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上琅琊寺


琅琊山上琅琊寺

琅琊寺

离开醉翁亭,沿着景区的步栈道,向琅琊山上走,路两旁流水潺潺,郁郁葱葱,水杉、翠竹、古树耸立,景色秀美、怡人。


琅琊山上琅琊寺

琅琊山上琅琊寺

漫步其中,感受琅琊山的深邃秀丽,感受《醉翁亭记》中的古风古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琅琊山上琅琊寺

林中步道

沿山路前行,油然平添了一丝古径通幽的怀旧之感。


琅琊山上琅琊寺

深秀湖美景

前行不远,来到深秀湖,深秀湖地处琅琊古道中段的山谷之间,是由琅琊溪自上而下,流淌汇聚而成。


琅琊山上琅琊寺

望之蔚然而深秀

因其三面环山,景色清丽,取《醉翁亭记》中“望之蔚然而深秀”而得名。水光潋滟与翠绿青山相映,像是镶嵌在琅琊山中的一块翡翠。


琅琊山上琅琊寺

深秀美景

深秀湖中建有湖心亭和九曲桥。青山、亭、桥倒映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琅琊山上琅琊寺

九曲桥

琅琊山上琅琊寺

湖心亭

沿古道前行,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

最后来到琅琊寺。琅琊寺依山而建,拾级而上来到山门前,山门与洛阳白马寺的山门近似,为三卷门形式。上挂“琅琊古寺”牌匾,门前两侧有一对石狮子。

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称“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进山门是钟鼓楼。

琅琊山上琅琊寺

汉白玉观音

钟楼是三层塔式楼,正名“德应楼”,二楼悬挂铸铜钟一口,重3吨。钟楼对面,有高8米的“汉白玉观世音像”耸立在绿树掩隐之下。

琅琊山上琅琊寺

三天门

沿石阶而上,正中是天王殿,天王殿右侧是一红墙三洞的院门,门曰“三天门”,进门,登台阶而上,来到无梁殿。该殿始建于东晋,原名“玉皇殿”,俗称无梁殿,为琅琊山开山祖殿,是最古老的建筑。


琅琊山上琅琊寺

无梁殿

民国十七年版《琅琊山志》载“俗云东晋琅琊王驻跸于此所建筑,究竟不知何时所建造”。该殿为灰砖拱形垒成,门额有砖刻浮雕的龙、凤、狮图案,它无一木梁,全系砖石结构,故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著称。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坐像及太白金星、托塔天王塑像。

琅琊山上琅琊寺

天王殿

出了玉皇殿,走上台阶是天王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中供奉着弥勒佛、韦驮像和四大天王像,门口挂楹联:南谯第一座名山,东晋留千 遗踪。

琅琊山上琅琊寺

明月池

天王殿后是一庭院,院落中央有一放生池,曰:明月池,池上横卧一石拱桥,曰:明月桥。

过了桥便是是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是琅琊寺中的主要建筑,居寺之中央。


琅琊山上琅琊寺

观音像

大殿始建于唐大历六年(771年),殿高约12米,进深14米,正殿5间,殿前的"大雄宝由"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

大殿正中塑如来佛,大佛高踞莲花座上,通体涂金,闪闪发光。如来佛两旁有他的两个弟子:伽叶、阿难。如来佛的背后是塑观音菩萨。大殿左右塑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的梁柱、檐口全部雕龙刻花,涂色抹彩,用工十分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0年,在香港、九华山佛教界的资助下,琅琊寺将大雄宝殿内佛、菩萨、罗汉像全部装金,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后有藏经楼,相传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回来,有一部经书藏在这里。1990年6月,缅甸华人和仰光极乐寺赠给琅琊寺一尊释迦牟尼玉佛坐像,高约1.2米,供奉在藏经楼中,故藏经楼又称玉佛楼。

琅琊山上琅琊寺

雪鸿洞

藏经楼后半山腰有一山洞,洞口危石为门,上方有仇维桢的题名刻石“雪鸿洞”三个字。洞的正前面有一个大“佛”字,另有两块石刻,一块“丙子面壁处”,另一块有一丈多高,上刻“南无释迦摩尼”七字,字如斗大,为民国达修住持所写。洞内四壁及顶部都是巨石,嶙峋险奇,深奥莫测。曾有西域梵僧在此面壁六年,终成正果。

琅琊山上琅琊寺

祗园

从藏经楼右侧下,可达祗园。祗园是琅琊寺中的一处后花园,园内苍松翠柏满园,园中翠微亭尤为别致。

琅琊山上琅琊寺

三友亭

大雄宝殿左侧是明月观,后有一石头亭子。曰:三友亭。原亭建于1563年,南太仆寺少卿盛汝谦建,胡杰作记,亭侧曾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其姿如宾客拱立,故为亭命名。

琅琊山上琅琊寺

濯缨泉

三友亭旁有一眼泉水,曰:濯缨泉,又称庶子泉,为唐时滁州刺史李幼卿开发,泉面约9平方米,深约3米,泉流出石罅中,清冽见底,味甘可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郑大同因此泉清纯可洗帽缨子,题“濯缨”二字于悬崖之上,后人称“濯(zhuo)缨泉”。

琅琊山上琅琊寺

明月观

琅琊寺在建筑风格上兼具南北两种建筑风格,庙门、院墙及寺外各建筑采用红墙、拱门,有北方皇家陵园建筑风格。但寺内有明月观、山门、藏经楼等建筑则采用粉墙、细木柱、鹅颈椅、漏窗、小青瓦屋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处理手法,十分独特。

琅琊寺内,佛教、道教和谐共存,互不相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