民”,不再做强盗。听了宋江的话,“众皆大喜”。这个“众”肯定包括武松。

接着,梁山泊一百单八个好汉各自拈香,一同发誓。誓言的主要内容是:

但愿共存忠义於心,同著功勋於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

从此,“替天行道”正式确立为梁山宗旨,以招安来实现“著功勋於国,保境安民”的目标。先且不论宋江及梁山这个宗旨是否正确,也把宋江的招安是否应当等搁置一边不论,梁山上所有的人都发誓了,难道不包括武松吗?

然而,这段故事之后,便写梁山不再袭扰州府,而是打家劫舍,干起了草寇的勾当。文风开始陡转,施耐庵的创作意图逐渐被抹掉。更为奇葩的是,好汉们发誓不久,书中便来了一段“菊花之会”。

“菊花之会”发生在这一年的重阳节,宋江摆酒与山寨头领一同庆贺。席间,宋江乘兴填了一首词:《满江红·喜遇重阳》。宋江很得意这首词,便叫乐和来唱给大伙听。当乐和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叫嚷完,李逵也跳出来踢翻酒桌,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这就是武松第一个反对招安的过程与出处。是真的吗?

武松第一个提出招安,却又第一个反对招安,武二爷被人换脑子了吧。刚刚发完誓,要替天行道,武松便反水,把武二爷当做出尔反尔的小人了吧。梁山之上,赞同招安的人不在少数,武松却视而不见,说出“冷了弟兄们的心”,这也太弱化了武都头的智商了吧。武松可是心思极为缜密之人,岂能说出这等不着边际的话?梁山所有兄弟却是刚刚发过誓的,武松不在场?

“菊花之会”涉嫌伪造

文风不对,各种版本回目不同,这是作伪的一大痕迹。武松出尔反尔,施耐庵不会顾头不顾尾,自相矛盾的来这么一处闹剧。

民国学者唐圭璋编纂《全宋词》,收录了宋江两首。这两首词分别是浔阳楼题写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在李师师家留下的《念奴娇·天南地北》。这首《满江红·喜遇重阳》,与后来佂辽凯旋时的《减字解连环·楚天空阔》都没有收录,为什么?理由很简单,这两首词原本就不在书中。

如此,就有一个疑问。即便是宋江搞了个“菊花之会”,恐怕也没有填词,没有填词,便没有乐和唱词,没有乐和唱词,便没有武松的反对招安。甚至,这个“菊花之会”也不是原著就有的,涉嫌伪造。

后面那首词大概也是后来的文人加进去的,包括佂辽的事情是否真有,或者是否如《征四寇》写的那样,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佂田虎剿王庆已被证实,是明代中晚期时,书商联合文人加塞进去的。

施耐庵作《水浒传》大致依据历史线索,是一部“评议前王并后帝”的大著作。那么,征方腊应当在佂辽之前,先打方腊(宣和三年),再打辽国(宣和七年),辽国灭亡在方腊被剿之后。而且,灭辽国的是金国,不是北宋,更不可能是宋江。

北宋打辽国是导致亡国的重大历史失误,怎么写成了截然相反的故事呢?施耐庵在原著中,明确是抨击北宋王朝的,何以到了续书便反其意而把北宋灭亡的失误,写成了可以歌功颂德的伟大胜利呢?

武松反对招安,纯属胡编乱造,不足为信!


绿野萍踪01


我认为,《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肯定是宋江,而武松当时只不过是为了敷衍宋江,顺着他的意第一个说出来的罢了。



在《水浒传》中,“招安”一词最早出现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祐。若如此行,不可苦谏。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这是武松与宋江第二次会面又面临分别时说的话,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小旋风”柴进的家中。



当时,宋江由于“坐楼杀惜”逃到了柴进的庄上避难,恰好遇到了也在此处隐藏的武松,惊为天人,由此两人认识。

宋江对于武松,是超出一般的喜爱和欣赏,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把柴进的家当做了自己的主场,尽情款待武松。

当下宋江看了武松这表人物,心中甚喜……宋江听了大喜,当夜饮至三更。酒罢,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过了数日,宋江将出些银两来,与武松做衣裳……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三个人饮了几杯,看看红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将晚,哥哥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宋江大喜,武松纳头拜了四拜。

可以说两人就是形影不离啊,都住到一起了嘛!

我们知道,《水浒传》中到处都是施公草蛇灰线之笔,那么分析一下,为什么宋江这么待见武松呢?

肯定是他看出武松是个不一般的人才啊,所以才会如此礼贤下士。

他每天“带挈”武松饮酒期间,晚上睡觉之前,肯定会聊天吧!

那他们会聊些什么内容呢?

我想,除了互吹一下江湖上杀人越货的勾当,肯定就是谈理想,论人生了!

武松虽然心思缜密,但他认识宋江之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三观。要么也不会总干那些没谱的事,最后让他哥哥顶缸。

那么,此时宋江就会充当他的人生导师,精神教父的角色了。

给他谈人情世故,帮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他说光这样稀里糊涂瞎混是不行的,没前途。封妻荫子才是正路,即使不慎误入歧途,一时落草为寇,也要想着招安才是正道。

因为宋江自身很有说服力,那是江湖上人人见了都会“纳头便拜”的及时雨啊!所以宋江的这些灌输,武松是会信服的。

就拿眼前的事来说吧!宋江到来之前,自己在柴进庄上形同过街的老鼠一样,遭人痛恨。

而人家宋江来了,柴进和皇帝一样对待,不服行吗?

经过这番遭遇,武松已经被宋江成功洗脑了。

所以,他从柴进庄上出去以后,再也不是那种二愣子的做派,成了一个说话办事得体,干练的体面人了。不信看看他打虎后在阳谷县的公堂上怎么说的,做的就会明白。

所以说,归根结底,招安的这种思想肯定是宋江给他灌输进头脑中的。

当他在孔家庄第二次遇到宋江时,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同时,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血检鸳鸯楼”后,武松心中清楚,在“血检鸳鸯楼”后,自己等于已经和大宋朝廷结下了死仇,而且在这种体制下,不可能化解。

可是,在这种情形下遇到宋江,他也不想再引起没有意义的争论,就口是心非地顺着宋江的意思说了“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这样违心的话。

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此时说,就是要铁了心的落草为寇,和大宋朝廷干到底,势必又会引来宋江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叽叽歪歪的,受不了啊!

不如说个谎言,两人利利索索的分开,自己尽快投奔二龙山。

而到了菊花大会上,武松第一个站起来公开怼宋江的招安路线。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这并不矛盾,因为这才是他一直以来的真实立场。


田获三狐


再水浒传原著中,武松醉大孔亮后,宋江因怒杀阎婆惜,逃亡避难在孔家庄巧遇武松。刚好武松也因血贱鸳鸯楼时杀死张督监满门后,在孙二娘的劝说下,给他改了个头陀,准备去二龙山避祸。两人畅谈兄弟之情,武松当时就对宋江说了:若兄弟不死,异日受了招安,却来寻兄长。这在书中,第一次提到了招安。可梁山好的一百零八排名大聚义后,宋江召开一个菊花会,写了个菊花诗词,最后就是:望天王,早招安,心方足!武松当时就发作起来,大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可,为什么,武松会第一个提出招安,而又第一个反对招安呢?因为,没有谁天生想被人当作强盗和贼寇看待的,虽然,武松自己犯了十几条人命的弥天大罪,可,他还对当时的封建王朝抱有希望的,自己名满江湖一身的本事,也想为国出力。去了二龙山后,前有鲁智深,后有青面兽,两人都是从官到寇的经历,武松肯定都知道的,就是在二龙山受了鲁智深的熏陶,才使武松最终放弃了对朝廷的最后一丝幻想。


静心堂主人9


我是烟霄微月。

武松,水浒传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也是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物,但到真正要招安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反对招安的人物。

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武松什么时候有招安的想法的?

原著第三十二回有提到过。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设疑,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这时候的武松已经是代罪之身,他接下来的去处是去二龙山落草为寇。

他为什么想到招安?

他这辈子生涯开始的地方是什么?

是景阳冈上打虎事迹,他被称为打虎英雄,不但如此,他还被封为了阳谷县步兵都头。

在自家门口做一个官员,那岂不是刚刚好的嘛?

如果没有西门庆的出现,我估计武松的日子就是这样的。

他没什么大文化,但却有一身好武功。

他偶然打虎成了自家县城的大英雄,他成了一名都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可以将这份职业干到老,干到退休。

但世事难料,西门庆的出现搅乱了这一切,西门庆杀了他的大哥,他要给自己大哥报仇。

他讲义气,他文化不高,但却心存正义公道,自家大哥被西门庆杀了以后,他去官府告西门庆,但知县已被收买,他无可奈何。

好吧,既然被收买了,只能按照我自己的方法执行了。

在杀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前,他叫了仵作等人,还专门写了证词。

只见武松左手拿住嫂嫂,右手指定王婆,四家邻舍惊得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都面面厮觑,不敢做声。武松道:“高邻休怪,不必吃惊。武松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若有一位先走的,武松翻过脸来休怪。教他先吃我五七刀了去,武二便偿他命也不妨。”众邻舍俱目瞪口呆,再不敢动。

 那妇人惊得魂魄都没了,只得从实招说:将那时放帘子,因打着西门庆起,并做衣裳,入马通奸,一一地说。次后来怎生踢了武大,因何设计下药,王婆怎地教唆拨置,从头至尾,说了一遍。武松叫他说一句,却叫胡正卿写一句。王婆道:“咬虫,你先招了,我如何赖得过,只苦了老身!”王婆也只得招认了。把这婆子口词,也叫胡正卿写了。从头至尾,都说在上面。叫他两个都点指画了字,就叫四家邻舍书了名,也画了字。

看到没有,他杀之前可是将这些事情调查的一清二楚的。在他杀完以后,武松也没有逃跑,而是带着人证物证去自首去了。

后来,他遇到了张青夫妻两,他们原本想让武松跟他们一样,落草为寇,杀了押送武松的两个小差,但被武松给拒绝了。

后来,武松遇到了施恩,帮助他夺回了快活林,而自己也得罪了蒋门神。

自己得罪了蒋门神,却受到张团练的照顾,张团练对武松承诺了许多好处,还跟武松安排了一个老婆,武松以为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自己忍辱负重这么久,始终没有错,自己是对的。

然而呢?

这个张团练跟蒋门神是一伙的,他们的目的是要杀死武松。

哈哈哈哈。

武松心中狂笑,是悲哀的笑,是自嘲的笑。

为什么?

我要当个好人,我不想杀人。

可你们却又要逼我杀人!

为什么啊!

武松受够了,他认了。

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并且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告诉人们,这一切都是我武松做的!敢作敢当!

而上了梁山之后,他又为什么反对招安呢?

当宋江做出《满江红》来表达自己对招安的喜悦,而武松公然反对时,宋江质问武松何出此言,鲁智深出来说:“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从鲁智深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武松早就看透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所以对朝廷早就失去了信心,所以反对了招安。

后来,鲁智深死后,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照顾林冲,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

我呸!宋江!




烟霄微月


、关于接受招安的相关原文如下:

“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数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赍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宋江号令已罢,着落裴宣、萧让,照数上名。号令一下,三军各各自去商议。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


小小的靓鱼


武松,首先提出招安,巴结领导,风向不对,第一个反对招安,寻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