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广州”特别策划|迈向引领型全球城市

迈向引领型全球城市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已经编制完成并进行公示。

未来近20年,羊城如何发展有了清晰脉络。

谋·定位

城市定位

逐步建设成为“引领型全球城市”

目标愿景

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

城市性质

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分三阶段建成活力全球城市

2020年

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2035年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

2050年

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城市规模

科学调控人口规模

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有序疏解旧城区人口,引导人口向城市外围集聚。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覆盖范围。

用地规模

以资源环境承载为硬约束,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2020年后新增建设用地逐步递减。

塑·格局

区域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目标

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

推进广佛同城

深化广清一体

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

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与环珠口重点地区的协作

拓展高铁经济带与西江—珠江经济带

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空间结构

番禺部分区域首次纳入主城区

城市空间网络体系

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

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

优·布局

依托珠三角(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珠江创新带,聚集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

全·配置

建设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枢纽至2035年

广州航空枢纽设计年吞吐能力

1.2-1.4亿人次

国际航空旅客中转率达到35%以上;

广州铁路枢纽客运量达

3.97亿人次

货运量超过0.77亿吨;

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

7.5亿吨

集装箱年吞吐量3600万标准集装箱;

广州要建成

2000公里

左右城市轨道网络

强·南沙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

发展定位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

强化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功能

强化交通中心功能

推进南沙枢纽站规划建设和提升庆盛站综合交通服务能力。

推进建设南沙与广州主城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畅达的高速交通走廊,实现30分钟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区和重大交通枢纽。

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

重点发展国际航运、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功能。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面向港澳实施更大程度的先行先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

加强与港澳在离岸贸易、高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医疗产业等领域的合作。

充分考虑港澳人士在南沙生活的需求,完善出入境、通关、居留等服务设施,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机构。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对标借鉴国际最高水平,在南沙、黄埔、空港经济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