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看过《资治通鉴》这本书?有没有人喜欢这本书?

寒松722


《资治通鉴》开篇臣光有云:“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司马光这一开头及其精炼的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礼教关系,若要想深细的了解《资治通鉴》,首先就要在这一句话上深深的思考。

《资治通鉴》这本书不单单是一部史学的佳作,它更多的是在历史的记述中深深的给我们传达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政治的绝对倾向,国家中央集权的统治脉络,那是根深蒂固的,是时代不可磨灭的!

 为什么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会是这样?为什么历史上的各种人物虽然轮番登场,但是开始,过程,结果都极其的相似?

 首先,这离不开“儒”学,而这里的儒学并不是当年孔子一以贯之的“仁”!而是融入了法家,道家,佛家以及当年董仲舒对儒家文化的三纲五常的总结,最终把一种文化类的学术思想变成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要求,统治手段,深深的渗入到了几千的社会之中。

 其次,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礼,分,名在整个封建社会的重要性,换言之就是阶层统治的分化和不可逾越的特性。只有让人们固定在特有的阶层中才会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层层分离的封建社会架构,才能使得统治以及国家得到相对的稳定。

 最后,司马光对历史上每一件事情的描述,以及对人物隐形的评价,依然是完全遵循着以上所有的社会价值的衡量标准。

 可能在今天看来这也许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表现形式,司马光的评价也过于固化。但放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这可能是极其大成的管理模式,而司马光在那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有超越思想意识的突破。国家君主需要一种这样的方法挽狂澜于既倒!

 总而言之《资治通鉴》是继《史记》之后的鸿篇巨作,是历史的一面照妖镜,我们都应该去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


人间丹书


系统地读《资治通鉴》是在2014年,前一年本人刚获凤凰网2013年十大文化历史博主的荣誉,虽然在以前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已经读过二十六史中的足本和选本,蔡东蕃先生的12本《历代通俗演义》也看了两遍,但仍觉对中国历史的总体把握不够,于是开始苦读中华书局的18本《资治通鉴》,结果一读进去就被完全迷住了。那精湛优美的文字,对历代王朝兴衰得失的精彩演绎,既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的历史评论,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读史之乐。那大半年时间,我几乎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了,一回到家就读,晚上失眠开灯继续读,高考完后的近三个月时间更是夜以继日地读。对那些英雄圣哲的纵横捭阖精彩人生,我是击节赞赏,对末路王朝末世人物的悲剧人生,我是仰天长叹。

读完司马温公的这套《通鉴》,我又买来读了浙江吴海京先生积十年之功写成的六大本《资治通鉴续纪》。为了加深理解,我又读明末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对中国历史的把握这才有了点小小的底气。

到了第二遍读时,我又买来线装书局的20本《资治通鉴》,这套书的优点是注释非常详细,再参考着读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清人王鸣盛说得好,《资治通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当然,本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民间业余治史者,能让读史延长我的精神生命,此愿足矣!

(下图是本人藏有的有关《通鉴》的几种书籍)



王贵成


不太喜欢。司马光偏见太多。批判秦始皇,抨击“暴秦”。然而,统一中国,才真正打翻那些古来的独立诸侯国,建立统一的基础,之后列朝都是继承这一传统。列国千百年独立,不就成四分五裂的欧洲了吗?

贬低汉武帝。汉武帝真正建立的华夏威严。软弱苟安的宋人看不起汉朝。却没想到宋朝的结局是极为屈辱的。

贬低改革派,称为乱党。对宦官专权的态度极为暧昧。

华夷之辩,这方面观念淡薄。对北虏(辽)态度暧昧。对儿皇帝没有批判。对西晋末年乱世里的虏酋态度暧昧。

对刘邦和刘秀的描写,过于天命。当然,可能史料便是如此。

其他的,编年史本身的问题,就是事件的持续发展变化,记述非常凌乱。大约要参考《纪事本末》之类。

《资治通鉴》还算翔实。但也算不上神书。


伤心渊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就是家喻户晓砸缸救人的神童主人公)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前后历时19年才完成。书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00多年的历史。

史上有名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宋神宗对此书的评价。全书分294卷,约300多万字。毛主席竟先后批注了十七遍,伟人就是伟人。



金真文化2


真正严谨历史的人,前四史和资治通鉴是必读的,但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看它要对照历史年代表,不然现代的人不习惯。 24史良莠不齐,唯独资治通鉴从战国到宋,权威而详尽地写下了宋以前的历史,基本再补一个史记,中国宋以前古代史就系统了。


资治通鉴文采也不错,不像后汉书词汇经常偏僻不好栋。 如果觉得不好懂,可以先看张居正给万历小皇帝教学的,白话说明的资治通鉴,或者柏杨等白话资治通鉴。


我以为,对历史感兴趣的,是必读的。


青涩老男人


想了解未来吗?想知道现在处于一个阶段吗?想知道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吗?此书会告诉你的


一点浩然气180


据说:毛主席通读《资治通鉴》达十二遍。不读《资治通鉴》,如何知治大国如烹小鲜?


村夫196903617


非常好看的书,尤其描写汉宣帝与赵充国关于定羌的来回奏对,非常精彩,当故事书看就可以了


象一把刀子451


一直翻看中华书局的中华国学文库版《资治通鉴》简体横排,原文加胡三省的注。


占愚堂堂主


读过三遍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