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智商,只能受命於它,看它如何把肥豬吃掉

村落是我們祖先賴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們繁衍後代的安全港灣,也是文明社會早期的產物。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雖然這些村落已然消失,或即將消失,但它會給人們留下的是,無盡的追憶和無限的遐想。今天介紹因時代發展變遷,失去的村落---

隆恩寺村

豬的智商,只能受命於它,看它如何把肥豬吃掉


隆恩寺村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西部,這是個三面環山,真正是面南背北的山村,山村就像是坐在了一把太師椅上,面向著南方。背後的山過去叫薦福山,現在叫猴山。村子的東南西三個邊界都有一丈來高的圍牆,三個方向各有一個門洞,供村民們進出,頗有一種山寨的感覺,像是個管理嚴格,整齊規範的山村。

據史書記載,隆恩寺村有了近千年的歷史。它的起源是這樣的:早在遼代,有一個叫秦越公主的,她一心向佛,對佛家的經法有著深深迷戀。在北京的西便門外,建了一座昊天寺,請了一個佛教的妙行大師,傳授佛法。後來,妙行大師圓寂了,秦越公主就在京西的西山之處,又建了一座昊天寺塔院。這座昊天寺,實際是城裡昊天寺的下院,於是就將妙行大師安葬在此處。

豬的智商,只能受命於它,看它如何把肥豬吃掉


時間來到了明代,有一個從河北蔚縣來的,叫王振的男孩。心裡一直有個野心,要成為有權有勢的人。於是下決心進了宮,成為一名太監。正趕上明英宗朱祁鎮剛好三四歲的年齡,宣宗就讓王振帶著太子朱祁鎮玩兒。到了太子繼承皇位後,這個皇上什麼都聽王振的。

這時,王振的機會來了,不說王振在別的地方撈錢,就拿他在京城周邊建了若干個寺廟。建寺廟的意義在於,他可以控制寺廟,與寺廟瓜分香客的香火錢。這座京西的昊天寺塔院,就被改成了隆恩寺,代表著隆恩浩蕩的意思。說是以皇帝的意思,來為窮苦的百姓們修建的,還得讓老百姓們感受皇上的恩德。

豬的智商,只能受命於它,看它如何把肥豬吃掉


隨著時間流逝,明王朝被清王朝所取代後。歷史上顯赫一時的隆恩寺,終於隨著清朝鐵騎的入關,而風光不再。1646年,努爾哈赤的第七個兒子,開國元勳阿巴泰去世,看上了隆恩寺,於是,隆恩寺就變成了他的墳冢。驅逐了寺裡所有的和尚和服務人員,取而代之地給他看守墳墓的親戚、士兵、和僕人等。隨之以後,看墳的和其他人在不斷地壯大繁衍,隆恩寺村的村落也由此而漸漸地形成。村子在不斷擴大,最多的時候將近百餘戶人家。

可是解放後,根據國家的戰略安排。於1958年,隆恩寺村被軍隊的辦公機構徵用,全村人員集體搬遷。搬到了原村址東南方向不遠的山下,住進了集體安置房,政府改名叫“新隆恩寺村”。

豬的智商,只能受命於它,看它如何把肥豬吃掉


為什麼都看上了隆恩寺村的這塊地方呢?原來,村子是個背靠大山,其它幾面有圍牆高壘,像個攻不破的山寨。村外周邊有很多的山泉水,供給著村民們享用。不論多麼旱的年頭,從沒有乾枯過,總是滿滿尺深的山泉流在水窪當中。水質純淨,甘甜可口。

村邊山上植被茂盛,除松柏、榆樹、刺槐、山杏、山桃,一到深秋,有滿山被染得火紅的黃櫨,還有欒樹,鄉親們都叫它木蘭芽。將其嫩芽採下,用開水燙泡幾天即可食用。在最困難的那些年頭,它曾幫助多少人度過青黃不接的季節。這種食物現在倒成了酒席上的佳品,改善口味的調味劑。山上還有酸棗、荊蒿、麻梨疙瘩等叢生的灌木。還有一種叫歐李的野果,半人來高,長得像李子的果子。

豬的智商,只能受命於它,看它如何把肥豬吃掉


每到深秋季節,孩子們滿山地去採摘野果,不能說它是用來充飢,最起碼說這是孩子最大的樂趣。這些樂趣,伴隨著小夥伴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新年。隆恩寺村的山,是自然生態非常好的山林。曾經有狼出沒,村裡王桂銀家的二百來斤的大豬,就被狼不聲不響地弄走,吃掉了,而且還一點血都沒有留下。

老人們說,狼叼住豬的耳朵,用尾巴抽打豬的屁股,豬就會乖乖地跟著狼走了,牽到隱蔽的地方再吃掉。後來,村裡的幾個青壯年在山嶺背後,一處亂石堆中發現了狼窩。在洞口架起柴草用煙燻,也沒燻出來。有經驗的人們說,狼是很狡詐的,它的窩起碼有兩個出口,當人們架起柴草用煙燻時,它就從另外一個出口跑了。

豬的智商,只能受命於它,看它如何把肥豬吃掉


可以說,過去的隆恩寺村是美好的、淳樸的,而如今,山村只能成為美好的記憶。今天隆恩寺村的村民們,已經全都享受著社區樓房,帶給他們的便利生活,也得到更加幸福的體驗。

總的來說,村落的形成,在歷史的長河中漫長的發展,又因有種種因素,導致它的消失,這都不會阻礙社會向前發展,所以不論村落如何變化,我們永遠相信,地球村是永遠的村落,我們的國家也會變得越來越繁榮、昌盛、富強,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您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