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蘇州雞頭米你們了解多少?爲什麼蘇州南盪雞頭米好吃?

前段時間我幾個北方朋友來蘇州旅遊 我帶他們逛了一下蘇州的園林,還去了一下太湖邊,在太湖邊的農田裡他們看到了這個作物,他們很好奇的問我這個是什麼?

其實對於我們蘇州人來講的話這個一點也不陌生,這個是我們蘇州的特產雞頭米的前生,我就回答他們 這個是蘇州有名的特產雞頭米?他們非常的驚訝雞頭米 雞頭長在水裡的嗎?為什麼叫他雞頭米呢?看不出來像雞頭米啊?當時他們一臉茫然很是好奇,我相信很多北方的朋友也有如此的疑問吧 我今天來科普一下通常蘇幫菜雞頭米菜有:雞頭米手剝蝦仁,“荷塘月色”(雞頭米加新鮮蓮藕、百合和新蓮子清炒)。

雞頭米最顯“原味”的吃法莫過於糖水雞頭米,其他吃法就失去本味了。文震亨《長物志》記錄道,“有粳糯兩種,有大如小龍眼者,味最佳。若撥肉或糖搗為糕糜,真味盡失。”如此看來蘇州人推崇的清煮加糖,確實最能顯出雞頭米的清香軟糯。

雞頭米,即新鮮芡實,有健脾益氣,固腎澀精等作用。

蘇州城南黃天蕩出產的雞頭米最為著名,故稱“南蕩雞頭”,又叫“南塘雞頭”、“南芡”,只出產在蘇州葑門南塘,果實碩大,結籽六七十粒,清糯可口。而其他地方的芡實有點瘦弱,結籽至多二十餘顆,倒應驗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說法了。

每年上市,剝雞頭米總是葑門的一道風景。雞頭米剝殼可是很費功夫的活兒,雞頭米外面裹著堅硬的棕色外殼,剛出來的雞頭米很嫩,可以用指甲去剝。之後等老的時候,要戴上銅指甲或用老虎鉗方能破殼,幾個月剝下來基本上指甲都是黑的。

雞頭米每年中秋前後上市,在蘇州有“南塘雞頭大塘藕”的美譽。清沈朝初《憶江南》雲:“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雞頭米得學名叫芡實,是一種水生植物,因為早期的雞頭米苞酷似雞頭米而得名雞頭,故剝出來的肉就叫做雞頭米,雞頭米有著“水中人參”的美譽,可見其營養價值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