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松:有畫兒的“三哼經”

阿長,即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兒時的保姆。她成為我國文學畫廊中一個典型人物廣為人知,是因為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特意為她寫了一篇《阿長和山海經》。她平時說話絮絮叨叨切切察察,只有“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一句特別簡潔明瞭耐人尋味。


我們知道,她說的《三哼經》就是魯迅先生當年渴望已久的《山海經》。因為她不識字,不明白,把書名都說錯了。當初讀到這兒,我只感覺好笑,笑她的沒文化。讀得遍數多了,才品味出其中的內涵。


在那個人們普遍不識字的時代,書店自然也少。一個不識字的人,去找個書店,買一本說不清書名的書,該費多少周折?說不清書名,怎麼買到書呢?據我推測,一定得通過對書中內容的描述,什麼九頭的蛇呀,三足的鳥呀等等。這些稀奇古怪的內容,她聽得多認真才能說清楚呢?她不厭其煩地說了多少遍才終於找到的?人家書店的人笑話她了嗎?她一年到頭很少有機會回家,一共才請了四五天的假,回去跟家人團聚,為了買這套書,耽誤了她挺長的時間吧?這些書,花了多少錢買的?這一切因為她自己沒說,作者也無從知道。


“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不說多少錢,就是白送給他的,不是給他捎的,沒打算叫他還錢。費了多大周折,她不對“哥兒”說,也不對他的父母說,就是壓根沒想得到任何回報。只是為了給“哥兒”買到他渴慕已久的書,讓他高興,費心,費錢,費時間,都是她自願的。她對“哥兒”的關愛是純粹的,不帶任何心機的。雖然人家大家大業,自己只是個窮傭人。


雖然,她又矮又胖,一點也漂亮;雖然她切切察察,說話也不中聽;雖然她有時愚昧無知,荒唐可笑……但這都是生存環境的烙印,不是她的錯。連她“大”字的睡相和踩死隱鼠,也是無意的。她只是一個年輕守寡的苦命人,只是個連姓名權也被剝奪了的底層勞動者,只是個大字不識的僱工。她對孩子的在乎,遠遠超出了一個保姆的職責。“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她為自己能讓孩子滿意而由衷地高興,她的淳樸、善良、樂於奉獻的品質,任何苦難抹殺不了,任何缺點掩蓋不了,這就是光輝燦爛的人性之花啊!


幾十年後,作者歷經了世態炎涼,回憶往事,想起《山海經》,想起長媽媽悲苦的身世和照顧自己的點點滴滴,再一次被那份愛深深感動,抒發自己由衷的敬重和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