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四輪定位完美解讀,基本參數及操作流程一應俱全

本文轉自:汽修寶典

汽車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底盤零件的磨損、維修、更換等因素的影響,會造成車輛定位數據發生變化。

一旦數據變化超出規定範圍,車輛行駛必會出現異常。如輪胎異常磨損、車輛不能正常直線行駛、方向盤回正困難等。這些現象將會導致車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急劇下降。

四輪定位如此重要,身為汽修人的我們,不僅要在理論上完勝,還要在實踐中將其征服。

四輪定位的基本調整參數

四輪定位的基本調整參數有前輪前束、車輪外傾角、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

前輪前束

定義

前輪前端面與後端面的距離差(如下圖)

正常的前輪前束值應A >B

A=B時,為零前束;

A>B時,為正前束;

A

PS:A-B正常範圍應不大於8mm。

作用

1、消除由於外傾角所產生的輪胎側滑。

2、使轉向輪具有自動回正能力,保證車輛直線行駛。

錯誤前束的影響

1、正前束太大,導致輪胎外側磨損嚴重。

2、負前束太大,導致輪胎內側磨損嚴重。

3、前束過大、零前束、負前束都會使車輪在地面上出現邊滾邊滑的現象,從而增加汽車的行駛阻力及輪胎的磨損,導致車輛的操縱穩定性變差。

調整

注意:調整前輪前束時,應先將後輪前束調整好。

調整前,應先將轉向拉桿球頭兩端的鎖止螺母鬆開,並保證方向盤在正中位置。

然後根據四輪定位儀數據進行調整。

調整後應將鎖止螺母鎖緊。

非四輪定位儀調整前輪前束

不建議此調整方法

1、試車看方向是否跑偏;

2、方向盤回正後肉眼看兩前輪是否有明顯偏差;

3、鬆開拉桿球頭鎖止螺母;

4、用粉筆在兩前輪畫上記號(左9點鐘,右3點鐘方向位置)

5、兩個人配合量兩記號之間的距離;

6、推動車輛使兩記號在後中心線(左3點鐘,右9點鐘方向位置),再量兩記號在後端中心線的距離;

7、以拉桿在輪胎後方為例:(在前方則相反)

往左跑偏左邊拉桿需松(調長),右邊看情況是否需要調緊(縮短)。

往右跑偏左邊拉桿需緊(縮短),右邊看情況是否需要調松(調長)。

8、試車無跑偏後鎖緊拉桿球頭鎖止螺母。

PS:量的時候取的位置不要隨意變動,建議取胎紋邊緣(如下圖)。

車輪外傾角

定義

車輪中心線與鉛垂線的夾角。

當車輪中心線與鉛垂線重合時為零外傾角;

當車輪中心線在鉛垂線外側時為正外傾角;

當車輪中心線在鉛垂線內側時為負外傾角。

PS:鉛垂線指鉛錘重力向下的直線,也可看成與地面垂直的線。

正外傾角的車輛在高速轉向時,離心力增大,車身向外傾斜加大,產生了更大的正外傾角。

負外傾角的車輛在轉向時外傾角減小,車輛傾斜程度也相應減小。

作用

1、增加汽車直線行駛的安全性。

2、減小作用於轉向節上的負載。

3、防止車輪滑脫,優化輪胎與地面的接觸。

4、防止因載荷作用而引起不必要的外傾角。

5、減小轉向操縱力。

6、改善轉向時的穩定性和行駛時的平順性。

錯誤外傾角的影響

1、正外傾角過大,導致方向發飄及加速輪胎的單邊磨損。

2、負外傾角過大,導致轉向沉重,輪胎內緣偏磨。

3、兩側外傾角不相等,導致車輛跑偏或側傾。

外傾角的調整方法:

根據車型的不同,調整方法也不同。主要的調節方法有:加減墊片調整、大梁角的槽孔調整、偏心螺絲的調整、上控制臂的調整、下控制臂的調整等。

主銷內傾角

定義

主銷軸線在橫向平面內向內傾斜,與鉛垂線所形成的夾角。

主銷軸線和鉛垂線的交點在車輪中心線和接地面交點重合時,為零主銷內傾角;

主銷軸線和鉛垂線的交點在車輪中心線和接地面交點內側時,為正主銷內傾角;

主銷軸線和鉛垂線的交點在車輪中心線和接地面交點外側時,為負主銷內傾角。

作用

1、減小轉向操縱力,使轉向輕便。

2、幫助轉向輪自動回正。

3、由主銷內傾角產生的偏距若為負,可減輕制動跑偏現象。

錯誤主銷內傾角的影響

1、過小,車輪不回正,低速行駛車輛偏擺。

2、過大,回正作用強,但轉向費力。

3、左右不相等時,車輛容易傾斜。

主銷內傾角的調整

主銷內傾角一般是不能調整的,若內傾角誤差過大應更換轉向節。

主銷後傾角

定義

主銷軸線在縱向平面內向後傾斜,與鉛垂線所形成的夾角。

主銷軸線和鉛垂線重合時為零主銷後傾角;

主銷軸線在鉛垂線前方為負主銷後傾角;

主銷軸線在鉛垂線後方為正主銷後傾角。

主銷後傾角的作用

1、提高直線行駛穩定性。

2、保證車輛轉彎後前輪能自動回正。

錯誤主銷後傾角的影響

1、主銷後傾角過小,容易造成車輛的偏擺,出現高速擺振現象。

2、主銷後傾角過小,使前輪轉向後失去自動回正能力。

3、主銷後傾角過大,會使轉向變得沉重。

4、左右輪主銷後傾角不對稱會造成車輛跑偏,偏向較小的一側。

主銷後傾角的調整

車型不同,調整方法也不同。主要調整方法有:加減墊片調整、大梁角的槽孔調整、偏心螺絲的調整、上控制臂的調整、下控制臂的調整等。

注意:如果車輪外傾角和主銷後傾角同時需要調整,則先調整主銷後傾角再調整車輪外傾角。

四輪定位名詞定義

在日常維修中我們不僅要知道以上參數,像推進角、輪軸偏置角、軌跡寬度偏差角、軸距偏差角、前展、包容角等概念及其作用也要有所瞭解。

1、車輪中心線:指車輪輪胎上與車輪軸垂直的中心線。

2、幾何中心線:指車身縱向中心平面和過前後兩車軸水平面的交線。

3、推進線(推力線):指後輪總前束的角平分線,即後軸的垂直平分線。

4、推進角(推力角):指推力線與幾何中心線之間的夾角。

5、左橫向偏置角:指左側前、後輪中心連線與推力角之間的夾角。

6、右橫向偏置角:指右側前、後輪中心連線與推力角之間的夾角。

推進角是前輪或後輪推進的方向,包括左橫向偏置角和右橫向偏置角。

當推進角為零時,表示車輛前輪或後輪直線推進時不會跑偏。

當左後輪比左前輪更向外偏時,左橫向偏置角為正值,反之為負值;

當右後輪比右前輪更往外偏時,右橫向偏置角為正值,反之為負值。

7、輪軸偏置角:兩個前輪或後輪和地接觸點的連線與垂直於推進線的直線間的夾角。

當右前輪在左前輪前方時此角度為正值,反之為負值。

8、軸偏置角:實際前後軸的中心平分線連線與理論幾何中心線的夾角。

當兩前輪或兩後輪同時橫移,其它參數(如前後輪總前束)不改變,也存在推進角。

9、軌跡寬度偏差角:左前輪和左後輪與地面接觸點的連線,同右前輪和右後輪與地面接觸點的連線的夾角。

當後部寬度超過前部寬度時,此角度為正值,反之為負值。

10、軸距偏差角:兩前輪之間的連線與兩後輪之間的連線不平行所形成的夾角。

當右側輪距大於左側輪距時,此角度為正值,反之為負值。

11、轉向前展:在方向盤轉正的情況下,車輛的兩個前輪的前束值都為零時,方向盤轉動到一側最大轉向角的狀態,此時車輛的兩個前輪端面之間的夾角。

內側大於外側,由轉向梯形保證。梯形臂變形則前展發生變化。

無前展:車輛直線行駛時兩輪平行,轉彎時左右輪轉動量相同,導致兩前輪轉動中心不在一個交點上,內側輪胎滾動過程中伴隨側滑,致使輪胎磨損嚴重。

12、包容角:主銷內傾角和車輪外傾角的總和。轉向節的形變直接影響包容角的變化。

包容角、主銷內傾角和車輪外傾角三者結合,可用來診斷車輛懸架系統中特定區域或零件的損壞。

日常維修中我們不能只侷限於調整前束、傾角這樣簡單的操作,把控全局才是重點。還應很清晰的知道哪些零件的使用可以實現定位數據的調整,如墊片、偏心凸輪、大梁槽孔、拉桿球頭、旋轉支柱、楔形墊片、調整軸承座、偏心螺栓、偏心軸套等;

又有哪些零部件的鬆動、移位、變形會導致定位數據的失常,如羊角、下支臂、橫拉桿、減震等。不論調整零件還是影響參數的部件,我們都不能忽視。

四輪定位的操作流程

理論知識相信大家都胸有成竹了,接下來為大家講解下實操知識。(以四輪定位儀為例)

進行四輪定位的專用設備有:四輪定位儀、四柱舉升機。

四輪定位數據調整的基本順序:先調整後軸,再調整前軸;對於單個軸,先調整主銷後傾角,再調整車輪外傾角,最後調整前束角。

四輪定位儀的使用相對比較簡單,按照電腦給出的流程操作即可,這裡我們不做過多使用說明介紹。

1、症狀問訊與試車

2、開始定位前的檢查工作

a、鋼圈的檢查(做動平衡)

b、輪胎的檢查(氣壓、磨損程度、規格、品牌)

c、轉向機的檢查(鬆動、磨損、轉向助力是否對稱)

d、輪轂與底盤各連接處有無鬆動

e、左右剎車是否對稱

f、車身左右高度是否對稱

g、臂震器的檢查(漏油、彈性度)

3、將車開上舉升機的注意事項

a、車身要擺正

b、輪胎重心點要儘量與轉角盤的中心點重合

c、拉緊手剎或固定腳剎

d、將前輪轉角盤及後輪側劃板的固定鎖鬆開

e、將車身前後端都向下搖晃幾下

4、夾具及傳感器安裝的注意事項

a、夾具爪要靠緊鋼圈

b、夾具爪不能安在有磨損及有鉛塊的位置上

c、傳感器不要安錯輪

d、傳感器的中心軸在安到夾具上時兩者要靠緊

5、通過四輪定位機開始檢測

a、不要選錯車型

b、按照廠家規定的程序進行操作

6、對車輛進行調整

a、通過綜合分析數據找出最簡捷的調整方案(綠色的正常,紅色的需要調整)

b、鎖定方向盤的注意事項

c、複查

7、試車

8、交車及向車主講解

看到這,大家對四輪定位有沒有更深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