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认知框架,不做认知框架的囚徒

最近一次部门小讲堂是今年入职的美女员工小谢跟大家回味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了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专门将这部影片找来重温了一遍。

这部发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剧,曾经获得奥斯卡七项提名奖,并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影片的主题是“理性”与“希望”,在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下,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本应该是条件反射式的恐惧,但是主人翁Andy的救赎之旅所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理性和对生活饱含的希望使他能够自如地在得失之间求取平衡,使他从自己身上剥离了仇恨,超越了自我,并最终到达自由的彼岸。

作为影片正面描写与歌颂的对象,安迪在那个残酷吞噬肉体和灵魂的魔城里顽强地对人性的坚守,对自由始终怀着希望和想象,并为自我救赎和实现人身的真正自由而不懈的努力,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但是,深深震撼我的却是影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Brooks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1)Brooks是肖申克的图书管理员,是一个在那里生活了50年的可怜老头,在得知自己即将被释放后,他惶恐不安,因为他已经这里的一切,习惯了当初想摆脱的,不再渴望当初所希望的。为了能让自己留下并老死在肖申克,他竟然拿刀挟持狱友,想用以身试法来逃脱被释放的命运,可是却未能如愿。

(2)临行前,Brooks放飞了一只自己喂养了8年的鸽子,可是一个星期后,那只无人喂养的鸽子又飞回肖申克,最终活活饿死在肖申克的一个运动场的角落里。

(3)当Brooks穿着笔挺的西装,步履蹒跚的走出监狱大门时,他不停的四处张望。走到街上,Brooks不断感叹“儿时只见过一辆汽车,如今满街都是了”。在公车上,他用他那苍老的手,紧紧的抓着扶手,眼睛一直看着前方,他害怕看到外界异样的眼神。

(4)在超市里工作期间,他走路蹒跚,眼睛和耳朵恍惚。风烛残年的他,即使再怎么努力,也还是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这种感觉积压得让他窒息。他无比怀念肖申克,并称之为“Home”。他感觉到生活了无兴趣,内心不再有"希望"。正是如此,他选择了放弃希望,放弃生存,最终在政府救助的公寓的悬梁上,刻下了“Brooks is here”,无奈的用一根绳子结束了生命!

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认知框架,不做认知框架的囚徒

Brooks坐在公交车上双手紧紧抓着扶手

以上是Brooks的故事,虽然不及主人翁Andy的故事那样充满正能量,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存在,正是因为有了Brooks的失败才衬托出Andy闪亮的人性光辉。马云说过,成功很多时候是不可复制的,但失败很多时候却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应该多向失败者学习,多学习失败的经验。那么我们从Brooks的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避免被“体制化”

影片中Andy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但是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身处在一个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大时代的我们,虽然很少有人能有这种身陷囹圄的切身体验,但是身边像Brooks一样迟迟不愿意走出“体制”的人却屡见不鲜: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则报道,某高速公路因为引入了ETC等自动化收费技术,辞退了一部分高速路口的收费员工,其中一位36岁的阿姨,哭得很伤心,说自己除了会收费,其它什么都不会做!与Brooks不同的是这位阿姨有着人身自由,而且曾经有着令人艳羡的工作和收入,但是与Brooks相同的是她同样被“体制”圈养了,一旦“体制”的围墙被拆离,她一样的无法适应“体制”外的生活。

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认知框架,不做认知框架的囚徒

高速公路随处可见的ETC收费通道

走出认知的囚笼

其实,我们在同情被“体制”限制的Brooks和收费员阿姨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自己其实也被限制在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囚笼之中,作为人类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遮蔽性“缺陷,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当下认知的囚徒。黑格尔曾经说过,真理的尺度就是真理本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人类认识世界主要通过两个通道来进行,第一个通道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即感性通道;第二个通道是我们的思想,也即理性通道,它对第一个通道所产生的那些经验和事实进行处理,并把它概念化、观念化、模式化。但是很遗憾的是以上两种通道都有结构性缺陷:

(1)我们的感性通道在认知客观事情过程当中,把客观世界给“扭曲”了。我们的眼睛看客体时,只能感受到跟视觉相关的属性,其他无关的属性感受不到,人类的可见光是400到700纳米之间,低于400纳米的紫外线和高于700纳米的红外线,竟然也丢失了。同样的,我们的听觉只能感应到对象全部属性中的振动属性,且只能感应到部分振动波段,更将振动波“扭曲”为了听到的声音。这个世界本来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声音,所谓的客观世界,是被我们的主观扭曲过的世界。

(2)第一个通道扭曲了世界,存在结构性缺陷,那么我们的理性通道能否对感性的失真加以修复呢? 让人失望的是我们的理性不但不能纠正感性的失真,反而会用广义逻辑融洽来自圆其说,而一旦内部逻辑自洽,立即陷入“合理性遮蔽”,自身无法突破。

1. 朝花夕拾:走出自己的认知框架,不做认知框架的囚徒

每个人都是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

那如何才能走出自己认知的囚徒呢?李善友教授在他的课程中提给出了解决建议,那就是批判性思维,并且给出了两个工具:从哲学上来讲,有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叫逻辑三洽;从科学上来讲,有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叫可证伪性,具体内容大家可以从善友教授的讲课中获得,这里就再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