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的爷爷杀了周文王的爹,难怪周朝要灭掉商朝

商都皇宫内,年迈的文丁王端坐在御座上,早朝正在进行,一个大臣出列奏道:“启禀大王,西部周邦,自古公直父从豳地迁到岐山后,日益强大,现在周边夷族都去归附他们,古公宣父死后,季历王不断征伐,他们现在的势力已对我大商构成威胁,建议我王采取措施。”

其他大臣听了都说:“是呀,是呀,再不遏制,恐怕会有不测。”

又一大臣启奏:“启禀大王,听说季历的儿子姬昌是个不得了的人,他善预测,从小就跟随古公室父听政,现在是季历王的左右臂,此人不除必留后患。”

文丁说:“本王知道了,本王已年迈,帝乙王子又仁慈,眼看西边势力渐强,心里很是忧虑,这样吧,我和丞相再商议一下,大家请回。散朝,左右丞相留下。”

皇宫议事屋里文丁王、左右丞相、帝乙王子在商议,文丁喝了一口水,忧心忡忡地说:“你们都听到了吧,西边那么强大,我们该怎么办?”

右丞相说:“遏制他们,必须遏制他们!”

“怎么遏制?”文丁问。

老丞相说:“增加他们的朝贡,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无力出征。”

稍年轻一点的左丞相说:“我倒有一个办法……”

“么办法?”老文丁王追问。

“把季历父子抓来杀了。”左丞相压低声音说。

帝乙王子听了忙说:“父王,不可,这样无故杀人,我们会失去人心的。”

文丁王说:“你呀,你心太善了,你不杀他,将来可就是他杀你了。”

左丞相又说:“大王,我们可以用封侯赏奖的办法,他们就一定会来,到时候……”左丞相诡谲地一笑。

文丁王说:“好计,就这样,派使者去请,先来文的,不行再用武的。”

两大臣告退后,帝乙王子忙说:“父王不可。”

“什么不可,你放心吧,我会做得天衣无缝,再说父王也是为你今后执政铺平道路,你就不用管了。”

“父王!”

“你且退下,父王累了,想休息一下。”

西岐王宫里,这天早朝,季历王正在殿上与文武百官议事。左右文武依次立在两旁,他们是太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及重臣散宜生、太颠、闳天,武将辛甲、黄豹。其余文武分列在殿下两旁。

年逾六旬的季历王,因长年操劳,面容显得有些憔悴,但两道浓眉下的一双眼睛依然目光炯炯,音如洪钟。他扫视着文武百官,看着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 发,心里十分高兴,他叹道:

“众爱卿,我们周王朝,经过多少代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规模,实属不易啊!又经过几次迁移才选中了周原这块宝地,帝喾王、后稷王、 公刘王、古公宣父王,他们不愧是我们的先王,我们不能有负先祖的嘱托,一定要让周国更加富强,让百姓永远安康……”

文武百官们兴奋地点着头。

“所以,我们周王朝更应精诚团结、笃行仁道、敬德爱民……”

季历王正向文武百官激动地说着,忽然侍臣来报:“大王,不好了,商都朝歌快马来报,商王文丁有令,要大王限期进朝歌议事。”

“限期进朝歌议事?”

季历王听了脸色一沉,众文武面面相觑……

“大王,殷都商王使者来到。”

“啊,快快请进。”

使者说:“周邦平征东夷有功,我商王特命你进殷都受奖受封,并要姬昌陪同人宫晋见。”

“谢大王。”

季历王想:莫非有何紧急战事?派去纳贡的才刚回来,怎么又来急令,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但商王的命令不能有违,必须马上启程,想到这季历王也不敢拖延,便宣布退朝。

次日,季历王就要启程了。夜已深了,寝宫里,季历王还在和太子姬昌话别。

看着面容清癯、两鬓斑白的父王,姬昌心情十分沉重,他似乎预感到了不祥,两道浓眉紧锁着,眼神里透出了忧虑。

季历王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昌儿,这次商王文丁咨我去商都,必是因小人挑唆,畏我周国强盛起来,对大商有所威胁之故。所以,此去必凶多吉少。我若不能返回,你定要牢记祖父的教导,扛起兴周的重担。”

“父王,儿臣记住了。一定要扛起兴周的重任。”

听了儿子的话,季历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我走后,如果我不能返回,朝中之事由你主持,我已对散宜生、太颠几位重臣嘱托过了,要他们好好辅佐你。但凡事要多和众臣商议,不可妄自尊大。”

“是,父王。"姬昌点头应道。

姬昌又说:“父王此去吉凶难卜,望您多加小心,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路,父王您该休息了。”

“好吧!你也早点儿歇息。”

看着儿子成熟而坚毅的目光,季历王放心地进里屋去了。

姬昌忧虑地呆看着父王的背影,半天才转身走了出去。

次日,晨曦初露,东方泛白。城门外早已站满了为季历王送行的大臣,人们的神色都比较凝重,并在悄悄地交谈着,不时地往城内张望。

不一会儿,季历王的车辇出来了,姬昌骑马行在车辇旁,散宜生、闳夭、辛甲、黄豹等骑着马跟在后面,季历王见城门外站着这么多百姓,便下了御辇,他拱手向百姓告别:“诸位父老,请回吧,我很快就会回来的。请不要为我担心。”

季历王又向散宜生等几位大臣叮嘱了一番,又再次向送行的臣民拱手告别后,便匆匆启程了。文武双全的太颠在前开路,辛甲大将军在后护送。此外,还带了许多贡品珍宝,都放在后面的车马上跟着向朝歌(今河南安阳一带)而去……

直到季历王走远了,看不见了,忐忑不安的大臣们才开始回城……

季历父子和随从一行骑马急行,不日便来到了商都,到了城里,见城里十分繁华,姬昌大开眼界。

第三天早上,父子俩被带到皇宫,姬昌站在宫殿外等候,老商王文丁端坐在御座上,帝乙王子立在一旁。

“周邦季历参见大王。"季历王上前施礼。

“免礼。”

“你平息夷乱有功,特重奖你,井封你为西伯侯袭王。”文丁王说。

“谢大王。”

“宣姬昌晋见。”

姬昌忙进殿跪拜。

文丁王见姬昌相貌非凡如圣人,只见他身材魁梧,宽额面方,浓黑的眉下一双深邃的大眼炯炯发光……文丁王十分惊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不除了他必为后患。

“姬昌,知道本王为何要你随父晋见吗?”

“小臣不知。”

“本王知道你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所以想见识见识你。”

“能告诉我将来有何大志吗?”

“小臣只想国泰民安。”

站在王位旁听政的纣辛插话道:“爷爷,要是我为王,我就要天下人都降服我。”

帝乙王子忙喝道:“大王没问你。”

文丁王说:“国泰民安,好,好。本王听说你很仁慈,还听说你善于预测,本王就想让你预测一下我天寿几何?”

“禀大王,人的寿命是上天定的,只有上天知道。不过只要积善皆能长寿。”

“那你给本王测一下有无灾祸。”

姬昌不慌不忙地回道:“大王,灾祸是一种因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好,说得好,灾祸是因果。本王再问你,要国泰民安,怎样才能做到。”

姬昌严肃地说:“中行无咎。”

“中行无咎,什么意思?”

“禀大王,中行,就是说凡事不要做得太过头了,要走中道,这样就不会有灾祸。”

“有道理,真是圣人再世。好,今天就谈到这儿,今晚本王特为你们父子举行欢迎宴会。”

晚宴上,文丁王坐在正中,季历王坐右旁桌,姬昌和纣辛对坐。姬昌和纣辛年龄相仿,两人平生第一次见面都互相震住了……

纣辛看姬昌长得龙头龙须,仿佛一条真龙再现,姬昌看纣辛长得虎头虎面,仿佛一头猛虎下山,但两人谁都没有想到,他俩的一生注定了是一场惊涛骇浪的龙虎斗……

姬昌见纣辛身材魁梧,气宇非凡,十分羡慕。

纣辛见姬昌面白额宽,目光深这睿智,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纣辛性急,首先打破沉默,说:“姬昌兄果然名不虚传,言谈举止颇具圣人之相。”

姬昌忙说:“哪里哪里,愚兄无非凡俗之辈,哪里谈得上圣人。”

帝乙和季历对坐,帝乙不时移头注视着姬昌,喜欢他相貌非凡,谈吐不俗,便问季历:“你家公子婚配否?”

季历回道:“尚未婚配。”

帝乙仍然注视着姬昌。

桌这边,纣辛忍不住问:“姬昌兄,听说你有一个美女妹妹……”纣辛话未说完,姬昌脸色就变了,纣辛马上止住了,改口说:“听说你的母亲很慈祥,纣辛很敬仰她。”

姬昌这才露出了笑容。

季历王和姬昌被软禁在皇宫里已经好几天了,季历王十分焦急,在屋里踱着步子,送饭的人进来了,季历王忙问:“请问什么时候让我们回岐山?”

“大王,小的不知道,小的只管送饭。”

“唉。”

吃完饭,季历王试着出门,被门卫拦住了:“对不起,大王有令,您不能出去。”

季历王气愤地对姬昌说:“昌儿,我们被软禁了。”

姬昌紧皱着眉头说:“是啊,这次出行本来就是凶多吉少。”

季历王恨恨地说:“文丁王真是虚情假意,早知道就坚决不来。”

姬昌说:“父王,我早已料到了,只是如果我们不来,那他肯定会对我们出兵,那百姓就会遭殃。”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姬昌说:“父王别急,让我们想想办法……”姬昌向父亲耳语。

这天送饭的人端着饭进来,等季历父子吃完饭,便收拾好碗筷,正准备端走,父子两人突然扑了上来把他的嘴塞住,并把他的衣服脱了,将他捆绑了起来。

姬昌对季历王说:“父王您赶快穿上他的衣服跑吧。”季历王坚决不肯说:“孩子,你还年轻,周人还等着你回去治国呢,为父老了,就是跑出去也跑不动了,你……你快走吧。”

“不,父亲,孩儿不走,父亲走。”

季历王坚决不同意,硬是把送饭人的衣服给姬昌穿上,将姬昌推出了门。姬昌端着钣盒低着头往前走,刚跨出大门就让门卫认出来了:“喂,站住,转过头来。”

姬昌撒腿就跑,门卫追了出去,正好遇上帝乙王子在视察,帝乙认出了姬昌,没有抓他,却一挥手说:“让他走。”

姬昌飞快地走了。

文丁王得知姬昌逃跑十分生气,立即下令杀了季历王,并把帝乙叫去训道:“你为何放走姬昌?”

“是他自己化了装逃走的,我哪里知道是姬昌!”

“你还狡辩,我所做的这一切难道不是为你好?”

“父王……”帝乙跪了下去,“父王,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得太绝了,我们不能把他父子都杀了。”

“哼,放虎归山,你等着吧!”

“父王,我们难道就不会想一个更好的办法!”

“哼,你退下吧!”文丁生气地说。

帝乙只好退下。

姬昌逃回岐山,正逢左右丞相和大臣们议事,姬昌忙把在殷都的遭遇对大家讲了,大家都十分气愤。姬昌说:“现在父王还被关着,处境十分危险。”

大家都说要设法去营救。

但是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季历王被害的消息,人们莫不悲痛,好好的一位大王被商王无端杀害,商朝在道义上已是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