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中藏着3000件宝贝,秦始皇都想挖开它,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尽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如果仅评选出一位千古一帝的话,此人必须是秦始皇,相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灭掉六国以后,秦始皇建立了大秦王朝,并开创了“皇帝”的称号,基本没有他不能得到的东西。秦始皇曾经也对一陵墓感兴趣,一座藏着3000多件宝贝的古墓,不远千里调兵遣将来大肆挖掘。却始终未能如愿,此墓至今依旧保存完好,它就是阖闾墓。


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吴王阖闾,位于苏州虎丘山下剑池水中。自古流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而苏东坡一句“至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更是将人们视线聚焦于虎丘,但阖闾墓却被淡化了许多。

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在位期间任人唯贤,重用伍子胥、孙武等有才之士,吊打楚国、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亲率大军征伐越国,越王勾践只能带病迎战,但因实力悬殊,勾践压根就不是阖闾的对手。最后,勾践组织了一支敢死队,直接当着吴王阖闾的面自杀,阖闾从没有见过如此场景,一下就被镇住了。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指挥士兵进行了反击,阖闾的脚趾被砍掉一个,可能是因为失血过多和感染,几天后阖闾就死掉了。

据说,儿子夫差继承王位后,夫差为父亲营造阖闾墓,曾征用十万民工,有甚者还动用大象来搬运巨石,历经三年才建造完毕。在苏州虎丘山下为父亲阖闾修建了一座墓地。

据史书记载:“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一般的墓地都在在地下,而阖闾的墓却在水池之中,而且用水银浇灌,估计是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吴王阖闾生前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喜欢收集天下名剑,死前交代夫差了一两件事,一是灭掉越国为自己报仇,二是把宝剑都埋入墓中。



之后,夫差放入大量的金银珠宝作为葬品,遵父亲的遗愿,下葬时以“扁诸”,“鱼肠”等名剑3000余柄殉葬。故此这里有“剑池”一称,而阖闾墓有“剑冢”之称。

自秦始皇消灭诸侯割据,完成统一大业后,就开始迫不及待巡游天下。其目的不外乎就是宣德杨威,以达到安定天下的政治目的,还有个重大原因就是寻找仙药。根据史书记载,当年秦始皇巡游到苏州时,突然下了一道密诏,那就是调兵遣将,当时军队从咸阳不远千里到达虎丘山下安营扎寨。他们四处打听阖闾墓,然后全军出击在虎丘山周围不停挖掘,折腾了很久却一无所得。不仅如此,历史上不少著名人物也挖掘过,比如楚霸王也对剑池的传说产生强烈兴趣,还有东吴孙权也梦想找到阖闾的墓穴。虽然他们兴师动众,来到剑池大肆开挖,却都是毫无收获。因此剑池传说也有了无稽之谈的说法。


当时苏州的工作人员修缮虎丘园林,就把剑池里的水给抽干了,剑池干涸后,发现了剑池北部竟有一个可供单人出入的洞穴,三块石板在外堵着,因为石门和春秋时期的墓门很像,有专家就觉得这里是墓门,但因为技术原因并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在剑池东部石壁上有一个重大发现,上面竟有明朝刻的一些字,明史记载,有一年苏州大旱,该地的水池几乎干涸,有人看到了墓门,并且上报,官府得知后,第一时间将其保护起来。大旱过后,该墓再次消失。正是记载了明朝时期这件事,说明史书是正确的。现如今,有不少考古学家表示想要一探究竟,也做过深入调查,在水下发现了人工的痕迹,已经可以确认就是墓门。


上世纪70年代末,考古队准备要对阖闾墓进行发掘,照旧池水抽干后,发现移动三块石板竟然会对虎丘塔基造成影响,基于种种考虑,挖掘工作不好全力开展,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而阖闾墓到头来也没有人进去过,依旧藏匿在那无尽的黑暗当中。直至今日,基于国家对古墓葬的保护和重视,考古队并不能去发掘这座神秘的古墓了。而对于这尚未揭开的千古之谜,我们也只能继续好奇着,或者去对那位设计这座古墓的大神表示一声惊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