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做個好夢被鳥啼聲驚醒,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盡頭

清晨時分,做個好夢被鳥啼聲驚醒,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盡頭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詩詞佔了很大一部分。詩詞的數量多,也就說明了詩詞的風格、內容多種多樣。但是說到寫景的詩詞朋友們一定熟悉,而春景詩詞更是佔了寫景詩詞的一大半。

在封建社會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不像我們現在有空調和各種各樣的電器。他們只能靠簡單的措施來保暖,所以春天對於古代人來說更友好一些。更何況在春天萬物復甦,勃勃的生命力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誰看了能不開心呢?

清晨時分,做個好夢被鳥啼聲驚醒,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盡頭

可惜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人們和春天的相聚也是短暫的,春天無法挽留,只能通過別的方式來表達對春的挽留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篇詞:

蝶戀花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廡廊上的欄杆盤繞曲折,像是有意無意倚靠在了綠樹上。春風拂過,千萬條翠綠柔軟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像是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

清晨時分,做個好夢被鳥啼聲驚醒,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盡頭

遠處傳來了悠揚美妙的樂器聲音,是那麼的賞心悅目,引得房樑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簾,飛向門外,投入到春天的懷抱中。

但是沒過幾天已經是物換星移,入目的是迎風飄揚的柳絮穿梭在飛舞的柳枝中,紅豔的杏花也經不住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轉眼間就凋謝落在了地上。

我原本想在夢中排解愁悶,但是睡的正酣時卻被窗外黃鶯的啼叫聲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就消失了。

清晨時分,做個好夢被鳥啼聲驚醒,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盡頭

詞先是從美妙的春光開始入手,曲折的欄杆被碧綠的樹木環繞,入目的皆是春日的明媚風景。院子裡的楊柳隨著春風擺動,在詞人眼中看來就像是在輕盈起舞。一個“偎”寫出了人工製造出來的事物和大自然景物的和諧親近。

柳條的柔軟媚態體現在了一個“展”字當中,整篇詞的意境在這一句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可是突如其來的淙淙箏聲,打破了這閒靜的氛圍,也驚起了房樑上的一對燕子。

可見燕子在箏聲響起之前,一直在這裡安居,所以主人公的閨房是冷清的。燕子能被驚起,箏聲是激越的,彈箏者的心情是鬱悶的。儘管全是寫景的句子,但是卻能發現閨中人獨處的孤獨寂寞。

清晨時分,做個好夢被鳥啼聲驚醒,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盡頭

詞的上片從聽覺是視覺兩個角度描寫,激越箏聲和成雙的燕子穿簾而去勾起了詞人隱隱的孤獨和惆悵,為下面的抒情進行了鋪墊。

下片抒發傷春之情,前三句描寫詞人的所見:遊絲、落絮和紅杏花。這三種景物表現了春天的離去。“滿眼”兩個字表明場景中出現了人,是從主人公,也就是閨中人的角度來看待景物了。

“遊絲”和“落絮”紛亂惹眼,都是經典的春愁意象,“滿、兼”更是說明了主人公的無聊和煩悶的心情。突然降下的一陣清明雨將院落中的杏花全部打落,少有的能讓人快樂的事物就此凋謝。

清晨時分,做個好夢被鳥啼聲驚醒,原來春天已經到了盡頭

最後一句描寫春閨愁思,一個亂字說明了心緒之亂。主人公原本是想借助睡眠來忘卻現實這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但是反而被黃鶯吵醒,醒過來更加煩惱憂愁。經過這兩句的昇華,前面的景物全部變成了情語,令人無限回味。

本詞從景物開始寫起,由人結尾。在景物的變化中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從激越的箏聲開始,就勾起了主人公無限的傷感,在這裡全詞的感情基調開始轉折。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展現和景物達到了高度統一,不得不讚嘆作者的藝術手法實在是高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