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信扩产与合资背后:自动变速箱之战与无处安放的爱国情怀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一是规模上,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整体51%,而且还在大比例的增长;二是产品上,自主品牌推出了诸如哈弗H6、吉利博瑞、传祺GS4、荣威RX5、名爵6等一系列畅销的车型;三是在关乎未来的汽车四化的布局上,无论是宝沃的智能制造4.0工厂、领克的新零售模式,还是互联网车型的迭出和迭新,都让世界侧目。

更为重要的的是,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正在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看中低廉的售价,发展到现在对于其品质和质量的高度认同,有一项第三方的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同率已经超过了70%。

甚至,有很多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品牌的拥趸,而在行业内,中国品牌热成为了当前的主流,饱满的自主情怀在不断激发和膨胀。

这种情绪从主机厂蔓延到了零部件产业。众所周知的是,零部件产业长期处于“空心化”的发展状态,尤其是三大件中的发动机、变速箱更是没有任何一个拿得出手的供应商,更不用说诞生类似博世、采埃孚、爱信这样全球知名的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发动机基本可以自己制造,而且奇瑞、上汽的产品性能参数还不错,但是变速箱仍然是明显的短板。

如今,自动挡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甚至哈弗在去年就公开了之后逐渐手动挡车型的战略,但是自动变速箱仍然被外资品牌牢牢占据。举一个例子,去年的市场上,传祺爆款车型GS8因为爱信变速箱供应不足而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受此影响的还有长安的CS55等车型。

在自动变速箱领域的无作为让国人汗颜,也让由整车带来的自豪感大打折扣,甚至外界对于中国品牌在自动变速箱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感到悲观,而近两个月发生的两个事件,则让这种悲观加深为绝望。

目前,自主品牌装配6AT车型基本都采购爱信变速箱,4月23日爱信宣布将扩大天津艾达的前置前驱6速AT生产线,生产能力提高30万台;4月24日,爱信分别与广汽乘用车和吉利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前置前驱6速AT变速器,两家公司分别投产40万台,共计80万台;5月10日,唐山丰润区政府与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签订了年产40万台6AT自动变速器及配套零部件项目,通过合资扩张项目,爱信扩增了150万台产能。

爱信的这一举动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中欧协会齿轮传动产业分会、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在一个媒体组织的论坛上公开表示,“爱信正在联手中国最好的汽车企业作他的‘战马’,与其它中国企业、变速箱企业进行比赛。未来,我们不仅失去6AT的技术优势,还要与爱信苦苦竞争,最终失去混动和插电式混动的技术优势。再次落后。”

这位变速箱领域的权威人士,列举了他这样说的三点原因:

首先,中国自主品牌的质量正在上行,而日系车在下行;

第二,自主品的整车市场占有率急剧上升,而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器突破了10%这个重要节点,足以支撑中国变速器领域培育强大的世界知名变速器企业;

第三,爱信与中国合作的6AT产品技术已经相对落后,从世界来看传统的变速器正在向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变速器发展,爱信自己也在快速升级换代。

这种悲观的情绪代表了当前行业内主流的态度,一方面,长城、比亚迪、奇瑞和专门做变速箱的盛瑞传动均能够自主出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速箱,正让人们看到一些希望;一方面,却是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爱信变速箱的疯狂抢占市场份额,两相对比之后,也难免国人容易被爱国情绪所左右。

在这种情绪之下,在中国有两百万年销量的大众品牌,也在这个月宣布扩充自动变速箱产能,无疑是添了一把火。大众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宣布将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其所生产DQ200双离合变速器搭载于大众汽车品牌、奥迪品牌和斯柯达品牌等18款车型上。

事实上,大众品牌一直在进行双离合变速箱的扩产,去年8月份,大众汽车自动变速箱(天津)有限公司宣布将产能由原来的30万台/年扩充至45万台/年,其所生产的DQ380双离合自动变速箱应用于多款车型;2016年,也是公司宣布将DL382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进行产能扩充,从9万台/年提升到到24万台/年。

这种爱国的情绪激发了,甚至有以此现象比作清朝末年,日本与俄国大战,将战场放在了中国,而当时的清政府却表示保持中立。可想而知,群情何等激愤,放佛中国自动变速箱产业几乎在萌芽期间就会被彻底碾碎,而且斩断了根脉。

冷静之后,细细想来,却大可不必。我们先看看爱信们扩产的本意,拿爱信来说,从大的战略上来说,它也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变速器,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放弃了扩产,以至于装配了爱信变速箱的中国自主品牌诸多明星车型销量受到了影响,广汽、长安等车企领导甚至纷纷直飞日本去要产能,爱信无奈只能采取配额制。

而让爱信改变主意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爱信之所以不扩产,是技术更迭加速被淘汰,没有销量,反而会赔上一大笔的扩产费用,但是采用合资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规避掉风险,扩产的成本有对方帮助均摊,同时无论是吉利还是广汽都是新兴的畅销自主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销量的问题,而且爱信在四个合资公司当中都要占到60%的股份,在商言商,这是一个几乎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更是如此,一是大众在华每年有200万的基盘不必担心销量问题,第二就是大众的变速箱公司属于独资机构,利润相当可观。

由上可知,至少在爱信们主观来看,它们并未想着去摧残中国的自动变速箱企业的发展,虽然在客观上抢占了市场份额。

但实际上,并未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缘由有二。

一是中国自动变速箱产业没有任何一家拿得出手的企业,唯一的知名企业盛瑞传动的8AT被陆风汽车采购,还是在当时某位老领导的特别关照下才得以成行,但其无论是传动效率、可靠性还是成本等参数无法与爱信相比,所以陆风之后便不再采购,所以中国几乎没有专门独立的生产匹配乘用车自动变速箱的零部件产业,何谈市场碾压。

第二,无论是长城、奇瑞还是比亚迪,所生产的自动变速箱均为自己配套使用,就像大众、通用和本田一样,它们几乎都不对外销售,那么爱信、大众的大举扩张,对于它们而言影响甚微。

所以,行业内针对自主自动变速箱的状况而激发的蓬勃的爱国情怀,最为可悲,它无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