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年.元旦

陽曆年

小的時候聽大人說陽曆年,我不解其意,怎麼聽都是羊肉年。

在冬日的某天,爺爺從牆上取下就剩一張的日曆,把從魏家灣集上買來的,新的日曆換上去。日曆的封面圖案,很好看,爺爺撕下來遞給我。奶奶說“以前家家都有黃曆,現在都是黃曆牌了,反正沒有黃曆書寫的全”。

我從小就笨,不明白的事從來都不問,生怕別人笑話我。我很擔心,這所謂的陽曆年,也不放鞭炮,也不穿新衣服,就這麼把年過了。奶奶問爺爺“看看打春是那天,年前還是年後”。我聽了馬上和奶奶確認“奶奶是說的吃餃子的年嗎”!奶奶著說“明天是陽曆年,咱們過的是陰曆年,還有四十天呢,”奶奶不識字,可是會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淩上走。

等上了小學,老師說元旦了,明天放假一天。高興的同學們哇哇大叫,老師佈置作業,每人寫一篇日記,歡度元旦。放學回家,看新換上去的日曆,赫然寫著慶祝元旦。爺爺說“元旦就是陽曆年,城裡人,公家人才過的”。

爺爺的話很對,公社,鐵工廠,棉站,拖拉機站等等和體制有關的門口,都拉上了四塊紅紙,用墨汁寫了很大的歡度元旦。冬天風大且多,不是這一張刮的捲起來,就是另

一張捲起來。

村裡靜悄悄的,北風在每個衚衕裡亂竄,大街上見不到幾個人,賣豆腐的有氣無力的敲著梆子,看來雖然是陽曆年,也沒給他帶來好生意。

我們魏家灣的四時八節,都是被飯食標記的,二月二炒豆粒,五月節早上每個人煮個雞蛋,(至於標配的粽子,是九十年代才有的,以前都是知道,沒見過沒吃過)。八月節吃月餅,過年包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當然也是日子好過了,集上才有賣的。細數下,根本沒有陽曆年的事。饑饉的歲月裡,這些都是不能忽略的。後來又添了,冬至吃餃子,說不凍耳朵,夏至和暑伏都列入了節日飲食,還是沒有陽曆年的事。

小時候,日子如水,緩緩而流,家家都是蘿蔔白菜,饃饃窩窩。就盼著過年過節,大人孩子吃點好吃的,也許是飲食清淡,腸胃適應了。冷不丁吃肉還不行,會噁心頭暈,我們魏家灣的土話是薏乃了。薏乃這兩個字是我杜撰的,我不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寫。其實很多

事到如今我也不知道,就比如元旦吧!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曆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建國後對元旦的定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

[明] 張泰

天上寒星斂曙鍾,海隅佳氣溢晴空。

東華湧出瞳矓日,南極吹來長養風。

丹鳳歷端觀夏正,瑤華枝上見春工。

體元天子調元相,管領民歸玉燭中。

陽曆年.元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