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保健品 藥品,別再傻傻分不清

點擊右上角關注,閱讀更多養生知識!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 形形色色的保健品進入了大家的視線。很多人將食品、保健品和藥品混為一談。那麼, 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該如何鑑別呢?本刊邀請到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付萍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1記者:保健品和食品之間有何區別?

付萍:普通食品是一日三餐食用的糧食、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糖果、糕點和飲料, 包括生鮮農副產品和加工食品 (散裝食品和預包裝食品) 。它們沒有特定的服用量的要求, 也沒有區分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從營養的角度看, 普通食品強調的是營養成分, 比如預包裝食品包裝上強制標示營養標籤, 方便人們選擇適宜的食品。預包裝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由SC (“生產”的漢語拼音首字母) 和1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 它是食品的一個種類, 包括營養素補充劑和功能性保健品兩大類, 是用於補充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素或改善健康指標的特殊食品。

功能性保健品的原料來自於食物原料、藥食兩用食品, 以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以下簡稱“國家食藥總局”) 公佈的可用於保健食品的原料、新食品原料, 以及食品中有益於健康的功效性成分。



目前我國有27類功能性保健品, 在對組方的合理性進行研究, 完成毒理、衛生學、穩定性檢測, 經動物實驗和人群試食進行功能驗證, 證明有效, 並且通過國家食藥總局組織的嚴格的專家審評, 獲得批准文號後, 才能上市。

國產營養素補充劑經各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方可生產, 進口的則由國家食藥總局備案;強調特定的保健功能, 有規定的食用量和特定適宜人群。

人們之所以會對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分不清, 是因為很多保健品原料本身就是食品, 比如大棗、枸杞子、蓮子等。當作為普通食品時, 如何吃, 吃多少與自身需求有關。但作為保健食品時, 原料經提純、加工、濃縮而成, 富集了某些功效成分, 或者將不易加工的原料進行加工, 以方便食用。其用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要求, 配伍應合理, 有明確的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 確保長短期食用安全, 且能達到聲稱的功能效果。

2記者:保健食品和藥品如何鑑別?

付萍:大家可以在國家食藥總局官網 (http://www.sda.gov.cn) 查詢, 還可通過藥品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進行鑑別。藥品是“國藥準字H (或Z、S、J、B、F) +8位數字” (H代表化學藥品、Z為中成藥、S為生物製品、J代表進口藥品國內分包裝、B代表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藥品、F則是藥用輔料) 。藥品有詳細的說明書, 明確標示治療什麼疾病, 處方藥必須由醫生處方, 非處方藥可由醫生處方, 也可以自行到藥店購買, 目的是治療或輔助治療某種疾病, 明確標示其毒副作用。

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有兩種, 一種是國家食藥總局的國食健字G (J) , G指國產, J為進口;一種是國家衛計委的衛食健字 (衛食健進字) , 規定在包裝或標籤上方必須標有保健食品“藍帽子”的特殊標識, 下面有“保健食品”字樣, 再下面是批准文號 (如下圖所示) 。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上應有明確的食用量、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等說明。



3記者:市面上所售阿膠糕、龜苓膏、猴頭菇餅乾等屬於哪一類?是否如廣告宣傳那樣, 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付萍:這要區分對待, 市面上的阿膠糕和龜苓膏有些屬於普通食品, 有些是保健食品;目前市面上所售的猴頭菇餅乾均為普通食品。食品不具有藥用價值, 是不能宣傳功效的, 但可以進行營養

比如高鈣餅乾, 只要鈣含量達到了“高鈣食品”的要求, 就可以嚴格按照營養標籤法進行健康聲稱——“鈣有利於骨和牙齒健康”。

這一點是人們最容易被誤導的地方, 很多人把“鈣有利於骨和牙齒健康”理解為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 商家正是利用這種模糊概念打擦邊球。再比如, 低能量食品更適合希望控制體重的人, 但並不等於低能量食品可以減肥。

要鑑別它們, 可以通過國家食藥總局網站進行查詢。也可以從外包裝上區別:保健品有通過國家食藥總局審查批准的保健食品的特殊標識——藍帽子。

4記者:保健食品能替代藥品嗎?

付萍:保健食品不能替代普通食品, 它不以補充能量、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為目的。保健食品也不能取代藥品 (包括非處方藥) 的治療作用。其中的營養素補充劑是為了補充人體容易缺乏的微量營養素 (維生素和礦物質) ;功能性保健食品則用來調節身體機能, 改善健康指標, 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 它們均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比如維生素C, 既有非處方藥維生素C (100毫克/片, 是一種藥品級的化合物抗環血酸, 加輔料壓片製成) , 又有營養素補充劑維生素C泡騰片 (可以是食品級的化合物抗壞血酸, 也可以是天然食品提取而成) 。前者作為疾病治療的輔助藥, 原料為化學合成, 不考慮口感口味;後者是用來保健的營養素補充劑, 是特殊食品, 要考慮口感、口味和劑型, 原料可以是化學合成, 也可以從天然食品原料中提純。

同樣是維生素C, 有不同的選擇。如果外出旅遊, 路途上蔬菜水果特別少, 需要補充維生素C, 那麼就可以每天補充1克維生素C, 可以口服10片維生素C小白藥片, 也可以喝一杯從針葉櫻桃裡提取出來的維生素C泡騰片衝的飲料。兩者效果基本一樣, 但前者成本極低, 後者因不同的製作工序等, 成本則高出幾十倍。這裡基本沒有效果差別和安全性的問題, 而是不同情況下的選擇和消費體驗。

最後提醒大家, 保健食品的使用有特定適宜人群, 且有規定的食用量, 所以不能單純認為它對非適宜人群無害。但保健食品也不像藥品那樣具有毒副作用, 如果按照規定的食用量、特定人群食用, 則不會給人體帶來危害。

什麼是非適宜人群?

比如維生素A、E軟膠囊, 明確適宜人群為成年人, 不適宜人群為4歲以下嬰幼兒 (因為膠囊的劑型不適合嬰幼兒) 。但卻沒說明兒童和青少年是否適宜, 那麼5~17歲的孩子能用嗎?答案是不知道, 這就是所謂的非適宜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