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三招帮你搞定

孩子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忙,您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跟孩子谈心了呢?

一周的繁忙工作已经结束,周末的放松消遣还未到来,借着最美妙的周五夜晚,主动邀请孩子来一场“周五谈谈心”吧。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三招帮你搞定

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仅仅只有变形金刚、动画片、美味食物……他们的心灵世界里,还住着“担忧”、“徘徊”、“犹豫”、“矛盾”等这些小捣蛋、小调皮……这些小烦恼、小心事,吞噬着孩子们的快乐,必须“赶快清除”!

怎么清除呢?

沟通,听孩子说说心里话,就是最好的方式。

“可是,如果孩子嫌我唠叨、嫌我烦,怎么办呢?”
“可是,如果孩子不和我说心里话,又该怎么办呢?”

现在,多多就和您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吧!

首先,在和孩子沟通之前,一定要明确以下三种观念:

1.平等、尊重,是沟通的基础。

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最忌讳的就是——训斥或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不平等的方式,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从而使孩子不敢、不愿和父母沟通。

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真的很简单,无论孩子说什么,都请在心里先对自己说上一句“我们是朋友”,再对孩子说上一句“我理解你”吧!

这样做,就足够!

2.在“听”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说”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帮助。

因此,当孩子在向您诉说时,父母不妨先停下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然后给予最贴心的反馈。

例如:当孩子诉说高兴的事时,父母应该也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如果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哇,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

即便孩子说的话题,父母不感兴趣,也应该表现出你的关注,表示您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如果孩子说出了一些令您反感的事情,切记要“不动声色”——声调平常、假装毫不在意。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尚未想出如何应对时,先保持朋友般的倾听,是很重要的!

3.沟通不等说教,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沟通不等于说教,试想,有谁会愿意和一个总给自己“找茬”的人交谈呢?

调查发现,与孩子“谈不来”的家长,十有八九都说不出自己孩子的长处,但对孩子的“不是”却能娓娓道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是因为,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降低标准,就会发现,其实孩子身上还是有许多闪光点的。

比起批评和指责,孩子们往往更需要,也更喜欢鼓励和表扬。

因此,与孩子交谈时,请多挖掘、赞扬孩子的闪光点吧,少评论、多询问……孩子得到了认可和肯定,自然就会更加乐意和家长谈心了。

其次,在具体沟通时,还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沟通技巧:

1.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大而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要想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就一定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

例如:你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就不要总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太宽泛了,孩子们很难回答。因此,他们往往会简单敷衍道:“还好!”“没做什么!”这样,聊天就很难继续下去。

因此,我们不妨从细节开始,改问一些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一位妈妈就做得很好:

女儿放学回到家,妈妈笑眯眯问他:“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呀?”
“我们还上了音乐、体育、自然课……”孩子回答道。
“那体育课上,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呀?”妈妈继续问。
“老师教我们打篮球呢,可是我一点都不喜欢篮球,真没劲!”


“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
……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他们每次都能聊好长时间呢!

2.注意说话的语气,多说“我”,少说“你”

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在所有的影响沟通的因素中,语言占7%,语气语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足可见语气对沟通的影响力。

因此,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一定要多说“我”,少说“你”,尽可能不用命令、责备等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口气,不要总说“你应该……”“你真行……”等,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如果你……”。

其次,还一定要注意,如果当时很生气,那么,一定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否则,不理智的语气语调,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心。

3.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总喜欢站在对立面,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

有一天,儿子对妈妈说:“数学真没劲啊!我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
看着儿子头疼的样子,妈妈微笑着说:“怎么会呢?数学其实很有意思啊,你想想,数字能帮助我们具体计算,几何也很好玩啊……”
可是,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儿子就愤愤地大喊道:“我不想跟你说话,你一点都不了解我!”
之后,留下一脸愕然的老妈,儿子甩手就离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妈妈是站在儿子对立面上说这些话的,这样,儿子就觉得妈妈不认同他说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不会再说下去了。

事实上,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了解”“顺从”他心情的对话。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您不妨这样回答:“哦,那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数学很没劲吗?”

保持中立的态度,同理地感受孩子的感受,往往可以让您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走出困境或误区。

掌握以上几个技巧,我想,孩子不但会愿意与您沟通,还会把心里话都说给您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