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有哪些描写桃花的好诗?

天中照心


【作者】崔护 【朝代】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相对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伟刘禹锡而言,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庆幸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小诗人,写了一首诗,让他的名字和前面几位一样,得以流传千古。桃花美,人也美,桃花映人,人映桃花,那就是一副绝美的画面。可惜的是,桃花依旧在,人面何处寻,让人读罢多些遗憾与惆怅。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唐朝诗人之后,我们请出宋朝最重量级的选手苏轼苏东坡。苏东坡的这首诗也是浅显易懂,是义务教育阶段少儿必背诵的名篇之一。这首诗本来就是一首题画诗,桃花,春江,蒌蒿、芦芽,还有水中游弋的鸭子和河豚,多美美的一副春江晚景图!

桃花庵歌

【作者】唐寅 【朝代】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提起桃花,就不能不说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唐伯虎的这首桃花仙人歌,对桃花的直接描写不多,但整首诗中桃花反复出现,此诗摒弃华丽的词藻,通俗易懂,全篇通俗如白话,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不可多得的歌行佳篇。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表达了作者淡泊功名、归隐山林、不受世俗所绊,追求闲适生活的人生哲学。


张家公子名无忌


古人描写桃花的诗有很多,在不同意境或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寓意。分别代表着春天、爱情、长寿、美好生活、弟子等。今选取代表各自不同寓意的诗来共同欣赏和学习。

一、代表春天的诗句

(一)、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三)、桃花

刘敞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四)、桃花

元慎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二、代表爱情的诗句

(一)、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二)、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桃花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四)、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三、代表长寿的诗句

(一)、桃花庵歌

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二)、燕归梁

晏殊

金鸭香炉起瑞烟。呈妙舞开筵。阳春一曲动朱弦。斟美酒、泛觥船。

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蟠桃花发一千年。祝长寿、比神仙。

(三)、仙人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四、代表美好生活的诗


(一)、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

(二)、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三)、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五、代表弟子的诗



(一)、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二)、赠崔侍郎

李白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海阳181416399


在中国古诗中,“桃花”经常入诗,也出现很多关于“桃花”的名诗名句,比如以下这六首古诗词:

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有一首诗非常有名,叫《桃夭》,收入《国风·周南》,即便是对《诗经》不熟悉的朋友,相信也是听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这首诗通过“桃花”起兴,描写了一位美丽的新娘,让人读时如见其人。

其诗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二、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很是妖艳,诗人也常以桃花比喻一位女子之美,唐代的崔护就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诗《题都城南庄》,回忆去年春日与桃花一样娇艳的美人,感伤美好不能挽留。

其诗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人们喜爱桃花,但不同诗人笔下的桃花各有其美,杜甫迁居至成都后,有过一段快乐时光,所以也就有了《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这样的轻快之作,春日里不管不顾怒放的桃花,不管深红还是浅红,都是诗人所爱。

其诗如下: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四、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宋代的汪藻也有一首成名诗作,描写春日田园风光,诗中桃花含苞欲放,如美人嫣然一笑,很是动人。

其诗如下: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五、小桃灼灼柳鬖鬖:

宋代的黄庭坚有一首词《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以盛开的桃花作为江南春色的代表,情景兼备,极具神韵。(“鬖”字意为毛垂状,普通话读[sān],《广韵》等古韵书为“蘇含切”,与南、酣等同韵。)

其词如下: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六、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正如兰花一样,也有诗人借桃花代己,比如三国时曹植就有一首诗《南国有佳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哀。

其诗如下: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以上六首古诗词,不知您是否喜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我最喜欢的有两首关于桃花的诗词。一首是唐代元稹的《桃花》,一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全诗如下:

《桃花》——唐代元稹

桃花深浅处,匀似浅深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竹枝词》——唐代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诗中常说‘佳节清明桃李开’,阳春二月寒食节,正是踏青赏花的最佳时间,到那时桃花朵朵争艳,诗意盎然。大家今天和悦享诗文去了解那些古人描写桃花的诗词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桃之夭夭》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代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唐代周朴《桃花》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元代赵孟頫《东城》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刘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妆梳。——元代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宋代严蕊《如梦令》



最后要写的就是傲世不俗的明代唐寅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钱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咲他人看不穿。

记得武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不知爱花如你,在读完这首明艳清雅而又不落俗套的《桃花庵歌》,可有‘醉卧花间’的冲动呢?


悦享诗文


古诗中有很多有关桃花🌸的诗,而且都写得好美的,那些有名的诗人“李白~杜甫~韦应物……”都写过桃花🌸诗,看各人的兴趣去选择来读了。

在南方,立春过后,桃树枝头的蓓蕾在春风里被惊醒了,东一枝西一枝在柔柔的春风中欢快地摇曳着,那些嫣然微笑的桃花如同一只花蝴蝶翩翩起舞,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



最为大家熟悉的也许就是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些桃花🌸诗都很美,都喜欢,我就说说我欣赏其中的一首吧。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美景诗。

这首诗描写了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对渔夫的询问,抒写了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古人心中的生活目标都是钟情青山绿水中,可又有几人能像王维~陶渊明那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摘几首桃花的诗来读读吧,写得真的不错哦!

《桃花》🌸唐~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春日》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三月桃花雨点点美如酒

醉了山醉了沟醉了溪边柳


小溪若岚


说到桃花,我们通常会想到一些词汇,比如桃花缘、桃花劫、犯桃花、水性杨花之类的,既有褒义词也有贬意词。原因是什么呢?这完全得益于古人对“桃花”的种种描写,在古典诗歌中桃花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花,而是有了生命有了色彩有了感情,变成了一种文人墨客喜欢采用的“诗歌意象”。趁着春光无限好,我们不妨走进那些诗歌,去重温那些让人心醉又心碎的桃花诗。

第一首,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首有痛感的诗

崔护,唐朝人,相之于李白、杜甫,他的名气小很多,但并不影响他的这首桃花诗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正是这首诗成就了崔护诗歌之名,让他名垂千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据说崔护那一年进京赶考,闲暇时来到城南桃花乡,因口渴难耐敲开了一所村舍的门。从而看到了门内一张让人过目难忘的脸。现如今我们叫“一见钟情”。两人一见倾心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待到第二年又到桃花盛开时,崔护金榜题名后再次来到桃花乡找寻那位女子,却被告知女子因思念崔护过度而死去。崔护于是抱着女子的寒体痛哭流涕,结果奇迹般的发生了,女子醒了过来。这个故事放在今天,我们觉得太过玄幻,感觉有编造的成份,但放在古代他却表达了人们对终成眷属这一美好愿望的心里期待。那么,这首诗是因故事而出名,还是因诗句本身出彩而出名,也许兼而有之。但我更欣赏诗句本身,我相信这首诗即使没有这个动人故事,它仍然会千古留名。因为它写出了“人面桃花美”,但转眼就“物是人已非”的生命体验。每个人都有这种人命体验,崔护一句诗切中要害,点到了“伤怀”人的心坎上,让人心隐隐作痛。

第二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首有哲理的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有学者研究大林寺的桃花为什么晚开,考证出白居易写此诗的地点在庐山。因海拔和气候的原因,才导致了桃花晚开。而我更喜欢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首诗。它表面上在写桃花,实则在写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春天”也会有早有晚,有些人少年得志,而有些人大器晚成。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人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不骄不馁,始终以一种恬淡平和的心态去认识自己,对待自己,从从容容去走好每一步的人生路。毕竟,无论桃花早开还是晚开,到最后,不过是“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的结局。此诗如果没有后面两句,含义更加积极向上,更符合现代人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思想。


第三首,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一首有色彩的诗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如今若将桃花一词用来形容女子,多半会被认为此女子作风轻浮,有水性杨花之嫌。原来一代大诗人杜甫呈如此形容过桃花。“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柳絮是颠狂的,风往哪边吹,它就往哪边去,毫无主观定力;桃花是轻薄的,风一吹就落到水面上,随水而去,连停留片刻的意思也没有,看是有情却无情。现代另有一个词叫“随波逐流”,很好地贴合了杜甫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如果桃花有认识,也许会责怪杜甫,“谁叫你把我写那样,我不过是一种平凡而普通的花而已,跟世间别的花朵并无不同”。当然这只是玩笑话,桃花并无认知,其他花也没有,它所承载的精神与品格完全是被动的、人为的,这与桃花无关。我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古人为什么偏偏选了桃花来表达轻薄,为什么不是菊花、桂花、喇叭花?也许因为桃花开得最早,在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桃花便先于其它花开了,而且往往开得满山满坡,开得轰轰烈烈,它开得不够矜持,以至于当它零落的时候,呈现出一派“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的情景,让诗人们产生感慨。


杨晓艳写作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子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古人认为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细细吟咏,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诗是生活的歌者,诗意生活,多美好呀。


再推荐五首关于桃花的经典诗词,吟诵串词:

竹外三两枝的桃花若隐若现。春风十里,门前桃花依旧,故人难寻。无主的桃花微风中绽放。几片花瓣随流水戏游鱼。春已归,落芳菲,寸阳分阴须爱惜。


YOYO天地一沙鸥


在中国文化中,各种花卉常含有不同的寓意或象征,桃花有着多种寓意,在不同意境和语境下有不同的寓意。桃花开于早春,是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桃花又象征着爱情,古人占卜说的桃花运,指爱情的机遇;花开花落,桃花又成旧时对红颜薄命的忧伤和隐喻,但桃实又寓意益寿延年;桃花又象征美好生活,陶渊明桃花源记塑造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之境,等等,因为如此,诗人和画家常以桃花做为创作题材,现选几首我比较喜欢的诗和画,共同欣赏。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風。

黄均画

唐.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鳴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陆抑非画,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長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松嵒画,

唐.王维."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夾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此为王维19岁时所作七言乐府诗之一段)
秦仲文(秦裕)画桃源图。

唐.李白."山中问答" 向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吴湖帆潘静淑夫妇作桃花流水图。

唐.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爛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功。
诸乐三画寿桃,

唐.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宋文治画,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陈之佛画春江水暖,

清.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吴昌硕画,


瀚墨寻梦


《宫词一百首》选一 王建(唐)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王建《宫词》共百首,描写宫女生活,但它也并非全属记实性质。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写出了诗情的转折。

诗上联就展开具体画面: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在桃树下,看树头桃花稀疏,觅树下满地残红。想年华逝去,伤春惜花;思红颜薄命。

诗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想到“桃花结子”。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诗人委婉表达了桃花因“结子”而自愿凋谢,并非“五更风”吹落之过。羡慕桃花尚有结子的自由,而宫女只剩一个禁锢躯壳。突出了宫女对命运的哀怨。


雾都湿气


(七律 桃园春光)

三月春光暖日浓,

桃开放蕊满枝红。

蜂飞蝶舞迷情里,

鸟语花香醉意中。

墨客挥毫寻雅韵,

游人赏景赞奇芳。

林园璀璨难观尽,

怎写江南此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