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是匈奴人,为什么建立汉朝?

岳晓瑶


《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记载,刘渊乃是“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冒顿单于就是那个曾经“鸣髇血污”杀了自己亲生父亲,首次统一北方草原,差点活捉刘邦,给吕后写信求爱的匈奴帝国建立者。那么,他的后人怎么改姓刘,并且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呢?

《晋书》中解释了刘渊姓刘的原因——“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冒顿单于本姓挛鞮氏,在白登之围后,刘邦首次采取了和亲的措施,那位宗室女与冒顿的后代,便以刘为姓。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迁居中国。在汉灵帝中平年间,南匈奴单于曾经出兵辅助平定黄巾起义,董卓之乱时,他们又入寇太原、河东等地,继续向中原地区挺近。

挺着挺着,他们就和汉人的区别越来越小了。史书记载,刘渊自幼学习汉族文化,《毛诗》、《春秋左氏传》、《孙子兵法》以及史书什么的全都涉猎,成为文武全才。晋朝建立不久之后就进入“八王之乱”的混战时期,刘渊也正是在此时迅速崛起。他的部下劝他摆脱没有希望的西晋的控制,毕竟“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意思是咱匈奴有精兵,打晋朝如摧枯拉朽,运气好了,可以像汉高祖一样统一天下,即便运气不好,也能像曹魏一样称霸一方。并且因为汉朝立国四百年,现在亡国不久,现在这种天下混战的局面,更让人思念稳定的大汉,所以我们应该打着复兴汉朝的旗号,收买人心。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称汉王之后,果然“远人归附者数万”,他更是高举“反晋复汉”的旗帜,向全天下宣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并且以刘备的蜀汉为正统,追封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正儿八经地以大汉继承者自居。

这种“借壳上市”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向天下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对招徕百姓,稳定政局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国史通论


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却不是一般的匈奴人。刘渊的先祖,是冒顿单于,因为刘邦曾将一个刘姓宗室女嫁给冒顿单于,还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就都姓了刘,直到刘渊这里,其实都是冒顿单于的子孙。匈奴与汉朝皇帝,从这里论,虽然打仗打了很多年,还是亲戚关系呢。刘渊的父亲刘豹,曾经是曹操的部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战功。刘渊从小就学习汉文化,他懂的汉文化知识,比汉人一点也不少。

所以刘渊是一个汉化的匈奴人。不象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一样。刘渊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后,决心称霸中原,与晋朝争夺天下。他是纯种的匈奴人,却将建立的政权名字取叫汉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刘渊认为:第一,他本身姓刘,祖先又与汉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叫汉朝天经地义;第二,叫汉朝可以收买人心,奉蜀汉刘备、刘禅为正朔,可以收买一部分的人心,让他们归附自己;第三,匈奴与汉朝曾经约为兄弟。弟继兄业,继续叫汉朝,也符合法理;第四,刘渊以自己是汉朝的外甥自居,魏、晋本来就得国不正当,从他们手里夺取天下,正是替天行道之举。所有的战争都需要一个正大光明的名义,刘渊将自己建立的政权叫汉朝,其实正是利用的这个名义。事实证明,刘渊的策略是正确的。他正是利用汉朝的名义,灭掉了晋朝,成为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国家,汉赵。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这个问题有意思。

我大略说一下:

1、到西晋初,内附的匈奴人基本汉化了

匈奴曾是华夏之劲敌,汉匈战争持续三百年之久。东汉初(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附汉称臣。北匈奴在公元89年及91年遭到东汉两次毁灭性的打击,一蹶不振,余部逃往中亚,汉匈战争以汉帝国的全胜而告结束。

南匈奴内附后,曾有过几次叛乱,均为东汉政府所平定。到了东汉末年,匈奴内附中国已超过160年,他们居住于塞内,汉化程度已相当高。为了融入华夏文明,匈奴人加快汉化步伐。匈奴单于一族原本姓“栾提”,他们自称先祖是汉朝皇帝的外孙(汉与匈奴的和亲),身上有皇家刘氏的血统,故而改姓为“刘”,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汉文化的吸收。

匈奴分为五部,以左贤王刘豹势力最强。刘渊是刘豹的儿子,从小拜崔游为师,学习经史,努力汲取汉文化营养,他姿貌俊美,充满英杰之气。西晋开国后,朝中不少人向晋武帝推荐刘渊,认为他文武全才,必可为国家建功立业。

2、西晋内乱,刘渊乘机崛起

公元288年(太康十年),刘豹去世,刘渊子承父业,成为匈奴左部帅,后来改称北部都尉。刘渊为人豪爽,慷慨好义,礼贤下士,故而许多人前去投靠他,这里不仅有匈奴五部的豪杰,也有幽州、冀州的士人。

晋武帝死后,帝国开始政变频频,进入大动荡时期,诸王为了争权夺利,大打出手。这是一个以武力说话的时代,军事力量颇为强大的匈奴五部逐渐成为诸王争取的对象。公元304年,在邺城遥控朝廷的皇太弟司马颖为了拉拢刘渊,表荐他为冠军将军,率部协防邺城。同时,司马颖还给了刘渊“监五部军事”的权力,于是刘渊成为匈奴五部认同的领袖。

当时正是“八王之乱”,雄心勃勃的刘渊不肯充当司马颖的打手,他以召集匈奴五部为理由,离开邺城。在匈奴五部的拥戴下,刘渊称“大单于”,集结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把单于王庭设在离石。

右贤王劝刘渊恢复呼韩邪单于的事业,刘渊的答复是:“大丈夫应该效法汉高祖、魏武帝,何必效法呼韩邪单于呢?”决意逐鹿中原。

3、刘渊以“汉”为国号的原因

公元304年,刘渊开国,国号为“汉”,此时距南匈奴内附已过二百五十年了。

为什么用“汉”呢?刘渊是这样说的:“以前汉帝国能长久拥有天下,在于给人民恩惠。我乃是汉朝刘氏的外甥,约为兄弟,哥哥死了,弟弟继承,这难道不行吗?”

这里刘渊说的哥哥是谁呢?我估计是蜀汉第二任皇帝、刘备的儿子刘禅。蜀汉亡国后,刘禅投降曹魏后,在公元271年去世。刘渊所说的大汉,包括西汉、东汉、蜀汉,刘禅死了,他刘渊要把这个皇统给续上。

由于汉代奉行和亲政策,匈奴单于之后裔确实有汉人之血统。以前是大汉帝国庇护南匈奴,如今大汉帝国垮台了,我匈奴改姓刘,要重新立起汉室。

为了表示自己是继承汉室皇统,刘渊还煞有其事地修建八座汉代皇帝祭庙,包括“三祖”与“五宗”。“三祖”就是三位开国皇帝,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五宗”就是五位杰出的皇帝,包括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汉章帝。同时,他又把刘禅尊为“孝怀皇帝”。搞这么多名堂,无非证明自己乃是货真价实的汉室继承人。

应该说,匈奴人的汉化比较彻底的。比如刘渊之后的两个皇帝,其子刘聪与其侄刘曜。刘聪对经典史籍很精通,博学强记,还能写一手好文章。在二十岁时,他前往京师洛阳求学,许多名士都跟他有往来,年纪轻轻就已经闻名京师内外了。刘曜同样卓而不凡,喜欢读书,文笔优美,常自比于乐毅、萧何、曹参,可见深受汉文化的薰陶影响。知道匈奴人以汉化为荣,就不奇怪他们把国号称为“汉”了。


君山话史


哈哈哈哈哈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却不是一般的匈奴人。刘渊的先祖,是冒顿单于,因为刘邦曾将一个刘姓宗室女嫁给冒顿单于,还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就都姓了刘,直到刘渊这里,其实都是冒顿单于的子孙。匈奴与汉朝皇帝,从这里论,虽然打仗打了很多年,还是亲戚关系呢。刘渊的父亲刘豹,曾经是曹操的部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战功。刘渊从小就学习汉文化,他懂的汉文化知识,比汉人一点也不少。

所以刘渊是一个汉化的匈奴人。不象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一样。刘渊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后,决心称霸中原,与晋朝争夺天下。他是纯种的匈奴人,却将建立的政权名字取叫汉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刘渊认为:第一,他本身姓刘,祖先又与汉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叫汉朝天经地义;第二,叫汉朝可以收买人心,奉蜀汉刘备、刘禅为正朔,可以收买一部分的人心,让他们归附自己;第三,匈奴与汉朝曾经约为兄弟。弟继兄业,继续叫汉朝,也符合法理;第四,刘渊以自己是汉朝的外甥自居,魏、晋本来就得国不正当,从他们手里夺取天下,正是替天行道之举。所有的战争都需要一个正大光明的名义,刘渊将自己建立的政权叫汉朝,其实正是利用的这个名义。事实证明,刘渊的策略是正确的。他正是利用汉朝的名义,灭掉了晋朝,成为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国家,汉赵。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尊者帅哥尊者15025586


一、刘渊与汉室

曹操时期,曾嫁汉室女給刘渊祖先。

二、文化强势影响

自汉武帝始,汉对匈奴就是高大上的存在,匈奴人尤其南匈奴已经基本汉化。


四川達州


接收汉文化,和汉人通婚,就是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