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認知框架,不做認知框架的囚徒

最近一次部門小講堂是今年入職的美女員工小謝跟大家回味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為了瞭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專門將這部影片找來重溫了一遍。

這部發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劇,曾經獲得奧斯卡七項提名獎,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影片的主題是“理性”與“希望”,在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下,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本應該是條件反射式的恐懼,但是主人翁Andy的救贖之旅所表現出來的異於常人的理性和對生活飽含的希望使他能夠自如地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使他從自己身上剝離了仇恨,超越了自我,並最終到達自由的彼岸。

作為影片正面描寫與歌頌的對象,安迪在那個殘酷吞噬肉體和靈魂的魔城裡頑強地對人性的堅守,對自由始終懷著希望和想象,併為自我救贖和實現人身的真正自由而不懈的努力,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觀眾。但是,深深震撼我的卻是影片中的另外一個人物Brooks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1)Brooks是肖申克的圖書管理員,是一個在那裡生活了50年的可憐老頭,在得知自己即將被釋放後,他惶恐不安,因為他已經這裡的一切,習慣了當初想擺脫的,不再渴望當初所希望的。為了能讓自己留下並老死在肖申克,他竟然拿刀挾持獄友,想用以身試法來逃脫被釋放的命運,可是卻未能如願。

(2)臨行前,Brooks放飛了一隻自己餵養了8年的鴿子,可是一個星期後,那隻無人餵養的鴿子又飛回肖申克,最終活活餓死在肖申克的一個運動場的角落裡。

(3)當Brooks穿著筆挺的西裝,步履蹣跚的走出監獄大門時,他不停的四處張望。走到街上,Brooks不斷感嘆“兒時只見過一輛汽車,如今滿街都是了”。在公車上,他用他那蒼老的手,緊緊的抓著扶手,眼睛一直看著前方,他害怕看到外界異樣的眼神。

(4)在超市裡工作期間,他走路蹣跚,眼睛和耳朵恍惚。風燭殘年的他,即使再怎麼努力,也還是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這種感覺積壓得讓他窒息。他無比懷念肖申克,並稱之為“Home”。他感覺到生活了無興趣,內心不再有"希望"。正是如此,他選擇了放棄希望,放棄生存,最終在政府救助的公寓的懸樑上,刻下了“Brooks is here”,無奈的用一根繩子結束了生命!

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認知框架,不做認知框架的囚徒

Brooks坐在公交車上雙手緊緊抓著扶手

以上是Brooks的故事,雖然不及主人翁Andy的故事那樣充滿正能量,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存在,正是因為有了Brooks的失敗才襯托出Andy閃亮的人性光輝。馬雲說過,成功很多時候是不可複製的,但失敗很多時候卻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應該多向失敗者學習,多學習失敗的經驗。那麼我們從Brooks的故事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呢?

避免被“體制化”

影片中Andy有一句經典的臺詞:“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但是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身處在一個日新月異變化著的大時代的我們,雖然很少有人能有這種身陷囹圄的切身體驗,但是身邊像Brooks一樣遲遲不願意走出“體制”的人卻屢見不鮮: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則報道,某高速公路因為引入了ETC等自動化收費技術,辭退了一部分高速路口的收費員工,其中一位36歲的阿姨,哭得很傷心,說自己除了會收費,其它什麼都不會做!與Brooks不同的是這位阿姨有著人身自由,而且曾經有著令人豔羨的工作和收入,但是與Brooks相同的是她同樣被“體制”圈養了,一旦“體制”的圍牆被拆離,她一樣的無法適應“體制”外的生活。

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認知框架,不做認知框架的囚徒

高速公路隨處可見的ETC收費通道

走出認知的囚籠

其實,我們在同情被“體制”限制的Brooks和收費員阿姨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意識到自己其實也被限制在自己的認知框架的囚籠之中,作為人類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遮蔽性“缺陷,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當下認知的囚徒。黑格爾曾經說過,真理的尺度就是真理本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人類認識世界主要通過兩個通道來進行,第一個通道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即感性通道;第二個通道是我們的思想,也即理性通道,它對第一個通道所產生的那些經驗和事實進行處理,並把它概念化、觀念化、模式化。但是很遺憾的是以上兩種通道都有結構性缺陷:

(1)我們的感性通道在認知客觀事情過程當中,把客觀世界給“扭曲”了。我們的眼睛看客體時,只能感受到跟視覺相關的屬性,其他無關的屬性感受不到,人類的可見光是400到700納米之間,低於400納米的紫外線和高於700納米的紅外線,竟然也丟失了。同樣的,我們的聽覺只能感應到對象全部屬性中的振動屬性,且只能感應到部分振動波段,更將振動波“扭曲”為了聽到的聲音。這個世界本來既沒有顏色,也沒有聲音,所謂的客觀世界,是被我們的主觀扭曲過的世界。

(2)第一個通道扭曲了世界,存在結構性缺陷,那麼我們的理性通道能否對感性的失真加以修復呢? 讓人失望的是我們的理性不但不能糾正感性的失真,反而會用廣義邏輯融洽來自圓其說,而一旦內部邏輯自洽,立即陷入“合理性遮蔽”,自身無法突破。

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認知框架,不做認知框架的囚徒

每個人都是自己認知框架的囚徒

那如何才能走出自己認知的囚徒呢?李善友教授在他的課程中提給出瞭解決建議,那就是批判性思維,並且給出了兩個工具:從哲學上來講,有一個批判性思維的工具叫邏輯三洽;從科學上來講,有一個批判性思維的工具叫可證偽性,具體內容大家可以從善友教授的講課中獲得,這裡就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