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参与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因曹操而死的有哪几位?

【核心提示】曹操与丘吉尔,一位是中国三国时期的奸雄,一位是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他们原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位人物,但今天,我们却在无意中发现,他们竟有着惊人相同的理念。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乱政,于是便有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他们分别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以及骁骑校尉曹操。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十八路诸侯是盟友。那么,在这些盟友中,最后因曹操而死的有多少呢?细看之下,答案令人惊讶。

1、袁术

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他不顾军中将士和治下百姓饥寒交迫,只顾自己奢侈荒淫,挥霍无度,终于遭到盟友孙策的叛盟和吕布、曹操的接连打击。

建安四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以前的部下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不得已之下,袁术这才想起了兄长袁绍,写信给袁绍准备将帝号归于他。

袁绍表示同意接纳,袁术于是前往青州投奔袁绍长子袁谭, 结果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六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大吼一声曰:“我袁术怎会落到今日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2、王匡

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王匡与袁绍驻军河内。董卓想要招揽袁绍和王匡,便派执金吾胡母班与大鸿胪韩融、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数位朝廷重臣携带诏书到河内郡游说。

袁绍不接受他们的游说,还让王匡把他们收押在监牢里,准备将他们公开处死。

胡母班是王匡的妹夫,便在狱中寄书给王匡,托付王匡以后要多照料自己的二位儿子(即王匡的外甥)。王匡读完胡母班的书信,抱着二位外甥痛苦一场,然后还是把胡母班与吴循、王瑰等一同斩首。

王匡斩杀妹夫胡母班,虽是奉命行事,但还是引起胡母班家人的不满。等到王匡被董卓击败逃回乡里后,胡母班的家人便趁机找到曹操,与曹操联手攻打王匡,王匡战败被杀。

3、张邈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与董卓战于汴水,被打败。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严词劝袁绍。袁绍大怒,指使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张邈因此对曹操十分感激。

初平四年,曹操准备征讨陶谦,为防不测,在出征前曹操曾吩咐其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张邈。”后来曹操征讨归来,见到张邈,两人相视握手而泣。

由此可见,张邈与曹操交往颇深。但等到曹操取得兖州后,张邈却又害怕曹操终有一天会听从袁绍之言而杀了自己。

兴平元年,张邈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趁曹操再次大举征讨陶谦之机,背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超护送张邈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术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



4、孔融

汉献帝初平元年,孔融因得罪董卓而被转为议郎,后又被举荐前往黄巾军活动最猖獗的北海郡为相。

孔融以才气出众自负,立志平定祸乱。但他志大才疏,喜好高谈阔论、标新立异,所任用的官员多数是些耍小聪明的轻浮之人,务虚不务实,为政举措大多不合时宜,故而在北海六年一直没有什么值得为人称道的成效。

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孔融败逃。不久,孔融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孔融倚仗自己的名望,屡次戏弄、嘲笑曹操,肆意抨议时政,褒贬人物,且言辞激烈,多与曹操意见不合。

建安十三年,孔融上书汉献帝提出:“应遵照古代王畿制度,京师方圆千里不可建立封国。”试图以此阻止曹操封王。

孔融此举终于惹恼了曹操,一向与孔融有矛盾的郗虑秉承曹操之意,罗织孔融罪状,并让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上奏说:“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曹操于是下令逮捕孔融,连他的妻子儿女一起处死。

5、张超

广陵太守张超,张邈之弟。初平元年正月,张超与兄长张邈会同其他诸侯参加讨伐董卓同盟,共同推荐臧洪为诸侯同盟宣誓者。

兴平元年夏,曹操讨陶谦,远征徐州。张超、张邈和陈宫共谋推戴吕布为兖州牧,攻打曹操的根据地兖州。次年,曹操回军打败吕布,张超受张邈之命护送家族至雍丘。曹操猛攻雍丘,十二月,雍丘陷落,张超及其族人全部被曹操斩杀。



6、陶谦

曹操取得兖州后,命泰山太守应劭迎接曹嵩到兖州,曹嵩于是携带大量辎重(一百余车)上路。陶谦的部将张闿当时驻守在阴平县,因贪图曹嵩的财产,就在华县与费县的交界处发动袭击,杀死曹嵩和他的小儿子曹德。

曹操因此大怒,分别于初平四年秋和兴平元年四月大举兴兵讨伐徐州,所过之处全都大肆屠戮,鸡犬不留,旧城废址不再有行人。

遭受曹操的这两次打击,陶谦忧愤难当,于兴平元年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7、马腾

相传,马腾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因其父马肃与羌女通婚,故马腾有羌族血统。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

由于朝廷黑暗,民变频频,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又用计杀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势,就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割据一方。

董卓专权时,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董卓兵败,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后来两家在钟繇、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又重归于好。

曹袁官渡决战期间,曹操拜马腾为前将军,封槐里侯,急调马腾助战。后来,马腾“自见年老,引入宿卫”,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将西部有威胁的马腾招入京做官。

马腾入朝为官,把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钟繇会同夏侯渊讨伐张鲁,引起关中各路将领的疑心。马超与韩遂、侯选等十部反叛曹操,起兵造反,据守潼关,导致马腾被杀。

8、张杨

张杨担任过建义将军、安国将军,河内太守、大司马,封晋阳侯。

建安三年,吕布被曹操围困于下邳。张杨一向与吕布关系很好,想去援救,但势力不足,只能率军出驻野王县东市,遥作声势。十一月,张杨部将杨丑为了向曹操投降,杀了张杨。



9、袁绍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其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袁绍被推举为盟主,与董卓交战。

盟军瓦解后,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得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

建安五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悲愤不平,于建安七年病死。

二战时期, 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曾公开说出了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我们在回顾历史,回顾奸雄曹操的一生时也发现,当初与曹操一同讨伐董卓的盟友,最后被曹操或直接或间接弄死的就有九位,这不仅应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老话,也应了丘吉尔这句名言。

三国奸雄曹操,在千年之前就用行动为我们解释了英国二战首相丘吉尔的这句名言,我想,这绝非只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某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内在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