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第三醫院 :在春天擁抱“春天”


本報記者:劉春雨 通訊員:孟廣慶 張勘宇

晚春季節,氣溫回升到24攝氏度,和煦的春風擁抱著這座塞外小城。清晨的陽光像一層淡淡的奶油給樓房鍍上了一層溫柔的光。沿河景觀道三三兩兩有市民在散步,微風拂過,有人摘下口罩,大口呼吸,好像要“補”回“宅”去的那3個月。猶如一部機器慢下來的巨大齒輪,這座城市又開始慢慢加速運轉。

只是在6-1路公交車終點站,藏在群山環抱中的承德市第三醫院,仍然24小時不停歇地有序地運轉著,執行著消殺的最高“規格”。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作為全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市第三醫院責無旁貸成為我市抗疫的最前線。他們以精湛的技術和優良的服務,在全省率先實現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目前,他們承擔著雙橋區、雙灤區,營子區、高新區外出務工、求學、出差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雖然已經連續多日無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但在這裡,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還在提醒著人們,這場戰役仍在繼續。

那是一種類似空調壓縮機的聲音。24小時晝夜不停,把負壓病房和“正常世界”區隔開來。空氣裡彌散著消毒酒精的氣味,防護手套緊緊箍在手指上腫脹的疼痛感,兩道被護目鏡壓出紅印子,一出汗會“殺得慌”,這種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康紅英的日常。待她進入隔離期,身邊的世界一下子安靜下來,她說,她一開始甚至有點“不習慣”了。

準確的說“戰鬥”是在1月22日打響的。

28歲的赤峰姑娘康紅英是第三醫院感染一科護士。這天上午她給父母買了紅彤彤的新衣裳,兩箱富士蘋果,還有瓜子、糖果、燻雞等年貨把汽車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她和科裡請好了假,準備第二天一早和老公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過年。由於連年值班,她已經5年沒有在家陪父母過春節了。

22日下午,正在給3歲的女兒收拾行李的康紅英接到醫院通知,鑑於疫情的嚴峻態勢,全體醫護人員取消春節休假,全院應急待命。

第三醫院是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點醫院,她有這個心理準備。作為在感染科工作8年的資深護士,她“義不容辭”。康紅英拿了兩件睡衣和洗漱用品,把一張銀行卡以及密碼交給丈夫,裡面不到1萬塊錢,是她給女兒存的教育基金。臨出發前,她抱著女兒哭了。不久後,她在朋友圈發送了一條消息:“祝大家身體健康,新年快樂!我守護你們,加油!”這也是她在工作期間發佈的唯一一條消息。

醫院1月23日下午迎來第一個病人,“(疫情)這麼快到達承德,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應急梯隊第一組14名醫務人員迅速進入負壓病房,由感染一科副主任劉伶伶擔任隊長。手術衣外面再穿上厚厚的隔離衣,戴上N95口罩、護目鏡、橡膠手套,套上防護靴,大家開始投入緊張的醫療救治中。

從業13年的劉玲玲一直在感染科一線工作,曾有著應對2017年H7N9禽流感疫情的豐富臨床經驗。但是此次新冠病毒讓她親眼見到了它的威力。一位患者入院第二天,CT顯示雙肺已被病毒大面積“佔領”,病情進展極快,病人每分鐘呼吸頻次降低到13次,隨時可能出現呼吸衰竭。“就像一隻無形的殺手,太可怕了。”劉伶伶告訴記者,在那一刻,她對這個比“SARS”還要強的“對手”第一次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

康紅英和其他四名護士全天24小時排班值守,為了避免院內感染,進入隔離病房後,都要堅持4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病房裡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能把口罩摘下來。”由於之前長期在ICU病房工作,她泌尿系感染尿血還未恢復。再進入病房前2個小時,她不吃不喝,出了病房猛喝水,來緩解身體的不適。

採訪中,多位醫護人員說,面對未知的病毒,說不害怕是假的。“只是穿上白大褂,我們就要衝在最前面,這是我們的職責。”

七個日日夜夜的值守後,第二組15名醫護人員替換上崗,第一組進入了隔離期。隔離期間,康紅英得知包括自己在內,幾乎所有的同事都跟家人交代了“臨行的話”,他們所有人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恐懼像黑夜裡慢慢上漲的潮水,無聲無息,一點一點淹沒了張明(化名)。張明說,確診以來,他經常夢見自己被別人掐住了脖子,夢裡看不清對方的樣子,一團迷霧般的影子喘不過氣來,瞬間驚醒,一身汗。

第一次進入負壓病房期間,劉伶伶擔心患者發生緊急情況,她和衣而臥,只蓋一床被子,手機就放在枕頭邊。凌晨3點,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響起,她下意識地一把抓過電話,按下接聽鍵,屏幕裡一個大大的腦袋嚇了她一跳:“劉大夫,我又發燒了怎麼辦,我該怎麼辦,我會死嗎?”有時候是語音,有時候是視頻,這樣的信息,劉伶伶在一天之中經常能接到,更多的時間是在晚上。

“比起救治來,我們有時候更需要心理上的安慰,他們太害怕了。”康紅英當班期間給一位患者換藥,他看著她的眼睛,反覆的說,我不想死,我一定好好配合治療,我想好好活著。一個正當壯年的男人,說出的話那麼無助,這讓康紅英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擔心奪眶而出的淚水又要“浪費”一個護目鏡,她一把握住他的手,安慰對方,你沒事的,只要好好治療,你一定會好的。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裡的醫護人員對這句話的感受更為深刻。得了“傳染病”的患者,除了要忍受疾病的折磨,還要忍受周邊人的“疏遠”乃至敵意,這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壓力往往更為沉重。對於7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疏導和飲食起居的照顧,是工作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小到剃鬚刀,指甲刀,吹風機等一些細小的個人用品的配備,大到提供乾淨的棉衣棉褲,都想到了病人的前頭。一日三餐,院裡準備了健康營養的飲食。醫務人員的及時安慰,及時溝通,輕聲細語,細心呵護,這一切,在“一人一案”的個性化診療方案基礎上,都成了每位患者最貼心的安慰劑。

疫情形勢的嚴峻性和來自社會的恐懼心理,曾經讓張明一度喪失信心。他曾想過“死了算了,省得遭這個罪”。但醫護人員給了他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每天早上6點開始,醫生護士就開始做各種檢查治療,輪流給我做心理疏導。微信群裡,大家不停為我加油,飯菜頓頓不重樣,衣服每兩天清洗更換,讓我在病房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他看到醫生和護士如此辛苦,對他精心治療,他又覺得自己要好好活下去,不能白費了他們那麼多的付出。

曾被下了重症知情書的張明成為第一個康復者。出院後,他在給第三醫院的感謝信中說,“醫護人員對待我們像親人一樣,那麼無微不至,一聲聲親切的呼喚,一個個誠摯的眼神……深深的留在我的心裡”。

2月23日,在市中心血站,康復出院的張明和另外一名痊癒者成功捐獻了400毫升血漿。“得到愛,回報愛。”這400毫升血漿裡,凝聚著的有感謝,有溫暖,還有無言的愛。

“未知”是疫情剛開始時,幾乎所有人的感受,傳染源,傳播途徑,治療方案......一切都在未知中慢慢摸索。“就好像在暗河隧道中摸著石頭往前走,看不到盡頭。”一位醫生這樣形容這種感覺。

按照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方案》,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市第三醫院採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心理干預治療同步並進、優勢互補,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團隊”的原則,通過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力、心理干預等一系列治療措施,有效縮短了病程,在臨床上得到了明顯的療效。

“這些患者整體比較年輕,免疫力強,沒有那麼多基礎疾病。”劉玲玲告訴記者,這些患者都沒有使用呼吸機甚至CEMO,“是非常幸運的”。

2月9日,49歲的張明走出市第三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大門,我市首例治癒新冠肺炎患者正式出院;16日,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21日,1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23日我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在全省率先實現新冠肺炎住院的病例清零。

這背後是所有醫護人員忘我的付出和努力,連續23天沒有回家的劉伶伶不敢跟父母,姥姥,姥爺通電話,怕他們聽出自己疲憊的聲音,怕給他們再添擔憂,她也不敢給女兒打電話,怕她哭著要媽媽接他回家,怕她說媽媽說話不算數。正在休產假的感染二科護士長劉楠楠主動申請停止休假,要求參加到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一線工作中來,彰顯了白衣天使的本色。審計科的趙宇負責物資的接收管理、調配和發放。二十天來,聯絡對接時他在、登記清點時他在、出入庫時他在、搬運安放物資時他在......再一趟搬運物資的過程中,他的頭部突然受到撞擊,鮮血瞬間流了下來。第二天,頭部包著繃帶的趙宇又出現在工作場地。

繼續面對這些風險的不止是醫護人員。醫療廢物處理組的老周每天都要到汙染區,把裡面的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裝進黃色的塑料袋送去焚燒爐。汙染區之外的垃圾則會裝進黑色的垃圾袋裡,送到醫院的垃圾轉運站。在醫護人員抵抗疫情緊張工作的時候,他們也穿梭在這裡,確保燈是亮的,飯是熱的,水是暖的,保證垃圾桶是乾淨且消過毒的。

除此之外,來自全社會的溫暖:承德市新原野等六家商貿公司捐贈的方便麵,餅乾,麥片,豆漿,蔬菜等生活物資,承德山莊老酒集團送來了用於滅菌消毒的酒精,寬廣超市為醫院送來了生活必需品,承德偉旭商貿公司送來了牛奶,陸續還有一些公司為醫院送來了生活物資和醫療用品,不停傳遞著來自外界的關懷和善意。

4支應急梯隊、47份請戰書、2份二次請請戰書、8份入黨申請書、3份思想彙報,還有消殺組、送餐組、醫療廢物處理組、標本傳送組、生活物資採購組、警戒保衛組等等,這些忙碌的身影在市第三醫院建起了一座堅強的防控疫情堡壘,用責任和擔當給380萬承德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解除隔離後,2月17日,康紅英發了一條朋友圈:”補上三十沒有吃上的餃子,真好吃啊,肚皮都要爆炸了!”婆婆包的三鮮餡餃子,她一口氣吃了40多個。不久前,她被評為河北省30名“抗疫最美醫生“之一,她說,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

回到工作崗位上的劉伶伶還在關注著最新的疫情消息。全球範圍內不斷攀升的疫情數字牽動著她的心。“我們還沒有完全勝利,每個人都不能掉以輕心。”

“什麼時候去離宮賞花,那就意味著疫情不那麼嚴重了。”在一家承德自媒體的留言板上,有網友這樣寫道,隨著避暑山莊的“解封”,看上去承德和全國大部分城市一樣,已經度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日子。

“雞叉骨一斤送半斤”的流動小車又出現在了小區門口;推著條筐賣冬儲蘋果和梨子的大嬸用棉布口罩遮住了自己的大半張臉,熱情地招呼著從面前走過的行人;早晚高峰期間,從大學城到市區的29路公交車又開始擁擠起來。“這種(感染)風險還是一直存在的。”醫生劉伶伶覺得,“所以大家還是要注意,不要鬆懈。這些事情可能會影響人們很長一段時間。”

承德的氣溫開始抬升,康紅英希望夏天快點來,那樣病毒會不會像SARS一樣“徹底消失”,和許多人一樣,她期待著那個最終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